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上七点,重庆晚报采编部主任、全媒体中心副主任李琅来到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为全校师生开展“新传媒时代读者关注什么?——年轻新闻人的职业规划”主题讲座。本次活动由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和南江书院主办,全校对媒体行业感兴趣的学生、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学生及异科班学生参加,到场学生共计70余名。
讲座伊始,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郝树静老师为在座同学介绍李琅老师,并引入正题——在新传媒时代,读者关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面临转型发展的官方传统媒体,它们是怎么做的?李琅主任则立足自己在重庆晚报从业多年的经验,对行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问题感触颇深,她称,自己不断尝试各种工作方法,设法积极转型,才让重庆晚报在这个新媒体时代立稳了脚跟。
李琅老师以现场提问开头,吸引住了同学们的兴趣,并用具体案例为现场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交阅读软件已经从纸媒变成线上阅读,可以说是手机在手,天下事尽知,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有了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的转变,不仅是社会科技的更迭,更是传统媒体从内容为王时代的落寞。为了顺应时代,重庆晚报推出在工作日免费在轨道交通站旁派发报纸,轨道族成为主要读者群,同时线上媒体方式也从“一报、一网、一微、一公众号、一APP”扩展到“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等大热软件。
针对于重庆晚报的转型,李琅老师屡屡提及生存二字。为了在新媒体时代屹立不倒,传统纸媒必须全员转型,接受时代的冲击。为此,重庆晚报推出创意头版、创意特刊创意周报等,打破行业的传统风格,年青化在报纸上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Hello Kitty不是猫”这一刊报纸更是迎来网络爆款。同时抓住网络热点,推出创意栏目、星主播等流量密码。
重庆晚报的转型是一场紧抓网络的变革。紧接着李琅主任提出“如果你进入传统新闻行业、新媒体行业,能胜任的岗位?”针对这一问题李主任用晚报实习生雍晓雨、蒋宏达的实例,鼓励在座同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多样爱好,要注重校内和校外每一次的实践过程,养成总结、吸收、运用的归纳性思维习惯。
分享结束后,李琅主任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大数据学院黄继英同学提出如何在快速写作的同时提取有效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李老师建议在采访时可以用录像、录音等方法保留受访人信息,同时在撰写稿件时可以去网络上查找相关消息。对于蔡科徽同学提出剧本内容无法在视频中实现,以及如何培养自己写策划的能力这两个问题。李主任称,带着理想去实现剧本是很难的,一个好的视频立足于当下,需要身临其境去感受。视频文案则需要大量知识的支撑,想要提升文案功底,长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讲座接近尾声,郝树静老师就李琅主任的分享作出总结,她提到,任何事物都是与时俱进的,如果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淘汰。而身为当代青年,更要紧跟时代风向,勇敢去尝试。李琅主任的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新闻行业的前沿信息,还激发了他们对新媒体时代的深入思考。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未来实现个人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还将继续邀请行业专业来校讲座,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行业知识,搭建更好的实践平台。
(文:李玉莲 图:李舒微 谭威)
发布者:郝树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