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新采学院教学纪实(1)——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张苡铭 最新发布 185

5月10日,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学生陈羽雁参加完学校与合川融媒体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后,第一时间就把新闻稿写完,交给了老师,并上传给了学校新闻中心。看到稿件发表出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很高兴。

然而,当天晚上,她就收到了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老师说她的稿子只是记述了事件的过程,没有突出新闻点。针对稿件的不足,指导老师对稿件的结构进行了重组式的修改。

陈羽雁告诉记者:“我没有想到,老师不仅修改了我的稿件,还将我的稿件公开在群里进行了一次形象的指导和教学。通过这种实践指导的教学方法,他向全体成员讲解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还给我们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

稍后,另一位陈汗东同学的稿子也被指导老师进行了点评和修改。对此,陈汗东说:“我一开始还以为我写得很好了,没想到老师给我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地方都需要我进一步学习,希望能够在后面的学习当中能够加以改进。”

利用手把手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新成立的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让学院的30多名同学感到十分惊奇,这与他们原来的认识完全不同。

采写学院负责人方刚老师向记者介绍了这种模式的优势:“如果课堂上一直讲基础东西,就没有时间帮同学们分析问题。我们要在学生自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反转课堂,课上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项目实践与理论交织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方刚说的项目,就是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马上要展开的三个新闻采写项目,一是“我在书院读大学”,二是“图说移通”,三是校外企业家访谈。方刚告诉记者:“我们要利用这三个实战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做促学,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只要实战能力的提升。”

对此,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顾问孙善清老师概括说:“学习的终极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能力,而能力只能通过实践锻炼来获得。这就是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的要义。如果不在实践中指导,光靠课堂讲授,很快学生就会忘掉。教写作,一定要结合问题去指导,结合学生自己存在的问题,把知识点带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能力。”

对这种新鲜的做法,学生们充满了浓厚的期待。把老师修改后的稿子和自己的原稿进行了对比后,陈羽雁恍然大悟:“我看到修改的地方,我才发现自己写的很不专业。原来我的稿子标题太平淡、没有突出新闻事件中的重点、用词不准确、结尾太突兀,有这么一大堆问题!这回我记住了,以后一定会注意这些问题。”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