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凯利太太的妖怪》

说明:这是1978年12月12日发表于《巴尔的摩太阳晚报》上的一篇纪实文章,约5711字,作者乔恩·富兰克林,获普利策特稿奖。文章写了一场最终失败的手术。作者把手术惊心动魄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完整记录下来,如同在手术台上安装了一台摄像机,帮读者看到了这一切。

妖怪的出现

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大学附属医院高级脑外科专家托马斯·巴比·达克尔医生天没亮就起床了。妻子只给他端上华夫饼干,没有咖啡。咖啡会使他手发抖。

市里。附属医院第12层楼上,埃德娜·凯利的丈夫在和她告别。

57年来,妖怪一直躲藏在凯利夫人头颅里。这种情形决不能继续下去了。今天她胆战心惊,却横下一条心。

时针指向上午6时50分。

随着手术日期一天天临近,她说“死,我倒是不怕。我的视力已受到影响,发生过多次脑溢血。早在几年前我就丧失嗅觉和味觉。并且频繁发病。每次发病时,我闻到一股奇怪的气味,然后就喘不过气来。病已影响到腿,我已半身不遂。”

“3年前,大夫对我说,等在我面前的是失明,偏瘫,最终是死。我患有动脉瘤,是妖怪引起的。我吓得要死……没有一天不是在疼痛中度过,我精疲力竭。我实在疼得受不了,我再也不愿这样活下去了。”

达克尔教授临上班时,夫人递给他一个纸袋,里面装有一块夹有花生酱的三明治,一只香蕉和两块甜饼。

市里。麻醉剂对凯利夫人的头起了作用。凯利夫人后脑先天长有畸形血管缠结。开始并不大,由于逐渐发展,在头颅内压迫健康脑组织。

终于在1942年出现症状。一根畸形动脉因承受不了压力而破裂,凯利夫人抱头猝然倒下。

从此,巨痛无时不刻都在折磨着她。

第一次脑溢血时,凯利夫人正怀着第二个孩子。她忍着痛苦,抚育孩子,照料丈夫。畸形在继续恶化。

她开始把畸形叫做“妖怪”。

上午7时15分。11号手术室。技师在检查脑外科手术显微镜,护士摆好绷带和手术器械。凯利夫人静静地躺在不锈钢手术台上。

一枚小传感器穿过静脉放进凯利大人心前室。麻醉师简·马贾斯科博士将传感器与7英尺高的电子仪器联结起来。波形开始有节奏地在示波器上闪过。

随着每次心跳,扬声器传出怦怦的声音。稳定的怦怦声虽不大,却充满整个手术室。

达克尔医生走进手术室,在夹着X光片的读片器前停住脚。他曾带着这些X光片去过欧洲、加拿大和佛罗里达听取意见,他早已把它们印在脑海里。虽然如此,他现在仍然又把它们审视一番。目光长时间地停留在主动脉上两个脆弱的瘤上。它们可能一碰就破。

位于凯利夫人眼球正后方的那个瘤最危险,可也容易摘除。那是第一个瘤。

达克尔医生的助手,一个实习医生把凯利夫人的头固定好,剃去她的头发。达克尔医生在一旁注视着。“我们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他说。又看看夹钳的三个夹脚是否将头颅确实固定住。

凯利夫人身上蒙着绿色手术单,只露出一块6英寸大小的月牙型头部。一只戴有橡皮手套的手刚伸出,手术助理护士多丽丝·施瓦布兰德立即送上器械。止血钳迅速夹住动脉。鲜血溅到达克尔医生的手术衣上。

心脏“怦,怦,怦”跳着,每分钟70次,很稳定。

现在时间是上午8时20分。

今天达克尔医生预备切除那两个对凯利夫人生命构成直接威胁的动脉瘤。以后,他将再直接对付妖怪。

这是个极担风险的手术,注定要把达克尔医生推向神经外科的是非之地。好几个专家说他根本不该做这个手术,说只有让凯利夫人死亡。不过,一般认为他无权选择。选择权在凯利夫人那里。

达克尔医生说:“手术一塌糊涂,也就是说病人手术中死亡的可能性占三分之一。”

“我曾在心里反复考虑,并和其他专家斟酌商量。我也替病人想过。在手术会怎么样和不手术会怎么样之间权衡利弊,我相信应当做这个手术。”

