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仪,女,山西太原人,2002年11月出生,商务英语学院经贸英语2001班(白燕书院)学生。在信院,渴望优秀的张佳仪别出心裁,通过尝试表演相声克服了怯于在公众面前表达的弱点,这让她树立了自信。
早在高中时期,我就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我真的很想变优秀,成为一个被人肯定的人。
进入信院的商务英语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口语后,我更发现了勇敢表达的重要性。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各类演讲节目中的嘉宾,站在聚光灯下幽默风趣、侃侃而谈。
我给自己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挑战“不可能”。
入学初,我翻阅社团宣传的小册子,“笑源曲艺社”立刻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觉得改变的机会到了——这里既能锻炼公开表达的能力,又能给大家带去欢声笑语,还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岂不是一举多得?
曲艺社的规模很大,连我们新生一起一共有四五十人。大家一起练贯口,背台词,说绕口令,磨嘴皮子。在这里,不必非得传达发人深省的理念,也不一定要振臂高呼宏大的口号,甚至不需要太多饱含深意的内容,一切只为让观众忘记疲惫和烦恼,发自内心地笑一笑。我们每天变着法儿地想段子、抖包袱、讲笑话,时常还没走进社团大门就听到了畅快的笑声。
在追求带给他人欢乐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收获了许多快乐。高考的阴霾,被笑声一扫而空。
快到年底时,社里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挑战——相声专场汇报演出。
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社长鼓励大家多多报名展示自己,可我几经纠结还是无法下定决心。我也想给大家展示,可是谁见过说相声的女生呢?在国内公开的相声团体里,鲜见女性身影——不是因为女性不参与,而是很多本子不合适。相声创始之初目标受众就是三教九流,所以许多本子会设计扮丑的动作和市井气极重的台词,这些与传统意义上的端庄女性形象背道而驰。
虽然我没有什么偶像包袱,平日里也与社团成员们打成一片,但真要到舞台上去表演,我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这时社长给我支了招:相声本子那么多,总有适合学生演的,挑好本子后再对台词进行删改,肯定能上台,再加上大家都是业余演员,同学们在看的时候也会很宽容,所以心里压力不要太大。听了社长的话,我回宿舍左思右想,还是按捺不住心里想上台讲一讲的渴望,于是挑选了一个叫《哆啦A梦》的本子,决定试一试身手。
除了帮忙选本子,社长还颇给力地为我找来了一位女搭档,让她担任捧哏,我挑战逗哏。人员配置齐了,我们俩一合计,打算再购置两套像样的装备:大褂和折扇——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嘛。我们在网上精心挑选了一番,快递取回来之后,迫不及待地拆了包裹,把黑色的大褂抖落抖落往身上一披,将折扇“唰”地一甩,往场面桌前笔挺一站,嗯,果然像那么回事儿了!
《哆啦A梦》是德云社的一段创新相声,时长大概四十分钟。网上找不到现成的台词,我只好对着视频一句话一句话地抠。演员说一句,我写一句,反反复复盘了几遍视频,竟然密密麻麻地写了9页纸!而我和搭档得把这些全记下来!
虽然之前听过这段相声,但听过和演过完全不一样。眼看离正式表演只剩两周,时间紧任务重,我把稿件揣进兜里,吃饭也背词,走路也背词,到哪想不起来了马上掏出来看一眼。我拿着不同颜色的笔在稿子上勾勾画画,在旁边空白处写上关键词。原本白净完好的纸被我揉得破破烂烂。每天晚上,我都要对着电脑练到熄灯断电,努力模仿视频里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一直耗到笔记本电脑没电自动关机了才去睡觉。当时的情境,就像《纨绔》中的歌词:“角落里上演着不对外公开的表演”。
因为时间紧张,我和搭档只排练了两次就该上台了。结果怕什么来什么,表演中还没说几分钟,我就遇到了最害怕的状况——忘词!
