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培训:如何设计有效的采访问题?

零基础培训:如何设计有效的采访问题?

采访者:段信全,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专业2023级学生

受访者:朱德安,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专业2023级学生

指导老师:翟亮亮

采访时间:2024年3月15日

采访主题:朱德安写新闻稿的一次经历

一、采前讨论

翟老师:段信全同学本周的采写作业是采访身边同学的一次活动经历,大家讨论下我们应该如何去设计采访问题,才能挖掘出有效的素材呢?

王化省:应该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进行挖掘。比如他参加一场活动,应该问活动的意义在哪?

赵启晟:首先应该自我介绍,再挖掘他参加过什么样的活动。

徐睿超: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设计问题,比如从原因到经过,再到结果。

王志志:比如组织一场活动,应该从他组织活动的想法入手,了解他在活动中是怎样的一个角色,进而了解有没有团队,补充细节。

张彤:首先应该让受访者放轻松,愿意谈他的活动经历。

常永昊:我会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跟受访者交流,聊一聊他做了哪些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老师总结:

在设计采访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采访的目的。也就是说,你要根据采访的主题去设计采访问题,而不是想到哪去问哪。例如,你采访目的是为了了解受访者的职业经历,那么问题应侧重于职业发展、技能提升等方面。

还有大家提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取得受访者的信任,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受访者的背景,有助于设计问题更贴近其经历,也能让问题更有针对性。背景主要包括受访者的职业、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

另外,我建议大家在以后采访中,尽量多提一些开放式问题,因为开放式问题可以让受访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提供更详细的信息。相比之下,封闭式问题容易限制受访者回答,导致采访内容单一。比如:“你觉得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二、学生采访实录

问:你平时在志愿者组织里面什么职务?

答:我一般负责写新闻稿

(指导意见:问题有点唐突,建议首先自我介绍,再询问受访者参加的是什么样的组织?再接着问在里面担任什么样的职务?循序渐进式提问,更易被采访者接受。)

问:那有没有写过大型活动的新闻稿?

答:没有

问:那你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新闻稿?

答:就是像“青春泰山”那种新闻稿,但是我没有被选上,写的太烂了。

问:都是什么活动?

答:就是自愿活动。

(指导意见:上一个问题是关于写新闻稿的,然后直接跳转问什么活动,有点跨越,建议提问时,可以先问稿件是活动组织类的吗?再进一步提问这些活动具体是哪些活动。)

问:你可以举一两个例子吗?就是你写过的那种新闻稿,你写的具体活动是什么呢?

答:我给你找下看看吧。

问:嗯,那你在组织里面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

答:我觉得组织里面每个人都非常好,非常友善,我非常喜欢这个“家庭”,嗯,非常喜欢。

(指导意见:受访者回答的不够详细,觉得“家庭”好,那好在哪里,是不是得有具体的故事去支撑呢?应该接着询问具体的事例。)

问:那你是通过什么事情让你感觉你喜欢这个“家庭”?

(指导意见:这个问题问的不错,既然他喜欢这个“家庭”,喜欢的原因在哪里?是不是得挖掘下呢?)

答:我觉得喜欢一个家庭肯定不是从某个事情来出发的,是从身边那些不经意间的事情感受到的。

(指导意见:问的不够详细,还是没能找出具体的原因。)

问:也就是说在平时交流当中,你也感受到志愿者这个大家庭特别的和谐包容,是吗?

答:对。

问:你在部门里面只是负责撰稿?

答:对,我是宣传推广那个部门的。

问:那你这个部门主要推广什么呀?

答:就是活动新闻

问:活动新闻稿,你不是应该知道这些活动是什么,才能写新闻稿吗?

答:是的,但问题是我写太烂了。

问:那你的意思是你不跟组织去参加活动,然后直接就写新闻稿吗?

(指导意见:这样的提问方式容易让受访者不愿配合。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提问方式,比如可以这样问“写新闻稿,你们是怎样分工的呢?”)

答:那不是,你肯定要去现场看看的呀,但一般都是会两三个人一起去的。

问:两三个人一起,然后你们是一起写稿子?

答:是分别写的

问:那就是你们三个人,每一个人都写不同的部分是吗?

答:不是,是自己写一篇,就是三个人分别写一篇。

问:然后从里面选一篇最好的是吗?

答:不,有时候不是这样,有时候是这样的。有时候会修改的,后期都会修改的。

问:后期修改,然后再选择出一篇稿子?

答:对。

问:那你觉得自己稿子没有选上的原因是社么?

答:我觉得我写的太烂了。

(指导意见:没有采访到真正的原因,受访者说写的的不好,那写不好的具体原因在哪里呢?)

问:但不可能每一次都写那么烂吧。

答:我就写了一次。

问:你就写了一次?你不是宣传部的吗?

答:对,这个轮流的嘛。人挺多的其实,十几个人,十几个活动,一人一次。

问:你们组织里还有很多的部门?

答:对,总共有6个部门。部门挺多的。

问:活动当中每个部门的职能都非常明确。

答:对。

问:比如你们撰稿部门这次活动就需要三个人,然后就挑三个人?

答:对。

问:那你觉得这样分配合理吗?

答:挺合理的

问:你想做志愿者的话,能不能随时跟组织一块去参加活动?

答:可以的

零基础培训:如何设计有效的采访问题?

三、采后讨论

翟老师:段信全采访的是朱德安写新闻稿的一次经历,大家觉得他设计的采访问题能不能挖掘到所需的新闻素材呢?为什么?

常永昊:谈到“青春泰山”,可以接问,喜不喜欢里面的新闻稿,并询问原因是什么?

王化省:设计的问题应该不要跑偏。

王志志:应该考虑受访者角色代入的问题,比如可以问你觉得写新闻是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再谈到你生活中是不是一个严肃的人呢?去了解下受访者的性格特点。

张彤:要注意前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徐睿超:在设计问题时,可以从人到事。比如要采写他在某次活动中的故事,那么首先可以问他在这次活动中有没有认识很有趣的人。

老师总结:

段信全是想采写同学写新闻稿的经历,设计采访问题就应该围绕受访者写的新闻稿出发,挖掘他写作的经历,是什么时间写的,在哪里写的,写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去解决的?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在设计采访问题时,还要考虑问题的层次和顺序。一般来说,应先从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深入的问题。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不要过渡的太快,注意过渡可以让受访者逐渐适应你的采访氛围,你才能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采访过程中,要学会适时地调整问题。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和反应,适时调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发现某个问题导致受访者产生困扰或不愿回答,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提问,或者转移话题。而当受访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当然也可以适时追加问题,深入挖掘。

录音整理:段信全

照片:常永昊

发布者:翟亮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680.html

(1)
翟亮亮的头像翟亮亮
上一篇 2024年3月18日 14:26
下一篇 2024年3月18日 14:48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