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冬天来临,意味着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而此时,校园里通常会充斥着许多忙碌的身影。人们总怕虚度光阴,怕自己一事无成,所以常抬头看月亮,心向着远方,却忽略掉沿途的风景。当大多数人正细数着自己在这一学期里有何收获时,龙怡潞却出现在汉堡店门口,等着拿动画联名的包装袋子。
“肯德基出了和宝可梦联名的包装袋,还送玩具,你知道吗。”当龙怡潞在微信上兴奋地和我分享此事的时候,我便了然,这个所谓的紧要关头于她而言并不紧要。
那天天气也真是不好,阴雨连绵,寒风刺骨,可这依旧阻止不了她那颗倔强不屈的心。她撑着一把坚挺的黑伞,像拿着一把披荆斩棘的剑,逆着周围匆匆而过的行人,冲进肯德基的大门,取得自己的战利品。
为一个联名的袋子如此,这实在不算一件正经事。龙怡潞却好像把这当作天大的喜事,连发十条朋友圈庆祝。然而她对于期末考试却是一句能过就行。
我好奇她对这二者之间态度的差别,明明大家都觉得要紧的事于她而言为何就不重要,到底是她性格使然,还是她对于学习此事已经摆烂。
龙怡潞说:“我不喜欢被周围人的节奏影响,这会让我变得糟糕。按照我平时的学习程度,期末不挂科那是必然的,这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至于将成绩修到金字塔尖,那是少数人能做到的,并且这是他们最终目的所需要的一步,所以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精力。可我追求的旅程不需要,考试成绩只需中庸就行。至于我做的一些童心未泯的事,全然是我喜欢。”
细细想来,自我初遇她起,她就常常为生命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喝彩,一直坦然的生活,从不过多的追求多数人所追求的,也并不强迫自己克服难以做到的,反而一直取悦着自己,将生活过得如履平地般的舒适,这是她爱自己,爱生活的方式。
龙怡潞常常在人来人往的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看秋风卷起地上的残叶,闻路边餐馆飘来的烟火味,经历着过往的人间百态,这时候,她感觉她自己是自由的。
从前,我觉着龙怡潞的身上有一种从容的散漫感,常常漫不经心,自由的像无拘束的风。可在一次消防活动上,我发现她又是如此明确。
那时,惯于在人群中与旁人闲聊的龙怡潞不见踪影,再次搜寻到的就是她佩戴上专业的摄影设备,认真地为这次活动做着记录的身影。
她时而站在广角抓全景,时而蹲下抓人物特写,时而切近捕捉精彩瞬间。她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脸上神情不变,在人群中看见熟悉的人给她打招呼也并未多言,一副严肃办事的模样。
虽然她接触摄影的时间不长,还有很多操作不会,但这并不会让她退缩,因为这是她自己明确喜爱,要努力去做的事,所以她愿意为此付诸努力和行动。她将相机举至眼前,一只手灵活地调整焦距,另一只手牢牢地举着相机,将手指搭在照相按钮上,咔嚓一声,记录下一张又一张活动的精彩瞬间。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她这般雷厉风行的模样,从前的散漫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身酷似职业摄影的气场。
这是不一样的龙怡潞,可这依旧是她,她自由且明确,但同时我也会好奇她这种随意又认真的心态到底是如何修炼的。
当我向她询问原因时,在远景学院寝室内,她缓缓向我展开了另一个故事。龙怡潞说,她曾经也并非有这么通彻,往往会因为周围的人和事物而陷入极端自耗。高三时,正是全力以赴的一年,在所有人沉默寡言做着最后的冲刺时,她也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此时应当放下除高考外的所有,包括自己的情绪。就算内心在苦不堪言,压力再大,她也依旧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那时,她望不见天边美丽的晚霞,听不见舒缓人心的音乐,来不及去顾虑即将挥别的青春。她付出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成绩却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她愈发焦虑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宽慰自己应当付出更多的时间去践行学习,她承担着泰山压顶般的压力,只期望着最后能苦尽甘来,只可惜,高考成绩出来后,她所取得的是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整整相差60分。
