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张苡铭,男,重庆大足人,2002年12月出生,智能工程学院,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1班学生
指导老师:罗青
采访时间:2024年3月23日
采访主题:人物采访培训——如何利用故事矛盾点剖析人物的成长?以“张苡铭:暑期实习经历”为例
一、采前讨论:
罗老师:我们平时在采写人物故事时,矛盾点和人物剖析是构建情节和塑造角色的关键要素。这两个内容主要推动人物故事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我们通常可以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人物与自身内心的冲突,或者是人物与环境等之间的冲突。我们往往在理解故事和情节方面,忽略了矛盾冲突,导致在写稿的时候,感觉这个人的故事很“普通”,甚至觉得一路都很“顺利”,其实主要就是没有挖掘出故事的矛盾冲突。关于故事矛盾点挖掘,看看大家是怎么理解?
张苡铭:以我写了几篇《我在书院读大学》的经验来看,矛盾冲突在整个文章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矛盾点的设置,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动机,而人物的变化和成长也是在解决矛盾点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李晨:我认为,掌握矛盾冲突的具体细节是很重要的,因为这能让我们塑造的角色更加生动鲜活。这一点,在我撰写《商道故事》过程中就能看出来。我能感受到我写的那篇稿件,改稿时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终稿中的确也显现了这种矛盾冲突细节描写的写作方式,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理解。
二、部分采访实录:
问:你当时为什么想着暑期去实习呢?
答:我当时想着,暑假的时间很长,全部用来玩,就太浪费了,加之我大一的暑假也有过实习的经历,所以想着,大二的暑假在去实习一下,而且要换一个工作实习,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就见识,也为了提前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问:那里当初,为何选择这份实习工作的呢?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的?
答:当初选择这个岗位,是因为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听说了,每个区县的区团委在暑期都有一个“返家乡”的大学生暑假实习活动,实习的岗位,也是各政府机关和部门。不过当初知道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这次就特地留意了一下,加之我本来就有考公务员的打算,也正好可以借这次机会体验一下公务员的工作。
问:那你实习的岗位是什么?
答:我实习的岗位是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办公室。
问:你说你有想考公务员的想法,那通过这次实习,你感觉和你印象中的公务员工作有差别吗?
答:差别还是很大的,以前一直以为,公务员工作,就像外面说的一样,是个万金油岗位,只要是个人就行,但实际去实习了我采发现,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问:那你当时去的时候适应吗?
答:我当时适应得还算快,因为我曾经在学校担任过校学生组织的办公室部长,已经可以熟练的运用办公软件,所以整体来看,上手还是很快的。
问:那你说的和你原有的印象不一样,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节奏太快了,也可能是我在办公室的原因,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件收发,所以感觉节奏很快。但除此之外,所有部门的工作严谨性是统一的,因为文件都是政府内部文件,你抄送等级时,需要非常细心,不能出一点错,不然就是一次重大事故,所以这是很费精力的。
问: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
答:嗯,我影响最深的一次是有次收发文,当时,电脑上很安静,什么都没有。我们收发文是两台电脑,一台是用来接收和发送的,一台用来把收到的文件转移过去拷贝备份。而收发文的平台,有三个,一个市级,一个区级,一个各村和街道。你需要时刻在这上中下三个平台中切换,将文件接受发送到对应的部门,再将所用文件拷贝到另一台备份。其中,文件的抄送的文件号,名字,要抄送的部门,是否同附件一起都需要非常细心的检查,不能错一个。虽然操作确实很简单,但是却非常繁琐。按平时,虽然文件多,但多少中间有些许空余时间,还来得及,但那次,我看电脑半天没有动静,就去上了个厕所,也没有叫人盯一下,结果回去的时候,电脑的消息弹窗,已经炸了。
问:你当时看到这情况,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做的?
答:我当时看到这么多消息,人都傻了,但是,光傻着也没用,有许多文件还是会议通知,如果通知不及时发出,导致会议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为电脑消息点了就没有新消息提示了,我又不能一个一个点开看,哪些紧急,哪些不紧急。为了防止点开后,将有些文件遗忘,所以我就在桌面上建了两个文件夹,一个放紧急的,一个放不太紧急的。然后将文件全部一个一个下载下来,再把紧急的先全部发出去。毕竟在那种情况下,在细分也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当时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问:那你这样弄了多久?
