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做一下自我介绍。
答:我叫郝恒萱,是淬炼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
问: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
答:褚老师,我的高中日语老师。和他第一次接触之后,第二次我带一瓶碳酸饮料去找他学日语,他一看直接把饮料甩了,说喝这个不好。当时我还给我妈说了,我妈骂我一顿,当时觉得这什么老师这是。
我高中班主任因为被学生举报停职一年,那一年是褚老师压着我们班没出大乱子,他也不是班主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语老师。讲课也特别好,我的高考日语成绩听力满分30分,总共拿到125分。每年7月和12月有日语等级考试,我一开始没报,虽然高考败了,但我想继续把日语学下去,我父母不同意,不给交450块钱报名费,是褚老师借给我的。他说:“你就放心大胆去考,就凭这个高考成绩,闭着眼就能考好,肯定能过,你放心。”我一直跟他保持着联系,12月3号考试前一个星期,老师跟我视频做一对一辅导,两个小时不要一分钱。他补课一两小时能赚很多钱,但他免费辅导我。
从报名到12月3号考试,一直到我出考场那一刻,支持我的人是他,不是我父母。出考场之后,我给老师打电话说:“谢谢老师,一切顺利,感谢老师在这一路上对我的支持,老师你放心,我肯定能过。”最后确实过了。95分合格,我考96,结局是好的。我问过褚老师:“老师你这么帮助我,你图什么?”我当时很好奇。
老师就跟我说:“没事,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因为一个老师看到自己学生能够继续学下去,不会感到麻烦,反倒觉得非常欣慰。”他还我说了四句话:第一,不是所有人都期望你成功。
- 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和眼光。
- 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自己周围的环境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第四,以后遇到学日语的后辈多提携。
这是他在华东理工大学读本科期间,他的老师跟他说的,希望对继续学日语的后辈多多提携,事实证明他做到了,我希望我若干年后也能做到。学日语其实是最难的,因为抗日战争对中国人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学日语感觉就是大逆不道,你知道吗?问:学日语的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
答:我上高一的时候就已经遇见过这种情况,因为高一还没分科,我们日语生是穿插在那些英语生当中的,然后我每次去上课,周围人就是说,哎~看那个日语生什么什么的,那个日本人又去上日语课了。
我当时初中刚毕业,心思不怎么成熟,年少轻狂,就忍不住想抄起板凳砸下去。我说,我学日语关你们什么事,我是去学习啊。褚老师和班主任拉住了我,没砸下去。我们这批学日语的人其实除了英语之外其他科都很好,我们日语班的老大,英语50分,总分550。他英语50分,然后改日语,最后总分提高到601,现在在云南大学。
当然,我选日语的主要原因不是英语差,是因为我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学韩语,高中学日语,以后就业方向是日韩两个国家都可以。韩国抗美援朝,日本抗日战争,我想通过语言了解这两个国家,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问:你日语老师说的这四句话怎么改变了你的人生?
答:前三句话导致了我的性格不合群。问:是因为老师说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吗?
答:不是,主要是因为我喜欢独处。问:那不是因为老师的话改变的。答:我本身的性格就是喜欢独处,第二就是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在我备考日语的时候,迎来了很多嘲笑。很多人觉得我不务正业,然后我就彻底封闭自己的内心。朋友当中还是有几个挺支持我的,我高中同学就是有我刚刚说的我们班老大,还有跟我住一个高中寝室的几个好哥们。我是在山东济南的山东大学考的,我高中寝室有两个好哥们考济南了,他们专门跑到我的考场外面给我加油,就是也有很多人挺支持我的。但是家人还有很多同学、老师不理解。问:那你心情如何呢?答:很难受,非常难受,非常黑暗的时光。问:他们会怎么说你呢?
答:你看那个人啊,高中学日语,大学学韩语,现在不好好学韩语,你学个屁的日语。问:那你怎么面对这种情况呢?答:我从那之后就是彻底封闭,封闭内心,不跟他们接触了,有一段时间就直接睡在教室里了。问:不回宿舍吗?
答:不回宿舍。封闭内心,跟谁都不愿意讲话,只办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然后第四句话,我是我们学校第一批日语生,现在已经有第三批日语生了,他们上高二,我对他们很熟悉,在第三批日语生当中威望很大。我平时寒暑假回去都给他们带资料,学校不让带手机,我就跟他们说周末有什么不会的题都尽管来问我,万一找褚老师不好意思,就尽管来找师兄我。我说,师兄我只要有空,来者不拒。我就挨个给他们检查,所以说我在我们学校第三批日语生中很有威信。问:所以学日语让你失去了一些东西,也让你收获了很多。
答:其实我挺感谢高中和我住同一寝室的那几个好哥们,和他们到现在还有联系。其中有一个人,我感觉和他关系最好,他现在在曲阜那边复读,高考跟我一样没考好。
有一次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在校门口受欺负了,别人冤枉我偷他们东西了,其实我没偷。他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帮我说话的,后来这件事情澄清了。
问:他们为什么要冤枉你?答:因为他们当时看我不顺眼,我的日语成绩实在是太过耀眼了。我比他们高很多,我日语单科比他们高了70~80分。
问:是你们日语班的学生吗?
答:不是,我高一的时候那几个说我学日语的人。后来过了几分钟之后,我宿舍的人都知道了。8人间只有7个人,除了我还有6个人都站出来了,就直接站在我旁边,说我不是那样的人,让他们滚。后来就是因为他们害怕报警,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从那之后,他们也感受到我的号召力了吧,没再敢找过我的麻烦。
问:所以学日语这件事是你人生当中……答:最正确的一个选择。
问:你觉得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它让你失去很多,受到很多误解。答: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问:那你得到了什么呢?
答:珍贵的友谊。因为如果关系不达到一定程度的话,不会有人专门到考场来替你加油,也不会有人冒着被人追的风险来帮我出头。
问:所以,我们今天的采访主题与其说是你印象最深刻的人,不如说是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答:对,就是学日语这件事。
总结:采访对象有很强的倾诉欲和表达能力,提起自己的经历侃侃而谈,这对于还原一个事件的细节和全貌很有帮助,但也会出现经常跑题或说到兴奋处停不下来的情况,这就需要采访者不时地干预,将采访对象拉回到访问的主题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跟主题无关的内容,有时候这些内容可以扩充为另外的主题或成为能够深度挖掘的素材。以这次采访为例,将主题从印象最深刻的人改为印象最深刻的事更为贴切,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变化和成长历程。
文:韩晓丹
发布者:翟亮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