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19日,在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中,我校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学生贺钰媛凭借作品《盐井镇散落的星星》获得报告文学类一等奖,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学生张苡铭以《高坪镇的一天一夜》获得报告文学类优秀奖。据悉,这是我校在同级别赛事中首获一等奖。这两名学生是如何获得这种荣誉的?赛后,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对话获奖人物之贺钰媛
问:贺钰媛,您好!祝贺您的《盐井镇散落的星星》获得了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比赛报告文学一等奖。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以一个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志愿活动为背景,聚焦了一个叫盐井镇的贫困地区,以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为切入点,记录了志愿者在该地区关心关爱大量留守儿童的奉献历程。是怎样一个机会,让您选择了以志愿者与留守儿童话题作为切入点?
贺钰媛:在选题时我选择了报告文学,团委老师推荐了校青联主席冉涛,采访发现,他正好有一段三下乡志愿者经历,服务对象是盐井镇的八十几位留守儿童。
问:《盐井镇散落的星星》能在国家级写作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形式和结构层面上的考虑与设计?
贺钰媛:形式是报告文学,结构是采用多个关键情节连接成一篇文章,和《我在书院读大学》有些相似。
问:在作品中,关于留守儿童“小鹏”的细节描写,几次让人动容含泪,请问您是怎么把握这群孩子的心里活动的呢?
贺钰媛:方老师(从读者角度)逐字阅读体会感受,我做好笔记,回去再体会修改。另外,自己童年有留守儿童的经历,所以在必要时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问:留守儿童小鹏从最开始与盲人爷爷相依为命,到后来志愿者帮他联系到了妈妈,通篇阅读下来,让读者揪心细节很多,您在创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是否有感到困难的时刻,或者感到欣慰的时刻?
贺钰媛: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为了不被霸凌走很远的路来社区和大家在一起,但因为自己曾受到伤害建立起保护障,难以再融入集体。其实他很孤独,久积内心的郁闷突然爆发。因为新家庭组建,唯一可以沟通的妈妈也不在身边,妈妈长时间的疏离让他处境更加艰难,我仿佛能听到孩子痛苦心声,可能他只是山区孩子的缩影,我想让更多人知道,甚至关注孩童的成长。当然有困难的时刻,其实我不是一个内心细腻的人,在写作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节的描写,所以初稿读起来有些生硬。刚开始方老师建议我注重细节时,我很苦恼,实在不知道怎么来刻画人物形象。方老师指出原因是:因为我阅读量得太少了,也很少去揣摩优秀作品写作手法,没有注意文章每句话的用意。在进行细节完善后,方老师和我对文章逐句分析,重新修改了一遍文章。感到欣慰的时刻:得知自己获奖时候,觉得自己一个月的努力和方老师的耐心指导、冉涛学长的鼓励没有白费。
问:这部作品,对您自己而言,哪部分算是“零”的突破?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呢?
贺钰媛:对于细节的描写,我之前不知道怎么来刻画人物,但通过方老师的指导,我知道怎么对人物周围的环境、穿着、眼神、姿态等等来刻画。对于细节描写,有了更加具象化的理解,下次写稿就会注意这些方面。
问:您通过完成这篇作品,在此过程中最大收获是什么呢?
贺钰媛:志愿服务不仅是对服务对象一次身体或生活的帮助,更是一次精神的帮助,而且志愿服务的影响是双向的。写作不仅是记录,手执笔的我们更有一份的责任在。
对话获奖人物之张苡铭
问:张苡铭,您好!首先祝贺您在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比赛取得优秀成绩。请谈谈获奖作品《高坪镇的一天一夜》的写作经过?
张苡铭:当时稿子写了三个多月,采访就用了半个月,期间写好后又修改三次 ,快截稿了才投递出去。
问:这次获奖的作品算是文学性与新闻性相结合的报告文学,请问您是怎样契机想以这个题材参赛?
张苡铭:之所以选这个题材,是因为我们本来是新闻采写产业学院,方刚老师也希望我们以实际采访为主,这样也能锻炼我们的采写能力。
问:《高坪镇的一天一夜》的写作在材料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张苡铭:其实选这个题材,完全是出于一种巧合,当初我原本准备的是采访他参与山火救援,但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好多细节他也忘了,加之我们两都有实习工作,后面就一直拖着,直到突然发生这次洪水,我就临时决定,改变写作方向,采访他这个。
问:在作品中,您以高坪镇的洪涝灾害为切入点,描写了“返家乡计划”的志愿者杨昊铭在一天一夜的抗洪救灾中,与受灾群众、消防战士的多条线穿插故事,让读者的情绪跟着杨昊铭的每一个惊险救灾场景起伏跌宕,您自己怎么看待在这个人物身上的寄托?
张苡铭:文章多少都是有点艺术加工的成分,我想的是,既然征文主题是志愿,那我就可以写一个志愿者的故事,但只是一件小事,不足以有个高一点的立意,于是我就想着将他的多个故事串起来,从中表达出他心境的转变,以此体现出志愿精神。
问:该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场景和对话描写,使每一位人物都很鲜活,尤其是杨昊铭的内心活动描写非常细腻,在采访和创作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是否有感到困难的时刻,或者感到欣慰的时刻?
张苡铭: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成稿之后,当时为了烘托出现场的氛围,我的用词都略显夸张,在发给方老师过后,他马上就提出了修改意见,说写文章不能这样雷声大雨点小,于是乎,文章又开始了一次回炉重造。
文:罗影
图:受访者提供
发布者:罗影,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