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杰:我要“试一试”

冯杰:我要“试一试”

作者:崔欢欢

导读:

冯杰,男,2001年出生,山西临汾人,智能工程学院202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3班(杏花书院)学生。冯杰说,大学最值得回忆的就是各种尝试。从各种“试一试”中,他收获了自信,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从加入学生会到参加抗疫志愿活动,再到兼职成为家乡团委副书记,他收获满满。

 

宋小宝带来了自信

 

2020年10月,初入信院,就看到无边书院纳新的宣传海报。对“无边书院,无限可能”这几个字,说实话我并没有什么认识。在我看来,学生会嘛,好好学习做好表率,有任务的时候,跟着老师去参加一下就好。谁承想,书院的学生会根本不是传统的套路,第一次活动就要上台表演。

 

我们参与的活动是“乌马河周末文化广场”,我们部门报送的节目是《小宝金店》,老师和部长都推荐我出演宋小宝的角色。

 

在上大学之前,我从来都没有登过台。一没舞台经验,二没表演天赋,更何况我跟宋小宝的形象性格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演!我当时都要崩溃了,觉得在一千多人的剧场里,万一演砸了,可就太丢人了。因此,我把自己封闭起来,整整五天,就是退缩,不想演,幻想着他们能把我替换掉。

 

“没有经验,才能表现得更自然,试一试没啥坏处。再说,你平时做什么都认真负责,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演好。”部长循循善诱的鼓励,让我找不到理由拒绝,只好勉强表态:“要不,就试一试?”

 

一排练,我立即发现了跟别人的差距。我加入晚,别的小伙伴已经可以脱稿说台词了,我还得照着稿子念。我感觉拖了后腿,再次让我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有一天排练,我的状态极差,对着稿子念还是错了好几处,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每次念错,我还会习惯性地说一句:“不对不对,念错了,应该是……”我真的对自己都无语了。中场休息,我独自坐在地上发愁。哥哥姐姐们看出来我的状态不对,就来到我身边,拿起我放在地上的台词,大致看了一遍。一个学姐跟我说:“我看了一下台词,有些地方确实有些拗口,说错也是难免的,不要太难过,毕竟我们都不是专业的演员嘛。咱们研究一下,根据你的语言习惯,把这些拗口的台词改改,说起来就顺了。再说,这个台词是需要理解记忆的,不需要死记硬背。”说完,她还悄悄告诉我记忆的窍门:“把你的台词想成一个故事,在脑子里罗列好这个故事线,把自己代入到故事里,想第一步要干什么,第二步该干什么,然后把要说的表达出来就行啦。”

 

师姐的安慰让我低落的情绪稍稍振奋了一下。我边改台词,边按学长学姐的指导,把发音调整得符合东北人的语气语调,努力让表情更丰富,动作更夸张——有时候,一个动作要反反复复练习十几遍。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已记不清背了几十遍台词,练习了多少组夸张动作,反正是几乎天天从晚九点练到凌晨一两点。

 

即使这样,正式演出上场前,我还是非常紧张,害怕在舞台上掉链子。老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告诉我:“放轻松一点,你一定可以的,这就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排练这么久了,我们都相信你可以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努力把心态放平,做了几个深呼吸,慢慢走向舞台。我面对着不知训练了多少遍的场景和熟悉的小伙伴,烂熟于心的台词脱口而出,表演的动作恰到好处,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演出。

 

演出结束,听着回荡在剧场里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心里满是自豪与感动。这一刻,我内心的自信感爆满!

 

危险的疫情志愿服务

 

这次演出极大地“壮”了我的胆。从此后,每当我遇事退缩时,心中都会有个声音在对我打气:“试试,也许你能行!”

 

我在校的时间,正是被疫情侵扰的三年。有了演出成功的激励,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和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完全可以试着为抗疫做些什么。于是,在社区招志愿者的时候,我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当什么志愿者,在外面接触的人那么多,万一感染了可怎么办呀?”爸妈言语中透着哀怨。“我可是要入党的人,那么多医护人员冲到一线,还有那么多跟我同龄的同学朋友也去当志愿者,再说,咱们国家也研制出疫苗了,我只是当志愿者,会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哪有那么邪门会感染啊,放心吧!”我宽慰着父母,也给自己打着气。

 

到社区,我的任务就是在小区门口做信息登记和对社区居民做信息排查、监控隔离区人口数量和返乡人员信息记录,还要给封控区居民送药送饭。

 

这个过程中,累还是其次,最难受的是穿防护服。第一次穿防护服时,我感觉有点新奇,还有点自豪。让同伴在背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后,立即有了“上战场”的仪式感。

 

