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7日)下午3时,全体采访部记者开会,要求我们负责拍照,进行党团宣传学习,以及思想教育。
待会议结束,带教记者刘冰凌根据会议拍摄照片为我们讲解拍摄角度和人物拍照时注意事项。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王灿记者已经讲过,我们也基本掌握。
刘冰凌拿着相机,挑选了一张具有代表性的会议照片,说“拍摄会议照片,要学会找准将所有开会人员以及开会主题拍进去的位置角度。比如今天进行长桌会议,你可以站在投影仪对面拍摄。如果要特写某一方领导的发言,则可以站在桌子两头倾斜角度进行拍摄。”她顿了顿,想到什么继续说道:“拍摄时要根据现场光线,尤其是会议桌一侧有窗,另一侧没有窗子,在拍摄时就要注意调整拍摄曝光度、聚焦等问题。”
我们根据她讲的内容,对我们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发现有些照片确实问题很大。多张照片都出现整体偏暗、模糊的问题,有些没有将全体开会人员拍进去,会出现漏拍的情况。并且,连拍时出现曝光问题,在整体构图方面也有瑕疵。
接着,刘冰凌要求我们挑选几张认为没有问题的照片。我们在众多照片中反复挑选,选择了三张照片。两张全体人员正在开会,一张领导讲话。
她看了一眼照片,说“这几张照片中,有两张是有问题的。”让我们指出哪两张照片有问题,有何问题。
我们参照她刚才讲解的知识点,看着相机中那几张几乎没有任何问题的照片,摸不着头脑,十分不解,问“我们看不出来哪两张有问题,也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
“这三张照片,无论在拍摄角度,站位,还是出片效果方面都没问题,并且照片拍摄很成功。但是,其中两张照片想要放在新闻上,却是有问题的。”
“你们仔细看看,能看出照片问题吗?”刘冰凌再次提问。
我们反复观察这几张照片,和之前的进行对比,仍旧十分不解。一张几乎完美的照片,为什么放在新闻上面就有问题了。
刘冰凌打开我们选择的一张会议照片,说“记者拍摄的照片,要经过编辑审核、修改,才能发表在新闻上。编辑对拍摄的照片十分严格,若是会议照片,那么开会人员就不能出现搞小动作的情况,必须处于认真开会的状态。”
根据她讲的内容,对照照片,我们发现照片中出现有人拿着手机看时间,有人在拨弄手指等情况。
但是,我心中仍有疑问“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才能避免呢?”
“连拍,并且是在刚开会不久的时候,进行连拍。”刘冰凌接着说“一场会议,一般只有那个时候是最认真,更容易进行拍摄。”
接着,她翻出另一张有问题的照片,说“在领导讲话时,要抓拍领导抬头瞬间,注意领导面部状态。你们选择的这张是领导低着头讲稿子。这样的照片,是无法发表在新闻上的。”
原来,不只是出现在报纸上的新闻,要经过层层筛选、审核和修改,才能发布的。照片也是这样,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闻的严谨性。
“那拍摄人物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继续问。
“拍摄人物时,要注意远近、亮度和聚焦问题。记者拍摄,基本使用单反相机。单反相机想要调节远近,需要使用变焦镜头。安装好变焦镜头后,在变焦镜头上有一个变焦环,扭动变焦环,调节远近。人物拍摄时,调大镜头,通过调节光圈或者快门,调节亮度,进行聚焦,然后拍摄。拍摄时,可以适当虚化背景,突出人物。”
接着,她在相机中选择了一张照片,说“这张照片,就出现了距离太远、曝光度不够的问题,显得整张照片偏暗,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变焦镜头和光圈,控制远近和亮度来解决。”
接下来,刘冰凌让我们自己拿着相机,对人物进行拍摄。
我按照她教的方法,一步一步操作,对正在学习的贺钰媛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也会出现拍摄照片模糊、曝光度不够的情况。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调试,最终拍摄了让我满意的照片。当看到拍摄结果时,我的内心是满足的。
就在前几天,我和陈雨雁跟随记者,对荷花进行了拍摄。当时是对静态物品进行拍摄,而这次是拍摄动态照片,两次拍摄感觉完全不一样,后者更加注重找准时机进行抓拍。根据两次拍摄,明白拍摄照片有这么严格的要求,懂得发布在报纸上面的照片也要经过层层筛选、审核和修改,这让我想起在此之前,我写的每篇稿件,也是经过方老师多次审核、修改后,才能在学院发布。(文:匡芙蓉)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