凯利夫人的意见是:做。

现在,已做出决定。达克尔医生切开凯利夫人头皮,露出肉白色的骨头。

半英寸长的钻头震颤声在手术空里嗡嗡作响,淹没了有节奏的心肌监测器的怦怦声。当达克尔医生将2×4英寸见方的三角颅骨递给手术助理护士时,已是上午9时。

如同橡胶似的软而坚韧的脑膜切开后,露出灰色软耷耷的前脑回。

“在那儿!”一名护士嘘地一声。“忙了半天就是为了找它。”

时针指向9时20分。

这时,达克尔医生往后稍稍让了让。将戴橡皮手套的手高高举起,避免污染。趁其他人把显微镜推向熠熠闪动的大脑上方时,这位神经外科专家再次面对x光片沉思默想。

心脏跳动有力。1分钟70次,1分钟70次,1分钟70次。

他冲着x光片说了一句:“今天够我们瞧的了。”

达克尔医生把脸贴到显微镜上。伸手要一件镊子样的通电仪器。助手靠近他,站在辅助目镜前。

一台电视录像机记录下达克尔医生的手术情况。在房间另一头亮着一台彩电,将放大了许多的脑子图象显示出来。光滑的镊子头部渐渐进入画面。

达克尔医生的手术意图是用微型弹簧夹卡住肿瘤底部。但首先必须在凯利夫人右眼上方切口放入镊子,通过一段曲折的路线,最后才能达到深埋在下面的人脑动脉环。

路途遥远。经过放大的头脑有一间屋子那么大。达克尔医生的小巧圆头仪器1毫米l毫米地往前跳动。

他的方案是从前脑——产生意识的地方和脑部一个象拇指那样的凸出物——叫做颞颥叶的地方插入。

达克尔医生小心翼翼地把这两部分拨开,以形成通向纵深的道路。

时针指向上午9时36分。

灰色脑回渗出分泌液,在无影灯下闪动。显微镜中景象随着心脏监测器的怦怦声而上下抖动。

光滑的探头轻轻地、轻轻地挑开小小的灰包脑回,扩成一个小通道,1毫米1毫米地进入闪光的脑回中去。

手术因遇到伤疤组织而受到影响。

每次妖怪引起脑溢血都留下疤痕,使组织发生粘连。达克尔医生必须把它们再挑开。

这位神经外科医生一边手术,一边说凯利夫人头里的妖怪是“AVM”,即动脉静脉畸形。

他说,在正常人体中,动脉形成高压将血液输向肌肉或器官组织。让活细胞吸收氧和养分之后,血液再流问压力低的静脉,再由静脉送回心脏和肺部。

可是在凯利大人的后脑中,有一组动脉却直接将血液送入静脉,并不经过器官组织。多年来,这些不正常的结缔组织承受不了血液的急速流动,便发生肿胀和破裂。这就形成伤疤组织。

现在是10时58分。

达克尔医生开始顺着大脑动脉环往深处的第2个肿瘤进发。手术难度更大了,因为肿瘤就长在动脉环后,紧靠着头颅里最敏感、最原始的组织结构——脑干。脑干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它控制呼吸和心跳。

手术越来越难,出血也越来越多。小仪器在凯利夫人头脑中1毫米1毫米地开辟通路,危险性越来越大。一出血,小仪器立刻嗡嗡作响,血唧唧地被吸出。再插再探,血又流出。终于,仪器声戛然而止。

“我什么也看不清,”这位外科医生说。他往下又按了按,又发现一个通道。

达克尔医生精疲力竭。他抽出身,退到后面。他坐到凳子上,眼睛长时间怔怔地盯着前方。脑干就在附近,就在附近。

“真是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医生嘀咕着。

他身后的心脏监视器怦、怦,怦、怦响着。每分钟70次,很稳定。空气中一股臭氧和焦糊味。

时针指向上午11时5分。

医生和妖怪的搏斗

时针指在上午11时5分。

托马斯·巴比·达克尔医生脸贴在外科显微镜上,全神贯注地开辟埃德娜·凯利夫人脑中通路。

一台电子仪器矗立在平静的病人身旁。监视器灯光闪烁,示波器上波形频频跳动,数据不断变化,扬声器传来一次次心跳。怦,怦,怦,1分钟70次,很稳定。

虽然声音调得很低,却充满整个手术室。

自从上午8时25分在病人右眼上方开颅以来,大学神经外科主治医生已成功地找到并切除了两个致命肿瘤中的一个。

现在正在寻找第2个肿瘤,达克尔医生不时被这团灰色闪光组织弄得晕头转向。要知道自从1957年以来,妖怪躲藏在凯利夫人的头脑里定期引起出血和偏头痛。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组织的样子已发生变化。