答:弄了可能有半个多小时,而且因为一般的办公电脑配置都不是很高,加之三个平台都在后台下载文件,然后新的文件又还在来,我只得不断的切换界面,下载新的,同时还要上传发送一些紧急的文件,所以当时电脑非常卡,而且,那个电脑屏幕看着也不是像那些高端电脑一样清晰,看久了眼睛还很不舒服,可你还是得仔细去看文件号,部门那些又没有错,就一种很急,但却不得不慢下来,的感觉,内心非常烦躁和焦虑,尤其是电脑有时卡几秒不动的时候,非常煎熬。不过好在,最后还是完成了,没有出差错。
问:那通过这次实习之后,你还想报考公务员吗?
答:想。
问:为什么?你不是都刚刚说工作很累吗?和想象的不一样,那为什么还是要报考?
答:我觉得,虽然公务员的工作确实有时单调枯燥,很繁琐,强度很高,很耗费精力,甚至有时可能忙到飞起,但是真正做完之后,你那种工作的成就干是很满足的。
问:怎么个说法?
答:首先,往大了讲,这给工作是神圣的,它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所作的事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国家变得更好的,这成就感是很大的。往小的讲,还是那次收发文。在那天之后的第二天,我去找书记签个字,当时签字完后,他叫住了我,简单了解了一下我工作情况。他知道那天的事后笑了一下,夸我处理得非常,也就是那时我才知道,那天是有几个会议召开,所以上传下答的文件非常多,还都很紧。在得到领导的当面肯定后,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我还只是一个没毕业的实习生,都可以处理得这么好,那种感觉是非常高兴的。而且我这也算是间接的参与了家乡的建设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都是心理上极大的满足,所以我觉得,虽然公务员和自己想得不一样,很累,但是却是充实的,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方向。
三、学生感受:如何剖析受访者的心理成长
通过这次采访,我也再一次回顾了自己的那次实习经历。果然,回望,总是有不一样的发现。生活的种种事件确实会改变一个人,无论是心境还是眼见,亦或是性格,但这些改变,大多都是潜移默化的,是日积月累的,只有当量变达到一定的质变,你才能发现,其中的变化。更何况,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一点点量变是最难发现的,难怪那些成功的人,大多都有反思的习惯,高端的棋手,往往都有复盘的坚持。他们正是在一次一次的回想中,找到自己的量变,记下好处,去掉糟粕,找准前进的方向。
这次通过罗老师的采访,我也大致了解了挖掘人物故事背后成长转变的方法。就像前面所说,一些转变往往是量变,是细微的。所以你直接去问受访者,你当时有什么想法,他是不可能回答出你问题的答案的,就算回答,也是肤浅的。对此,你只有从细节入手,自己在心中找出他前后回答的矛盾点,就像我一样,前面说像考公,中间却觉得累和繁琐,最后却还是像考公,这就是一个矛盾点。一个事件的矛盾点,往往就是一个人背后心境和想法的改变,而这个改变,就往往伴随着格局的上升和一个人的成长。若一个矛盾不够,就再来一个。一个接一个,抽丝剥茧,循环往复,才能敲开一个人的心,才能再在一件事的无数个时间切片中,找到成长的那几片。
当然,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程度是不一样的,生活中的时间流逝是转瞬即逝地,留给人的心理活动时间也不并不多,在面对不善于表达的受访者时,他可能并不能很好的描绘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么,我们在找到矛盾点时,还应该循循善诱,替他描绘一些想法,帮助他构建起事件的心路历程,这样才能问出我们想要的回答。
四、老师总结:
在对张苡铭同学实习经历的采访中,短短一个小时多的专访,大家逐渐体会到了如何通过故事中的矛盾点来剖析人物的成长。矛盾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理解个人成长轨迹的关键所在。在本次采访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公务员工作预先有着一种理想化的期待,而现实工作的繁重和复杂性与他的预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矛盾成为了我们探讨的焦点。
首先,我注意到大家对于实习岗位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张苡铭同学原本以为公务员的工作较为轻松,但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却超出了他的预期。这个矛盾点让他对自我期望与职业现实的初步认识,并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接着,通过具体的故事细节,如处理紧急文件收发的经历,我们深入探讨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大家的应变能力、决策力以及责任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些矛盾点不仅仅是事件的叙述,更是同学们个人成长的体现。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利用这些矛盾点来挖掘张苡铭同学的实习经历,同时鼓励大家对自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复盘。这种通过矛盾来挖掘深层次的个人变化和成长的方法,不仅丰富了大家的采访经验,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自我认知和反思的机会。总结来说,通过故事矛盾点的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个人成长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录音整理:张苡铭
图片:罗影
指导老师:罗青
发布者:罗青,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