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10月19日,晋中信息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师生六人,在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与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师生就视频制作技巧、新闻采写以及“我在书院读大学”项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交流会由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杨洛老师主持。晋中信息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院长助理崔欢欢,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教师郝树静、杜公英出席。晋渝两校学生代表约25人参加。
交流会一开始,两校新采教师分别介绍了目前各自学院的建设情况。
郝树静老师提到,綦江校区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创立校园报纸、组织实践活动等,搭建多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崔欢欢老师介绍了信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表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产业学院的特色优势。学院利用资源优势与当地五家媒体共建新闻采写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的平台。同时,她建议,学院可通过分组学习、重点培养、以老带新的模式,高效提升学生采写能力。
在视频制作交流环节,重庆移通学院的杜公英老师分享了纪实类短视频制作的做法、心得。
作为三校四区唯一一位以视频形式记录“我在书院读大学”的老师,杜老师在视频制作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从纪实类短视频的特点、关键要素到创作步骤,杜老师的讲解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密集的知识点,让在场师生频频提笔记录。她特别强调了真实性、选择典型情景和情感共鸣的重要性,并通过讲解案例:视频《人生不设限》背后的创作故事,印证了这一点。
无论是拍摄的前期准备,现场的采访记录,还是后期的整理剪辑,在场学员都表示学到了。我校王金涛同学表示拓宽了自己拍视频的思路,结合他在视频拍摄、制作中的经历,将更加积极参与实践,提升技能,创作出更多反映校园主题的好作品。
在“我在书院读大学”项目采写互动交流会上,两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交流分享,学知识、长见识。
我校温秀芸同学分别从沟通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主题提炼能力三方面,总结了她在零基础培训项目中的收获。王广萍同学讲述了自己两次参与“我在书院读大学”创作的经验和提升,分享了自己通过学校组织的奥斯卡项目赴美国交流学习的历程。李魏同学分享了自己在素质教育调研活动中的经验和感悟,以及如何通过复盘,创作出一篇研途日记,扩充成一篇我在书院读大学文章的经历。孟皓楠同学分享了如何提高采访技巧、拉近与被访对象的距离的经验,提出通过观察细节,寻找共同话题,拉近彼此距离的建议。移通新采的“明星学员”谭威则分享了他如何从内向的性格中走出,通过参与新采学院的活动,提升自己写作和沟通能力的故事。
让视频火起来,让文字活起来,让学员的创作热情高起来。此次校际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认知,为双方学员搭建了互学互助的平台,更创新性地为下一步学院建设提供了宝贵思路和建设性意见。光影文字相称 脑力笔力共进,两校师生均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交流机会,共同推动新闻采写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孟皓楠
图:王金涛 王广萍 李魏 温秀芸
指导老师:崔欢欢
发布者:欢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