在本子中,有两处出现了“哆啦A梦几个字”这个梗,第一次需要我胡诌式地接一句“TFBOYS”,第二次需要接“笑傲江湖”,本来该演第二次了,可是我却把“笑傲江湖”这个包袱给忘了。
现场鸦雀无声,我脑子里一片空白,顺着搭档的话茬我努力想内容,可是原本排列好的“包袱”好像断成了无数碎片,在我脑海里七零八落,怎么也拼不起来。搭档看到我迟迟没有回应,立即反应过来我是忘词儿了,于是小声地在旁提醒我“TFBOYS”,我刚准备张口,可一想不对啊,那是前一段的梗!原来她也记错了。就这样,我不知所措地呆在原地,尴尬地咽了咽口水,说不出来一句话。
观众席上传来一阵窃窃私语,刺眼的舞台灯下黑央央的人群开始骚动。我感到周遭议论纷纷。明明我已经很努力地在背词和记动作了,为什么还是会忘?难道我的舞台首秀就此断送了吗?难道我真的不适合在众人面前演讲吗?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有千万种念头闪过,我一个都抓不住,只有“全完了”三个字在不停地转。
这时,我的余光忽然瞥到了副社长,他的嘱咐在耳畔响起:假如你在场上忘了词,千万要冷静,先深呼吸,脑子里努力想离忘词最近的那一节内容,顺着包袱往下想。于是我定了定神,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努力回忆白纸上一个个旁批,一个个动作的顺序……没想到这时,台下响起了鼓励的掌声!同学们都很宽容,没有责怪我的紧张,一瞬间,我脑中断了的线索奇迹般地又连上了!
接下来的部分,我和搭档演得很顺利,等到表演结束,台下的观众都起劲儿地鼓着掌,我和搭档深深地为大家鞠了一躬。虽然说表演过程不算完美,但看到大家的笑脸,听到快乐的笑声,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说相声的乐趣,也体会到了在公共场合下表演的成就感。
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既为我带来了成就感,也为我带来了经验与教训。
回想上大学之前,我只是众人眼里的“小透明”,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做事不出错也不出挑。在集体中毫不显眼,总是默默无闻地隐于众人中。有什么事发生,从没有人想到要征求我的意见,也没人注意到我的感受。可这一切都随着我站在话筒前而改变。我成了全场的中心,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肩负着为大家带来欢乐的使命。那一刻,我是一个丰富多彩、实实在在的人,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可我也明白,要想实现这种价值非得用巨大的勇气和努力来换取,而我差点因为忘词儿毁掉这次演出。
这次演出是在学校,所以同学们都很宽容。可将来走向社会,又有几个人会允许我犯这样的错误呢?深究忘词儿的原因,一部分是初登舞台,十分紧张,另一部分则确是自己没有准备充分。如果我和搭档能够多脱稿配合几次、主动在人前多预演几次,会不会就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从那以后,我在登台前都会花很多时间来熟悉稿子和流程,再也没有忘过词儿,并且我也不再恐惧公开讲话,在随后的一次次竞聘、面试、路演中逐渐锤炼演讲本领,现在已经能很顺畅地完成一段讲话或是展示。虽然我还无法像脱口秀演员那样拥有两米八的气场和侃侃而谈的能力,但陌生人的注视已经不再使我紧张无措。家人们对于我的转变也都难以置信,在他们的眼中,我从敏感内向变得乐观开朗,周围人的目光也从漠视变为了欣赏,我好像找到了一点“优秀”的感觉!
突破自己让我“上瘾”,有了在曲艺社“挑战”成功的经历,我开始渴望更多的进步,于是又接二连三地向新目标发起冲锋。大学四年,我不断地“打副本”,挑战一个又一个Boss。即将离开校园之际,我深知人生的挑战不会停歇,下一个高峰只会更险、更难,但我已积攒了足够的勇气,正如那句流传已久的歌词:人生,爱拼才会赢!
发布者:欢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