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培训:印象深刻的采写经历

零基础培训:印象深刻的采写经历

受访者:幸坤阳,男,重庆江津人,软件工程专业2023级8班学生

指导老师:杨洛

采访主题: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期间所经历的挑战、收获和感悟。

一、采前讨论:

杨老师:今天我们的采访主题是关于幸坤阳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采写藕王汤的经历。

文春燕:希望能够通过这次采访了解更多关于他的采写经历,以及他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李娜:我想问幸坤阳在采写藕王汤时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应对的,希望能够从他的经历中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老师总结:我们明确了采访的主题是关于幸坤阳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即他采写藕王汤的经历。围绕采写过程、遇到的困难、收获与成长,可以挖掘一下他采写经历中的细节和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在采写藕王汤时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通过了解幸坤阳的采写经历,获得一些启发和收获。

二、采访实录:

问: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是上次我跟老师去采写藕王汤。说起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个机缘巧合,之前我写的一篇文章获得了一个奖,当时去老师办公室拿奖状时,老师邀请我去参加商道人物采访。本来我以为只是去听一下,没想到老师让我写这篇稿子,我当时很意外也有点开心。

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你采写藕王汤的经过?

答:当时我在记录老板的访谈时,他的讲述很零散,不连贯。为了梳理脉络,老师引导我通过直接询问他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来获取更清晰的信息,并在笔记中详细记录了他的创业历程和生意发展情况,包括他的餐饮事业从开店、转型到最终落脚万达的经历,以及他的家庭生活状况等。

问:这篇文章下笔时遇到过困难吗?是如何解决的?

答:在遇到难以下笔或理解的内容时,我会先询问采访对象以理清思路,有时也会向老师请教帮助理清脉络。

问:在记录老板经历时,你是如何把握主要信息并呈现出来?

答:在记录人物经历时,我会先听他们自我介绍并介绍自己的人生脉络,然后围绕他们的商道经历,特别是开店赚钱等方面进行重点记录。我会详细写下重要事件和困难挑战,形成一个有序的故事线,对相关联的事情进行适当连接,并在描述过程中突出重点信息。

问:这篇文章花费了多长时间来完成?

答:这篇文章的写作速度很快,我可以在一个下午完成1500字左右的内容,但质量并不高。完成初稿后,我会花两三个小时修改文章,包括修改病句、不当之处以及完善文章结构。

问:在听老板讲话时,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答: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他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他多次开店,尽管经历了一些波折和失败,但他总能勇敢地去尝试新的菜品和经营策略,这种精神是我非常敬佩的。

问:写完这篇稿子后,对你个人的成长和意义是什么?

答:写完这篇稿子后,它不仅使我客观地了解了这位老板的经历和特点,也让我在采访和写作技巧上有了更多积累和提升。此外,通过采访和与人物的交流,我对他的个人品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反思了自己在学习和成长方面的态度和效率。

问:你第一篇稿子与现在写的稿子有何区别?

答:第一篇稿子可能比较生硬,缺少生动性,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断学习,现在的稿子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

问:你对写好一篇文章的看法是什么?

答:我认为写好一篇文章要学会模仿和借鉴,但不是完全照抄。应该借鉴作家的优点和风格,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形成自己的流派。同时,也要注意细节描写,比如如何描绘烟火、冷清等氛围,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风格来写作。

问:你在写新闻稿的时候,通常会注意到哪些要点?

答:在写新闻稿时,必须注意确保不遗漏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新闻稿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修饰和冗长的内容,而是用最简练、经典的话语解释事件的核心内容。

三、学生初稿

追寻创业的脚步——采写藕王汤

我对一次采写藕王汤的经历记忆犹新。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意外的机会——之前我写的一篇文章获得了一个奖项。我依稀记得,那天拿着奖状去老师的办公室,她邀请我参加商道人物采访。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听听看的态度,却没想到老师竟然让我写这篇稿子。当时,我既惊讶又兴奋。

在记录藕王汤老板的访谈过程中,我面临着很多困难,他的讲述很零散,不连贯。为了梳理脉络,我只得通过直接询问他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来获取更清晰的信息。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帮助我理清思路,最终在笔记中详细记录了他的创业历程和生意发展情况。从他的餐饮事业从开店、转型到最终落脚万达的经历,再到他的家庭生活状况,都一一呈现在我的笔记本上。

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难以下笔或理解的内容时,我会先向采访对象请教,试图理清思路,有时也会向老师请教帮助理清脉络。而在记录老板的经历时,我努力抓住主要信息,详细写下重要事件和困难挑战,形成一个有序的故事线。

写完这篇稿子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不仅客观地了解了这位老板的经历和特点,也在采访和写作技巧上有了更多积累和提升。通过与人物的交流,我对他的个人品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反思了自己在学习和成长方面的态度和效率。

对比第一篇稿子,我发现它可能比较生硬,缺少生动性。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断学习,现在的稿子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写作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我认为写好一篇文章需要模仿和借鉴,但又不能完全照抄。应该借鉴作家的优点和风格,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形成自己的流派。同时,也要注意细节描写,比如如何描绘烟火、冷清等氛围,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风格来写作。

在写新闻稿时,我会特别注意确保不遗漏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新闻稿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内容,用简练、经典的语言解释事件的核心内容。

这次的采写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是对商道人物的深入了解,更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四、采后讨论

杨老师:在采访中,幸坤阳的有些回答过于简短,缺乏细节展示,例如在描述采写藕王汤的经过时,可以更详细地描述采访的具体情景和交流内容,以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比如采访中的对话内容或者他在听取老师指导时的感受。部分问题的回答较为笼统,缺乏具体案例或细节支撑,如在谈到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法时,可以举例说明具体的困难情况和解决策略,以使回答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大家觉得幸坤阳同学这次采写经历怎么样?

杨怡凡:我觉得幸坤阳同学的回答虽然简洁,但也能够表达出他在采写经历中的一些心得。不过,确实像杨老师说的那样,如果他能多分享一些具体的采访情景或者遇到的困难会更生动。

白彩霞:我觉得写稿有点难,从幸坤阳的写稿经历中,我学到了要敢于面对困难,遇到了写作上的难题,他耐心向采访对象请教或向老师寻求帮助,最终完成了一篇质量较高的稿件,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老师总结:

这篇成稿总体上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表达了采写经历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然而,在描述采访过程时,缺乏具体的细节展示,比如采访过程中的对话内容、情景描写等,这使得读者对采访的真实感受有所欠缺。建议在后续的稿件中增加更多生动的细节,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另外,在成稿的结尾,可以再加上一些对未来写作的展望和期待,使整篇文章更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录音整理:杨怡凡

学生初稿:幸坤阳

照片:杜公英

发布者:杨洛,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7079.html

(0)
杨洛的头像杨洛
上一篇 2024年3月26日 20:15
下一篇 2024年3月27日 16:16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