然而,自豪不到一个小时,就开始难受了。只要上厕所,就要脱掉身上的装备,脱下的装备不能再用,只能被当作医疗垃圾废弃掉。我感觉这是巨大的浪费,为了少上厕所,只好努力憋着不喝水——最长的一次,我坚持了12小时。另外,穿着这套装备,很闷,时间长了护目镜上全是雾,啥都看不清,心情也会跟着烦躁。

 

当然,风险是免不了的。我记得离危险最近的一次,是给一户人家做完上门信息登记后,回家就看到了新闻公告,说家住某小区的某某某是密接人员。爸妈第一反应就是问我:“这家是你在负责吗?”我当时也愣住了:“是我负责,今天刚去过。”“这可怎么办呀,就在家待着吧,明天说啥也坚决不能去了,太危险了……”听着妈妈的叮嘱,我立即感到了害怕,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安慰自己:“我这身体好得很,再说防护措施也做到位了,不可能被感染的;如果有问题的话,身体肯定就会出现信号,退一万步,感染了咱也能治嘛,没事儿没事儿!”

 

第二天,感觉身体没出现任何异常,我又照常出现在我的服务岗位上。

 

就这样,三年的时间里,我一共做了三次志愿者。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我每次去,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紧着我。志愿服务结束的时候,社区还给学校写了表扬信,夸我能吃苦,很精干,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当我从领奖台上接过“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证书时,我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

 

担任乡团委副书记

 

自信是人生的发动机。有了自信的我,无论看待什么困难,都不再恐惧和犹疑,都有一种想要试一试的冲动。我觉得应该搞好学习,就盯住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尽管它对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挤进全校前2%——既要学习成绩优异,综合测试、体能测试还必须达标。但我觉得我能拿到它!我告诫自己:“成功没有捷径,试一试、用心做,一定能行的”。

 

于是,我详细地做了时间安排。正常上课时间好好学习,课余时间有完满活动我就参加;完满活动时间,我几乎是泡在活动里,从中午12点到晚上8点半,一项接着一项。活动结束吃完饭再赶紧冲回宿舍完成作业……疯狂地学习,疯狂地参加活动,我就这样坚持下来,连续两年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试一试”不仅让我在学校里收获颇丰,在校外也有了出人意料的惊喜——试出了一个“团委副书记”!

 

在几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家乡吉县团委的几个领导,当时互相留了微信和联系电话。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他们的朋友圈发了一条招募优秀大学生到基层的通知。我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面试时,我记得问我的一个问题是,“你对大学生下基层有什么看法?”有了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的经验,我回答得很有底气:“到基层去,能让我们大学生更加接地气,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政策,还能为将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做好铺垫。”

 

也许是看起来还算有些分量的履历和真诚的回答打动了他们,今年二月,我被选拔兼职担任吉县中垛乡的团委副书记。

 

所以,我很感激我的大学,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尝试的机会,让我有机会重塑自信,从而激发各种潜力,品味各种人生的可能。我觉得,对于一个大学来说,这才是它最应该承担的职能。

 

发布者:欢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7186.html

(0)
欢欢的头像欢欢晋中信息学院
上一篇 2024年3月28日 18:36
下一篇 2024年3月28日 22:52

相关推荐

  • 刘天宇:从“废材”到高手

    导读: 刘天宇,男,2003年出生,山西运城人,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2级6班(杏花书院)学生。从一个中考的失败者和师长眼中的“废材”,最终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手,刘天宇走过了一条令…

    2024年3月15日
    2280
  • 闫晓静:我真正成了繁漪

    闫晓静:我真正成了繁漪   作者:木公三皮 张菊 戴景     导读: 闫晓静,女,2002年12月出生,山西原平人,食品与环境学院园林2002班(三达书院)学生。在大学生艺术团话…

    2024年4月4日
    1610
  • 邵一鹏:“二皮脸”是怎样练成的

    导读: 邵一鹏,男,2001年出生,山西朔州人,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数管2003班(杏花书院)学生。刚进大学,作为山西人的邵一鹏,他的话,连山西人都听不懂。这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于是立…

    2024年3月25日
    2160
  • 宋峰鹏:53分清空一切

    从学委到班长        刚进入信院的时候,我想着要改变自己,第一目标就是竞选班干部,最开始盯上的是学习委员。 之所以想当学委,是因为我高考有一点遗憾。我是中职生,学的美术,入学后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

    2024年3月26日
    1010
  • 戴景:“垃圾读者”圆梦记

    导读: 戴景,女,2002年12月生,江苏泰兴人,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101班(杏花书院)学生。喜欢网络小说的戴景,通过学校创意写作的学习,从“垃圾读者”转变为“创意作者”,…

    2024年3月2日
    142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