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孙嘉豪,男,2004年9月出生,山东潍坊人,建筑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高中时的车祸,让孙嘉豪以为自己再与运动无缘。不想,自己的大学竟然有游泳队,于是,在一个崭新的领域,他从零开始,重续自己的运动之梦。
飞来横祸
我的田径生涯,是从“玩”开始的。初一时全校运动会,班里实在凑不齐一个队伍,老师就让我去参加100米和200米,看到成绩还不错,就建议我说:“你去练体育吧!”那时候年纪小,觉得好玩,于是参加了体育训练,初二、初三时还参加了多次山东省赛事。高中时,我信心满满地想通过体育单招,考山西师范大学。
然而,我的命运却在高三时发生了转折。上学期的一天,我骑电动车正常行驶,被忽然倒车的大车撞到,连人带车飞了出去,整个右半身从胳膊到腿受伤严重,当天就做了手术。术后两个月,我的大腿肌肉萎缩,膝盖和手都不能打弯。躺在床上的时候,我掉过眼泪,也害怕过——“我还能好吗?上不了大学怎么办?”更多的还有遗憾,这么多年的田径白练了。
养了三个月后,我重新回到学校。想继续训练,但腿里带着钉子,体能大不如前。老师建议我留级再练一年,但我却灰了心,觉得自己不行了。高考时也是破罐破摔,报志愿时,家人让我报泰山科技学院,我说“都行,随便吧。”
来泰科前,我就在网上看到过学校的游泳馆,虽然自己不会游,但还是忍不住赞叹: “修得真不错!”没想到,入学报到后,一下子就看到了校游泳队“包教包会”的宣传海报,教练也都特别帅,我心想:这是缘分么?难道天不绝我运动梦?
查了下资料,得知游泳对膝盖的能量负荷不大,之前被熄灭的运动梦再次燃起,就报名加入了校游泳队。
包教包会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初次踏入游泳馆时,那股扑面而来的消毒水味道给我带来的无所适从。我站在零基础队伍里,忐忑不安地问教练,“不会游泳怎么办?”教练说,“没事,包教包会的。”
教练告诉我们,泳池的水深在1.2米到1.6米,不用害怕。但轮到我下水时,看着那一池湛蓝的水漂来荡去,双腿还是忍不住发软。我深吸一口气,试探着台阶往下走,几步路像走泥潭一样艰难,虽然泳池的水是恒温的,但是我依旧浑身发颤。全身入水后,我慌忙抓住浮标,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教练看出我的慌乱,把我叫上岸,讲解了一些游泳的基本知识,试图让我转移注意力。稳定情绪后,我再次小心翼翼地走进泳池,也许是因为教练在旁边帮忙,我心中的恐慌少了一些,双手抓住池壁,一边一点点地往前挪着,一边按教练提醒调整呼吸。
逐渐适应了泳池环境后,就开始练憋气和漂浮。这一关我却怎么也做不好,总是呛水不说,还总是掉腿。
第一堂课结束了,我又着急又沮丧,运动的自信受到了极大打击,心中开始冒出“不行,算了吧,我学不会”的放弃的念头。
至今我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泰科遇到了非常专业又耐心的游泳教练于瑞涵老师,他是国家健将级游泳运动员,还是山东省100米蛙泳的记录保持者。看到我的落寞神情,他把我叫到一边聊天:“刚进水里,大家都需要克服紧张心理。你别老想着跟以前在田径赛场上一样,求快求速度,要放松自己,体会动作要领,别老质疑自己,你没问题。”
有了老师的针对性指导,我安下心来。先在浅水区缓慢吸气、吐气,再吸气,然后慢慢入水,重复练习。接着再练漂浮,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终于,在无数次练习后,我找到一点节奏。又经过了两个月,我基本掌握了平蛙,从最开始游出去3米,到5米,再到10米,25米……虽然动作还不是很标准,但是游的距离越来越远。
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从前练习田径时打下的体育基础发挥了作用,我顺利地学会了波蛙、仰泳、蝶泳等泳姿,这也让我渐渐地找回一点信心:“原来在泳池里,我也可以做得不错。”
你已经很厉害了
看到我们的训练进度令人满意,教练就告诉我们,2024年10月陆续有几场省级、国家级比赛,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
中学阶段有过田径比赛经历的我,一下子蠢蠢欲动起来,立即报了名。
