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在北山斋A101办公室,召开了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学期末工作会议。会议由学院院长方刚主持,重庆移通学院校长助理张平出席并发表讲话。此次会议旨在总结学院在培养具有“社会化采写能力”的产业人才方面的经验与挑战,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围绕重庆移通学院“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化采写能力”的产业人才。在此次会议上,学院的指导老师们总结了他们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认知和收获,重点讨论了“1+3”培养模式、本科素质调研课题实训、以赛促学、引企入教等多种教学理念,对自我教学素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坦诚地指出,在教学管理、学科间互动融合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这些都是学院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学院院长方刚在会上介绍了学院在资源拓展方面的积极举措,包括与重庆晚报、商界杂志及重庆各区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以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此外,学院还举办了“新采大视野”系列品牌活动,邀请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到校授课,分享最新的行业知识和发展趋势,并建立了专家“智库”,以优化学院的品牌资源。
校领导张平对学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老师们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方向。他指出,在学校的方针政策下,老师们应在实践和探索中高质量创新,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随后,他就新闻采写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重点工作,推动素质育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3个目标。首先,校领导张平强调,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品牌建设需紧跟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定位。他提到,全国有5200万中小企业和1.3亿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学院的指导老师要有“新商科”的思维,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带领学生采访这些企业,帮助他们理解商业逻辑,从而增强我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依托《商道故事》这个项目去采访这些企业,让各学科的学生通过“实战”演练,了解目前市场对产业人才的需求,也了解现在市场大环境,为入职场打下基础。同时,重庆移通学院的“四位一体双院制”也可以通过《我在书院读大学》的采访,来体现书院制培养的优势,增强学校的在高校的影响力。这一系列的举措,就是学院发展紧跟学校的定位趋势。其次,校领导张平还指出,学院的《我在书院读大学》《商道故事》及本科素质调研的“1+3”项目,应丰富培养成果的呈现形式,结合时代需求,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探索图文、视频、数据、交互、H5、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内容形式的融合传播,并及时归纳总结学生的成果展现;此外,项目成果的转化也至关重要。例如,在《商道故事》项目中,老师们可以成立研讨组,延伸课题研究,找准适合全校学生学习的商科知识点。这些项目的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参加新闻比赛的机会,不仅有助于对外宣传学校,也能让学生的成果获得多方面的认可和收获。通过这些举措,学院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如何提升“1+3”项目的影响力。校领导张平谈到,实践指导内容需要创新融合,例如将课程与项目相结合,与商学院的老师合作,围绕《商道故事》中的案例进行课题探讨,促进课程内容的完善,实现教研联动。同时,《我在书院读大学》项目也应与学校其他部门进行联动,创造内容交互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每堂课和每次校园活动都将成为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些工作对学院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不仅需要做好职业角色的转换,还需深入思考特色产业教育的“教什么、怎么教”,并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找到平衡。张平校领导强调,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培养跨学科人才,以适应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业的需求,从而提升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创新支持。
文:罗影
图:罗显城
发布者:罗影,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