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化采写为起点,新采学院打造跨界创新的思辨教学模式

8月27日上午,北山斋采编办公室内,探讨声此起彼伏。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迎来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会。聚焦“如何以社会化采写思维案例为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为有思辨能力的人”,重庆移通学院校长助理、淬炼·国际商学院院长张平与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院长方刚及学院教师共同展开了一场深入研讨。

以社会化采写为起点,新采学院打造跨界创新的思辨教学模式
学院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会

在会上,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教师分享了他们通过暑期带学生走进街头巷尾,采写小微商贩的生存故事。相比过往的被动灌输,学生们逐步从现场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认知,在现实世界碰撞出思维火花。“学生从‘被教’到‘会思’,这是采写思维能力训练的真正核心。”学院院长方刚表示,暑期学院同步推动师生与合川多个媒体、图书馆、科技公司等企业搭建起产教融合的平台,从而让“教学即思辨,实践即创新”成为日常真实。于此同时,在推动实践教学转型的过程中,学院将《我在书院读大学》《商道故事》两大项目作为突破口,鼓励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认知引导者”转变。通过案例驱动的采写,学生所获得的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跨学科的解决问题能力。

校领导张平高度肯定了新闻采写产业学院以实践为抓手的创新举措,也为新学期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他提出,应以“三大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思维能力培养落地生根。第一,学院项目要紧扣学校的“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张平指出,将《商道故事》栏目纳入实践主线,结合小微企业、个体商贩的真实案例,将商科知识融进故事采写中,让课堂变成寓教于乐的知行空间。同时,在合川图书馆,面向合川中小学学生开展“财商”启蒙,把栏目故事延展开课题探讨,推动课程与案例研究协同演进。通过《我在书院读大学》项目,邀请优秀校友与名师为中小学生讲述“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不仅塑造品牌影响力,也强化了“书院制人才培养”的独特竞争力。第二,深化“1+3”案例成果,创新呈现路径。张平进一步强调,学院的“1+3”项目要注重成果的多元展示,深入挖掘“社会化”采写思维案例。组建教师研究团队,对案例内容持续开发、延伸研究,打造适用于全校学生学习的商科通识教学包;同时,开发学生参与新闻比赛、案例研究的出口渠道,将优秀案例推介入库行业知名商业案例库,实现校内外交流与成果共振。这不仅助推学校形象出圈,更为学生实践积累多样化的荣誉和经验,促进真实能力的生长与输出。第三,AI通识嵌入,教师转型引领产业学院教学模式。“人工智能不只是工具,而是走向未来教育的钥匙。”张平指出,重庆移通学院已将AI纳入通识教育体系,强调学生应在AI辅助下提升采写与提问、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既是能力挑战,也是角色重塑,要求他们从传统讲授者转变为思维与创新的启发者,提炼“教什么、怎么教”,探索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AI赋能,老师与学生共创新业态与新模式下的产教融合场景。

“学院的目标是,既要有扎根现实的社会化采写能力,也要训练能应对未来的思辨型人才。”校领导张平说。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已经明确: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为核心,跨专业融合、校企合作为动力,用社会化的实践方式,真正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桥梁。

文/图:罗影

发布者:罗影,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9343.html

(1)
罗影的头像罗影
上一篇 2025年7月11日 13:59
下一篇 2023年12月2日 15:19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