那时,龙怡潞感觉自己天都要塌了,即便家人朋友都纷纷安慰夸赞,可一些风声般的叹息依旧会尖锐地刺进她的耳朵里,她只觉心中愈发苦涩万分。那一段时间,她极其沉闷消极,感觉世界全是一片晦暗的旧色。
就在这时,移通学院的通知书寄到了,静静地躺在桌面上。龙怡潞看着它,它也望着龙怡潞,那是一个酷暑的午后,灼热的太阳透过窗帘缝,射入一道斜影,光线中有无数微生物和微尘在欢乐的飞舞着。这些是她之前从未关注过的小生命。就在那一刻,她理解了“和光同尘”的含义。
“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累呢?每一个细小的生命也有它的欢乐和价值,不是因为渺小就不存在啊!”想到这里,龙怡潞仿佛看见了一种崭新的未来。过去并未消失,未来已经存在。在高考失利的困郁之下,可生活并没有停止运转,一切事物都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继续运行,只有自己的思想还沉浸在往日的消极中只能被淘汰。
想到这里,那道光终于透过雾蒙蒙的阴霾照入了她的心里,龙怡潞渐渐明朗,她想起史铁生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外的寻取,而在于向内的建立。”当脱离极端情绪的牢笼后,龙怡潞才恍然醒悟,发现以前自己过于盲目和局限了,高考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该如何看待旁人的目光和想法,不能让他人的观点侵蚀自我的节奏和意识,那样自己的选择就会扭曲变形。她决心要像史铁生那样,做一个向内建立明确自己生命价值的人。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顺应自然,这是龙怡潞同学教会我的。当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另一个故事已经开始。
(文:李清米,指导教师:方刚)
导师评语:
李清米同学是2023级新闻采写预科班的学员。这篇人物采写训练是她第一次动笔尝试人物采写。描写的对象是外国语学院2023级同班同学龙怡潞。
最初,这篇人物采写名为《我自人间漫浪》。因标题空洞,致使全文缺乏主题,像所有文青文章一样,只注重景物描写和措辞优美,而对龙怡潞同学的采写浮于表面。尤其文中倒数第三段“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顺应自然,这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或许,在人生这条旅途上,我们不应该急于求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所以,请慢些脚步,聆听灵魂沙哑的歌喉,去见生命的春天。”在文中可有可无、似是而非,增加不会使全文增添内涵,删减不会影响文章意思表达。
我对李清米同学第一稿文章进行标注,当面逐字逐句分析,指出作者对被访者缺乏思考,才导致全文肤浅,没有逻辑。
李清米同学,重新对龙怡潞进行采写,对其人生观转变的过程重新挖掘,并思考背后的原因。再次提笔,通过对龙怡潞同学收到移通学院《录取通知书》时,情、景、思三者的详细描写,将其转变落脚在对作家史铁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外的寻取,而在于向内的建立。”写下2200字《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李清米同学进步之快让我吃惊。虽然这篇文章仍有缺点,但她在新闻采写和故事写作中的起步是有力的。
初稿《我自人间漫浪》附后。
作者:
李清米,2023级外国语学院英语10班学生,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预科班学员。
座右铭:希望以写作来增加生命的厚度。
附:第一稿《我自人间漫浪》
凛冽的冬天来临,意味着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而此时,校园里通常会充斥着许多忙碌的身影。人们总怕虚度时光,怕自己一事无成,所以常抬头看月亮,心向着远方。在大多数人细数着自己在这一学期里有何收获时,龙怡潞却在汉堡店门口等着拿动画联名的包装袋子。
“肯德基出了和宝可梦联名的包装,还送玩具,你知道吗。”龙怡潞在微信上兴奋的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正忙着写课堂作业,心中难免焦急,便随口附和一声。
