推光漆器,文化底蕴深厚,流传千年,如何让漆艺非遗技艺在保护中传承创新?平遥牛肉,制作技艺独特,口口留香,如何推动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
看非遗,论传承;访平遥,寻商道。10月15日,晋中信息学院新闻采写研修班学员近20人,在带队老师崔欢欢和三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平遥古城,以采访平遥推光漆器传承人、平遥牛肉经营者为重点,开启了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商道故事采写实践的新篇章。
沿着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的足迹,同学们在踏进平遥古城的一瞬间,就已经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厚重。指导老师带着学员们,兵分三路,到推光漆器非遗传承工作室、推光漆器销售店,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平遥牛肉店进行了实地探访。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推光漆器销售门店,学员们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询问漆器的制作工艺、产品的经营情况以及个人创业守业的背后故事。由于前期分工明确,大家有的拍照,有的拍视频,有的录音,有的手写记录,整个采访过程有条不紊。随后,学员们还跟着老师,走进了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推光漆器商铺,参观了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在讲解员的指引下,了解了一件精美的漆器都需经6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明白了传统手艺人的不易,更坚定了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的信念。
在平遥牛肉店,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了采访前需要了解采访对象人物背景,提前想好采访提纲,克服胆怯心理,由点到面采访等要领。在采访过程中,大家边听边写边记录,对平遥牛肉的制作技艺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还认识到要做大做强特色品牌,经营者就必须要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实现营销模式的迭代升级。
在推光漆器非遗传承工作室,学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讲述中,知历史明未来;在非遗文创作品的介绍中,领略“推光漆器”之美。作为90后非遗传承人,如何让大漆髹饰技艺在保护中推陈出新,是李瑞最常思考的问题。从山西到云南,从江苏到江西,从茶道文化到丝绸文化,行万里路为他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于是就有了云肩图案的推光漆器手提包,遇水开花的推光漆器趣茶席,甚至他想把大漆工艺用到服装上,凭的就是“万物皆可漆”的理念和千年文化不朽的信念。学员们在采访中学习,在实践中加深了赓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采访结束后,大家立即分组交流心得,分享采访收获,并对采访工作进行了汇总。
恰逢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下午,学员们走进平遥电影宫,领略光与影的魅力,为平遥的国际化深感自豪。
一天的商道故事采访结束,学员们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走出校门,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最重要的是通过采访,更深地了解了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撰稿:李思思 )
(图:新闻采写产业学院)
(指导老师:崔欢欢)
发布者:郭东辰,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