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重庆晚报以《大学“燊”成长记》为题,半版刊登了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罗睿燊同学在学校的蜕变和成长。在文章最后的通讯员署名中,出现了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綦江校区学员李玉莲、黄继英、李舒微的名字。三位同学经过长达一周的采写,成稿作品登上了省级报刊媒体。
“当时想采写这个稿件,是通过学院组织的媒体老师讲座活动,了解了《重庆晚报》有一个名为‘夜雨·菁校园’的校园栏目。我们一致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们也想到了很好的采访素材,就是罗睿燊同学。”本次稿件的主笔之一,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研修班学员黄继英称,正好罗睿燊同学也是新采的学员,大家经常碰面,就想到,干脆把罗同学在校园成长的故事写出来,投稿试试。
尽管想象中很简单,但同学们坦言,采写的过程并不顺利。“我们是利用平时的课间时间去采访,临近期末,作业和论文都很多,又恰逢罗同学和妈妈有两天去参加电视台的活动,所以我们很多采访只能在线上进行,等他们回来后又去当面补采。”新采学院研修班学员李玉莲说,这次采访是自己和黄继英一起完成,两人分别写了罗同学在校园参加活动和人际交往的部分,再组合成稿。而负责摄影的李舒微同学,也是利用课余时间对罗同学进行了拍摄。“我也是趁着期末赶论文的空挡去拍摄罗同学,特别累。不过这次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报纸,感觉辛苦还是很值得。”李舒微说。
3名同学完成稿件后,统一交由新采学院指导老师郝树静整理。“我看到大家采访的素材和拍摄的照片,感觉这次采访很详细,有罗同学学习、生活、参加工坊活动的细节,还有负责罗同学课程的老师,基本上都采访到了。”郝老师说,将同学们的文字梳理后,她把稿件投递给《重庆晚报》“夜雨·菁校园”栏目,没想到竟然被选中,刊登在了23号的报纸版面上。对于选择这篇文章刊登的原因,重庆晚报采编部主任李琅称:“这篇《大学‘燊’成长记》,从选题来说就很出彩,采写也相当用心,能看出移通学院的同学们有较高的新闻专业素养和新闻敏感度。此外,文字细腻、生动、宜读也是这篇稿件入选本期校园文学副刊的原因。”
对新采学院綦江校区学生采写的稿件登上《重庆晚报》,重庆移通学院常务副校长王永周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罗睿燊同学在学校的成长脉络——他在学校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在无形中得到了改变。”王永周称,不仅是罗同学在校园的成长变化,还是同学们采写他的稿件登上《重庆晚报》,都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成果。
在此基础上,新采学院将继续秉承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教育”教育理念,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断锻炼自我,提升自信心和专业能力,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帮助学生们实现更全面的发展。(文:郝树静)
发布者:郝树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