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写什么与怎么写
新闻的学习只有两点,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就是价值发现的问题,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现在的新闻写作学习,重点是怎么写,是技巧,而不是发现。也即,发现类的课程设置与训练太少。这是我们产业学院要必须重视起来的。
具体体现,就是成立编辑部,展开集体讨论,把新闻价值的挖掘当成采写的第一步,讨论第一,写作第二:采访前讨论方案,采访中动态思考判断,采访后集体研究材料。
7.怎么发现会议报道的价值
对会议报道来讲,谁主持、谁出席、有几项议程、场面怎么样,这些虽然是会议的要素,但一般不是公众的关注要点。记者要从公众兴趣点切入,捕捉报道重点。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源自于北京市委扩大会,原文是会议报道,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8000多字,但发表后只有200多字。
不能只索要会议材料,而一定要认真听会,分析发言。特别要关注即席发言,比如离开发言稿的举例,比如会议讨论中不同观点的发言,往往是新闻价值的聚集地,因为它们更灵活,更生动。
8.从新闻中寻找新闻
即使专业记者,也不可能发现所有的新闻事件。从已经发布的新闻中寻找新的价值线索,是一种重要的寻找线索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并不知道哪个学生有采访价值,我们可以从校内网络、各种微信公众号中去看别人的报道,从而发现我们需要的价值。
在新闻资料中,需要发现:
一是新点:有没有被淹没的价值或价值的表达方式?比如说,商业人物报道中会写到转型或失败,这种转型的意义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没有详细报道,我们就可以深挖。
二是漏点或偏点:别人作为非重点的东西,可能恰恰是我们的重点。比如说,一个就业典型,可能会一带而过地说得到了同事们的支持,我们要想到,这是他与人沟通与协作的能力体现,这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与我们的教育是否有关系?报道的结论是否全面?是否客观真实?比如说退休干部捡垃圾送乡民。
三是后点:报道中可能没有写到后来的变化与发展,这可能恰恰是大众所关心的。
四是近点:有没有更合适的角度或报道方式?比如说学生自己讲的总结,如果换成故事可能更适合,更有可读性。
发布者:suns,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