“你还蛮有童心的。”
“啊,可我觉得这个真的很可爱啊。”
龙怡潞想反驳什么,她并不认为只有孩童才能喜欢这样的东西,大人也拥有自由追求的权力。
于是,阴雨连绵,寒风刺骨的一天,一颗倔强的心,一把坚挺的黑伞毅然决然地踏入了肯德基的大门,像一位冲锋的勇士等候着属于自己的战利品。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人不思进取,难成大器,可这是她的喜爱,她的纯真,这种松弛感支撑着她坦然面对生活。在多数人匆促地想要在年轻的岁月留下些痕迹的时候,她确确实实是大学生的一股清流,她没有过多的追求多数人所追求的,也并没有强迫自己克服,但这是她自己,她灵魂的一部分,她是自由且浪漫的。
我们常常在人来人往的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看秋风卷起地上的残叶,闻路边餐馆飘来的烟火味,谈论着过往的人间百态,这时候,我感觉我们是自由的。
我常觉着龙怡潞的身上有一种从容的散漫感,任凭路人何为,她依旧专注着自己的节奏,她是明确的,明确地接受自己而安之若命,明确自己想要而静守己心。
一次消防活动上,往常惯于在人群中谈笑风生的龙怡潞,佩戴上专业的摄影设备,认真地为这次活动做着记录。她时而站在广角抓全景,时而蹲下抓人物特写,时而切近捕捉精彩瞬间。她接触摄影的时间不长,可她不会退缩,这是她自己明确喜爱,要努力去做的事,于是她全神贯注,一副认真严肃的态度,并未多言。她将相机举至眼前,一只手灵活地调整焦距,另一只手牢牢地举着相机,将手指搭在照相按钮上,记录下一张又一张。
“诶,平时可不见你这副模样。”我戏谑地望向她。
“是啊,我在我专业上没什么天赋,可我对自己的热爱有天赋啊。”
冬日的太阳并不刺眼,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龙怡潞闭上双眼,像是在接受冬日之神的洗礼。她静静地谈论着她所奔赴的,她能力之所及的。
这是不一样的龙怡潞,可这依旧是她,她自由且明确。
我佩服于她的处世之道,我也会好奇她这种心态到底是如何修炼的。
于是另一段故事缓缓展开。龙怡潞说,她曾经也并非有这么通彻,往往会因为周围的人和事物而陷入极端自耗。高三时,正是全力以赴的一年,在所有人沉默寡言做着最后的冲刺时,她也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此时应当放下除高考外的所有,包括自己的情绪。所以就算内心在苦不堪言,压力再大,她也依旧风轻云淡的埋头苦干。可风轻云淡的只是表面,她每天付出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成绩却反而愈加下滑。她焦急万分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告诉自己应当付出更多的时间去践行学习,课最后也没能取得一个好的结果。
(导师点评:这一段描写缺乏细节,思想的转变也只有一句话带过,没有深度挖掘思想转变的过程。写成了高考失利后的直接躺平。)
后来,没了高考那层压力,龙怡潞才恍然醒悟,原来是自己太盲目了,盲目地跟随他人,忽略自己的实际感受,让一切进程都变得不再坦然自在。于是,她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此,龙怡潞遵从自己本心,生活却越发顺遂,才发现自己人生的生存之道。
她说,我与我周旋良久,宁做我。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顺应自然,这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或许,在人生这条旅途上,我们不应该急于求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所以,请慢些脚步,聆听灵魂沙哑的歌喉,去见生命的春天。
这是我在龙怡潞身上所窥见的处世之道。行者止于岸,或许终有一日,我们会翻过那座自己曾经难以逾越的大山,去看未命名的那片海。而今何事最相宜,唯顺从本心而已。
所以,祝愿各位自由随性,自人间漫浪,平生事,南北西东。
导师点评:
标题没有明确性,使得整篇文章偏重于散文,只描写了龙同学表面呈现出的状态,和对高考前后的感悟,但缺乏更深入、更细致的对原因的挖掘。
最后两节总结太散文,给读者看后,只感觉文笔不错,但是无所指,可看可不看。其实龙同学仍然有自己热爱的摄影,她爱记录美好,享受美好的事物,这些意义需要作者挖掘并告诉读者。
整篇文章文笔很好,可以算一篇美文。但缺少深度挖掘,缺少思想性,导致文章结构中间空洞干瘪。需要完善。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