达克尔医生停停想想,作出决定后又继续干下去。小心,再小心。每深入1毫米都充满危险。

手术室门开了,神经外科副主治医生迈克尔·萨克曼走进来。他和达克尔医生简单地交换一下意见,然后站到电视监视器前。

他沉思不语,注视看由于显微镜作用而变大的镊子似的小仪器,它缓缓地顺着悸动着的奶油色血管而行。

萨克曼医生说,动脉血管瘤就象轮胎上即将导致爆裂的鼓包。

在无情的心跳压力下,脆弱的动脉壁向外鼓出,最终破裂。那就意味着死亡。

他说动脉瘤的出现是因为妖怪——后脑动脉和静脉发生大块畸形。达克尔医生最终希望切除或堵塞那块畸形,但今天的目标只限于切掉它上面的两个肿瘤。

除掉这两个随时危及病人生命的肿瘤,他以后就能向妖怪本身发起正面进攻。

彻底干掉妖怪是以后的事。今天的目标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肿瘤。前面的那个已拿下,另一个还在下面,还得去找。

然而第2个最棘手。它搏动的位置很深,很危险,牢牢地长在大脑最敏感的部分,即脑干上。

这个古老的循环块,医学上称爬行纲脑,控制呼吸和心跳等基本功能。

“我把它叫做‘指示灯”,萨克曼医生说,“假使它熄灭了……就完了。”

达克尔医生则有另一个说法,说它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小仪器又拨开一个通向第2个肿瘤的通道,电视屏幕上出现一片血红色。

达克尔医生反应迅速,用小仪器迅速夹住小动脉的断头。随着兹兹的电烙声,出血点愈合起来,手术停下,等着把这些红色液体吸尽。

“不要紧,”达克尔医生说。“出血并不多。但在一平方厘米的地方,两盎司的血看上去就象该死的一泓湖水。”

湖水被抽干,达克尔医生继续沿着动脉接近脑干。他极轻极轻地拨开灰色圈状物。视神经在下面露了露,又消失了。

手术更慢了。达克尔医生一直在向脑子中心进发,有筷子那么长的一段仪器伸进去了。这里险象环生,因为这里有许多血管,他们是指示灯的命脉。

心跳在继续,怦,怦,怦,每分钟70次。

在伤疤迷津中,达克尔医生又一次迷失方向。它们使组织发生粘连,什么也辨认不清。

萨克曼医生凑到显微镜的助手目镜上,想助他的头儿一臂之力。他们以低低的声音用专业词汇在讨论各种方案。一做出决定,光滑的探头又沿着血管探开了。

阻碍医生手术的伤疤组织证明:在凯利夫人的一生内,妖怪曾多次引起脑溢血。这个受伤的脑子对自1942年以来不断折磨她的经常性头痛提供了解释。这种折磨使她痛不欲生。

又找到了通路,达克尔医生继续往那处推进。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如同一团脱脂药棉在蠕动。灰色物体终于分开。

这位外科医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静脉血管,惊讶而又懊丧。坏了,上X光片的当了!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妖怪。

从显微镜中看,妖怪离这儿很远,在后脑上部。达克尔医生得过些日子再直接与妖怪交锋。不是现在,也不是在这儿。

但是情况很明显,这些在X光片上没有显示出来却存在于凯利夫人头脑中的乱糟槽的静脉血管,正是妖怪的触须。

小仪器小心翼翼地想绕过他们。

怦,怦,怦…怦…怦……怦……怦……

“心跳减慢,”麻醉师煞是惊慌,发出警告。

象手指头碰到火焰一样,小仪器缩了回去。

……怦……怦……怦,怦,怦。

“恢复正常,”麻醉师说。

这些血管控制脑干——指示灯——的供血量。

达克尔医生换了一个方向,试图绕过他们。

怦,怦,怦,怦……怦……

又缩了回去。

萨克曼医生站在电视监视器前,双手抱在胸前,眉头紧蹙。“她受不了这样的折腾,”麻醉师说。“会发生心律不齐并将导致……心力衰竭。”

达克尔医生又换个方向,避开这个地方继续探进去,稍拨一下再退回来。终于在长而悸动着的脑组织通道的尽头,出现苦苦寻找的肿瘤。

怦,怦,怦,怦……怦……怦……

仪器退回。

“糟糕,”这位神经外科主治医生说。“我快顶不住了,只能再坚持几分钟。”

