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现新闻》读书笔记(2)

4.价值共振点的评价标准

一是价值新鲜。这里应该强调是价值新鲜,而不仅是事件新鲜。因为旧事件,只要具备了新的价值发现,依旧可以作为新闻报道。而很多事件,尽管很新,由于不具备价值共振点,反倒没有报道的价值。

二是价值重要。价值重要,指的是关注度高,既包括影响范围,也包括影响深度。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层面的新闻普遍重于普通社会新闻的原因所在。

三是价值接近。这是由地域价值趋同和行业(分类)的价值趋同决定的。本地人更关注本地新闻,某个行业普遍关注行业新闻,市民阶层普遍关注娱乐新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大型媒体普遍设有地域新闻版块的理由。

四是价值或表达有趣。有趣,有吸引力,有冲突性,有奇异性,有人情味。

价值共振点越多,新闻的价值越大。一篇新闻要想有吸引力,至少要有一个价值点。

5.价值发现的目标

一要发现主题,即事件的本质是什么。要能从纷繁的事件中,迅速为事件定性,概括出它的本质,提炼出鲜明的观点。发现与总结,本质上是一种创造,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必备素质,从员工到领导,莫不如是。

《我在书院读大学——难忘的三次合唱比赛》采访时,于圣民说印象最深的事儿就是组织了一次歌唱比赛,经过了种种努力,但最终没有取得成功,只得了倒数第二名。之后两年,班级再也没有让他组织。按照价值即成功的模式,这个事件是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但仔细了解他的心理变化,最终转变思维方式:取得成绩是成长,意识到不足,难道不是成长?

采访中,学生讲的很多细节与情节,需要我们对它进行定性,到底有没有价值,这就是主题发现。很多稿子被枪毙,原因就是只有细节与情节,无法对事件进行定性,没有概括出本质,也就没有价值发现。

二要发现真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在路上,永远处于一个不断接近却无法抵达的过程中。所以,有些事件,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只是一个侧面,需要我们深挖隐藏在表象下的真实。

许多司 见惯的事物,由于思维定式、信息不完整等原因,人们看到的只是已知的一面,未知的一面则隐蔽着。新闻发现者要把这个隐蔽的一面展示出来。

同时,还要去了解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是更重要的真实;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新联系,就会把真实向深处更推进一步。

2001年,《丹江口日报》发表《“垃圾王”的党魂》,报道一位老干部收捡破烂,清理后,送给穷困山区的乡民。后来,很多媒体作为正能量的典型作了转载报道。但后来记者深入现场了解后才发现,这些东西送到乡镇后,村民根本不要,因为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了,根本看不上这些东西,甚至一听说是捡来的垃圾,吓得当场就扔掉了。后来《武汉晚报》刊出了通讯《5000双旧皮鞋的诉说》,揭示传统美德遭遇无情挑战的生活现实,更真实更深刻。

发布者:suns,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5953.html

suns的头像suns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4年2月18日 10:18
下一篇 2024年2月18日 10:29

相关推荐

  • “零基础”培训:结合采访实录谈故事亮点

    交流讨论:你们觉得,这篇故事(后附采访实录)有没有亮点?如果有,亮点在哪里呢? 张彤:我觉得张宪菊在泰科开百货小店失败的经历是一个亮点。还有一个是她去日本工作的经历。 翟老师:为什么你觉得这次失败的经…

    2024年3月13日
  • 如何写通讯(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教学资源 2023年6月1日
  • 两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要学新闻

    前日,遇到一位政府部门负责人,希望能派两个懂新闻宣传的人去他那里实习。他很苦恼,手底下没人能写,很多工作干了,但宣传不出去。 其实,据我的了解,有他这样心情的人并不少。也就是说,社会是很缺宣传人才的。…

    2023年4月22日
  • 零基础培训:采访中如何提炼有价值的细节

    受访者:李沛阳,男,山西人,信息安全学院2023级软件工程学生 采访人:黄继英、顾一鸣、李玉莲、姚林辰、陈金峰 指导老师:郝树静 采访时间:2024年3月20日 采访主题:近期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件事 …

    2024年3月28日
  • 写好人物通讯的“十六字”方法(上)

    不久前,一位企业宣传干部对我说:“在基层写稿,写消息比较多,写通讯比较少,尤其是不会写人物通讯,能否介绍一些写作技巧?” 我对他说:“写人物通讯只要把握好16字方法,就能入门。” 他接着问:“哪16个…

    教学资源 2023年5月1日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