时针指向12时29分。

由于不断探查,看得出触须周围的组织已肿起。

小仪器再一次从不同方向朝前移动,又露出肿瘤。为了够到它,达克尔医生试图将肿瘤夹塞进细细长长的通道,可是装夹子的钳子遮住了视线。

怦,怦,怦……怦……怦……。

钳子抽出。

这次神经外科医生不无抱怨。“我们已经碰到它了,我们知道它的位置。但是怎么也夹不住它。我们离它这么近,却……”沮丧使他的声音变得生硬起来。

达克尔医生的另一个助手,一位住院医生,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眼睛直勾勾地瞪着前面,目光呆滞无神。

“迈克尔,消毒,”达克尔医生对萨克曼医生说,“你来做,我浑身直发僵。”

护士在一旁按摩达克尔医生的肩膀,萨克曼没法用夹子去够那个瘤。

怦,怦,怦,怦…怦…怦……

夹子撤回。

“肿瘤就在那里,”达克尔医生又站到显微镜旁,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就是够不到它呢?我们试了有10次。”

12时53分,又一次接近。

怦,怦,怦,怦…怦…怦……

又一次尝试。

时间已是1时6分。

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怦……怦……怦,怦,怦……怦

怦……怦……怦……

麻醉师警觉地猛一抬头,瞪着仪表上的数字。一个护士倒吸一口凉气,呆若木鸡。

“糟糕,糟糕,糟糕。”

达克尔医生从显微镜前移开身子,戴着手套的手高举在前面。整整有1分钟,他缄默无语。

最后,他终于说:“医学上有句格言,叫做如果无能为力,别帮倒忙。听其自然吧。我们可能早就伤害她了。曾多次使她心跳过缓。”言词之间流露出失败、沮丧和忿怒的情绪。

达克尔医生又来到X光片面前,瞅着后面那个瘤,即第2个瘤,也就是使他失败的那个瘤。他细细看着X光片,想找出以前没有看出的妖怪下降的触须。他还是没找出一点蛛丝马迹。

监视器响着。怦,怦,怦,一分钟70次。现在稳定了。

“大自然是母亲,”一位住院医生喊了一声。

开始撤退。在萨克曼医生指挥下,医生们将颅骨装回原处,缝合刀口。

一切匆匆结束。护士脱下达克尔医生橡皮手套时,它啪地响了一下。

1时30分。

达克尔医生独自慢慢地踱过大厅,手里拎着棕色纸袋。他坐到休息室桔黄色硬椅边上,打开纸袋,掏出花生酱三明治。眼睛却盯着对面墙。

手术室里。麻醉医生在测试凯利夫人对光的反映。位于刀口下的右眼瞳孔已扩散,对光束毫无反应。这是凶兆。

达克尔医生讲,如果凯利夫人苏醒过来,他还会继续在今后手术,攻克妖怪。他将堵塞通向妖怪的所有动脉。甚至会把妖怪取出。他表情淡漠地说,那将是一个棘手的手术。

“此外还有个条件,那就是她这次手术后情况良好。”

如果她挺住,如果她活下来的话。如果。如果……

凯利夫人曾经说过,“死,我倒是不怕。我吓得要死……实在疼得受不了,再也不愿这样活下去了。”

她的脑子疤痕累累。年轻一点的人或许能经受住这样的手术,她却不行。妖怪触须已伸到脑干前面,那里的脑组织发生肿大,影响氧气供给。

凯利夫人即将死去。

休息室里,离达克尔医生座位不远的地方有座钟,时针指向l时40分。

“以后怎么办,还很难说。6个星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想这次手术。但是,要知道,有些事情……随便你怎么看。我不知道……”

他把三明治、香蕉和小甜饼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就象手术助理护士摆手术器械那样,放得整整齐齐。

最后,他说,“三重伤害。”达克尔医生眼睛盯着三明治就象盯着X光片一样。“三重伤害”。

到1点43分,一切宣告结束。

达克尔医生神情阴郁地啃起三明治。

妖怪获胜。

 

 

赏析:

这是一篇让读者不能不跟着大夫的手术刀起落、不能不跟着凯利太太的心跳而一气看完的报道,好像中间有任何的打扰都会影响对这次手术的了解。

第一,题材的选择。

所选题材比较罕见,事件结局难以预料,扣人心弦。

生活中,对于简单的手术过程,人们都难以说清,更何况是这样神经密布的、复杂的脑部手术。手术过程本身就悬念重重,结局的未知性会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虽然这篇特稿的篇幅比较长,但新颖的题材能够吸引读者耐心地读下去。因此,这篇报道是成功的。

第二,叙事的方式。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事,节奏紧凑,充满紧张感。这绝对是一篇一气呵成的报道,在这篇文章里,富兰克林使用了两个文学性的手法来创造节奏和紧张感--钟表分针的走动和凯利太太的心跳。

时间这一要素在这篇文章中几乎成为全文叙事的基点。从早晨6点30分开始,即凯利太太准备接受手术到下午1点43分手术结束、凯利太太死亡。在整个事件的叙述中,富兰克林至少14次提到了确切的时间。时间的催促感、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紧迫感跃然纸上。

给人印象更深的是,同时,富兰克林在文章里加入了手术室经扬声器放大后的凯利太太的心跳。有时,为制造更强烈的紧张感,他加上这样的字眼:

 “怦、怦、怦。

“每分钟70次,每分钟70次,每分钟70次。”

这些手法都让读者着迷,每当手术进行到性命攸关的部分时,富兰克林往往使用简短而不连贯的句子,或用增加“怦……怦……怦”来一步步强化。甚至随着危险程度的加大,“怦、怦”之间的标点符号数量都会有所变化。

第三,人物的塑造。

在新闻人物的塑造上,严格遵循客观性原理,尊重事实第一的原则。

虽然,特稿写作要比传统的消息报道手法灵活,感情的张也大。但记者的立场和观点,不能赤裸裸地写在报道中。任何带有结论性的话,都不能由记者直接写在稿件中。即使在这篇充满感情的特稿中,一切也都以事实为依据。

凯利太太的妖怪最终“战胜”了她,达克尔大夫是那样不甘心,手术的结局与人们的期待有着很大的落差。报道中的一个主人公死了,但也没办法,神经医学的研究与临床进展目前只能到这种程度。如果是电视剧,我们可以编一个圆满的结局来慰藉观众。而这恰恰是新闻特稿的魅力,一切都是真实的。新闻事件中的每个细节都是实际发生过的,甚至每句话,每一次心理活动都是采访对象确认的。

请看,达克尔大夫沮丧、不甘心、无奈、疲惫、复杂的心境是多么真切。

“该死、该死、该死!”

达克尔大夫退步离开显微镜,那双戴着胶皮手套的手紧紧抱在胸前。整整一分钟,他一直沉默着。

凯利太太求生、努力、挣扎、不得不放弃、痛苦的心情是多么可以理解。

凯利太太说过,“我虽然不害怕死亡……但是……我无法忍受这种疼痛。我不想这样活下去。”

这篇特稿告诉读者,世界上有这样两个好人,有这样一对大夫和患者,有这样两个生命让人尊重。

第四,冲突的挖掘。

脑部手术客观上的复杂引出了事件进行中的诸多冲突,这些冲突能给予读者深刻的印象。富兰克林曾说:“一个故事蕴含了一系列情节,当一个令人同情的任务偶然碰到一个复杂的情境,它的遭遇和它的反应就是情节的展开。”《凯利太太的妖怪》具有一系列复杂的情境,这一系列“复杂的情境”由一系列冲突连成。

冲突:达克尔冒险出动-达克尔进入大脑-达克尔夹破了动脉瘤-妖怪伏击达克尔-达克尔接受失败。

富兰克林没有半点投机取巧,他老老实实、小心翼翼地展示了冲突。这也是我们觉得这篇报道“如此好看”的原因。

第五,动词的运用。

富兰克林非常偏好使用描述动作的动词,甚至承认报道中出现的第一个动词“起身”都绝非随意之笔。每当凯利太太的情况开始恶化时,他都在叙述中留下暗示或改变用词。例如:在文章中,凯利太太开始时被“盖”着,后来,她被“裹起来”。这个小小的变化,却是不祥的弦外之音。

富兰克林把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报道、近乎诗一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如:“大脑的灰色脑回上面分泌出湿漉漉的液体,在无影灯的强光照射下闪闪发亮。显微镜中的图像随着心脏监视器的怦怦声一起一伏。”

接下来手术进行得更为艰难,也更加血淋淋。“镊子冒着危险一毫米一毫米地在凯利太太的大脑中挖开一条通道。血在不停地流,镊子 “嗞嗞”作响,吸血泵汩汩地往外抽血。推进,再探索。更多的血涌了出来。然后,镊子突然静止不动了。

第六,导语的精妙。

富兰克林开头的一段描写性导语耐人寻味:达克尔大夫天亮前就醒来了,早餐只吃华夫饼,没有咖啡,因为“咖啡会让他的手发抖”。这开篇针对脑外科医生手不能发抖的重要性的强调,是提示读者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非常重要的伏笔。好的导语确实能起到文章定音鼓的作用。(《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外国名卷篇》,郑亚楠主编

发布者:suns,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412.html

(1)
suns的头像suns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3年7月9日 10:34
下一篇 2023年7月10日 16:00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