之后我开始了“魔鬼训练”,每天的陆地训练,卧推的重量在50公斤,一组7个,要做7组。深蹲负重基本都在70公斤,一组5个,要做6组。平板支撑要跟两面侧卧撑结合,一圈下来就接近5分钟,别说还有拉皮带、推杠铃了。平时水下训练大概在4000米左右,备赛期间,一度游到了一万米。
这种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让我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精神和身体双重紧张。十几天后,我那根弦崩断了——下午游了一圈,我疲惫地上岸,站也站不稳,就对教练说:“教练,太累了,我坚持不下去,不练了。”
本以为等待我的是教练劈头盖脸的训斥,没想到,于教练只是走过来,默默坐在了我旁边。沉默了一会儿,教练说,“跟你一起训练的,都是有多年经验的老队员,你觉得跟不上,在所难免。你是从零开始的,已经比大部分的游泳爱好者都厉害了。现在放弃,太可惜了,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
那个下午,我没再训练,就坐在岸边跟于教练聊天。他一直开导我,鼓励我,说不要怕难,咬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回顾那段经历,我觉得,我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于教练,可能没有他,就不会有我后来的成绩。一个好老师,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听着老师的鼓励,看着泳池里穿梭的队友,我心想:是啊,队友们都是这样熬过来的,怎么只有我想要放弃呢?
就这样,我又再次跳入了水池之中。之后的训练里,实在坚持不住时,就喘口气,用教练的话和队友的训练来激励自己:再坚持一下!
到校内选拔赛时,我以自己的最好成绩战胜队友,获得北方赛区参赛资格。那一刻,我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拿冠军,我要把在田径赛场上丢掉的,在泳池里再夺回来!
高反中的冠军
2024年10月21号,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北方赛区)在兰州开赛。我带着冠军梦,来到兰州。
落地时,我还是有些紧张。毕竟,只有拿到前三名,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总决赛。
令我没想到的是,除了紧张,另一个麻烦也来了——我产生了高原反应!一下飞机,我就感觉有些憋喘,呼吸困难。打开手机一查,这里海拔竟然比泰山还高!问了问队友,很多人都有憋闷的感觉。教练马上带我们去医院开药,回宾馆作调整。
这种反应也影响到了适应性训练——平常在学校游完100米才会喘,但在兰州游25米就开始喘。大家开始想办法自我安慰,试图抹平慌乱:没事,我们高反,对手也高反,没什么可担心的!
心烦意乱中,我迎来自己的首场比赛——50米蛙泳。越到比赛,紧张感越强烈,站上起跳台的瞬间,耳边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但我已经无心分辨是在给谁加油了,俯瞰着波光粼粼的泳池,只觉得心跳加速,大脑几乎空白。发令枪响,凭着肌肉记忆迅速入水,高度的紧张让我有些乱了阵脚,游了半程后才感觉发力过猛,节奏不太对劲,一直忙着追赶,动作也有点变形。
但这时已经来不及调整,只能往前冲了。当我憋着一口气拼尽全身力气触壁后,看到了大屏显示成绩,37秒,亚军。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好像也还行。
领完奖,我非常开心地跑向一旁的教练,去分享喜悦。教练的表情却很冷静,只是鼓励了我一句:“好样的,回酒店睡会吧,准备下午的比赛,得了冠军我给你买新泳裤。”
是啊,比赛还没结束呢,我竭力控制好心情,叮嘱自己下午一定要游得更好。
下午的100米蛙泳,我再次站上起跳台。虽然心跳依旧急促,但有了上午的经验,心里沉静了好多。我用力拍了拍自己,稳下心神回忆技术要点。这一次,我游得还算从容,技术要点也执行得比较到位。
游到终点,我看到了1分25秒的成绩,排在第一名,是冠军!我在泳池里兴奋地挥拳,心里像有海浪在翻腾。我看到教练也不再板着脸了,开心地给我隔空点了个赞。
后面的比赛同样令人高兴。在紧接着的4×50米混合泳决赛中,我和同伴们配合默契,最终又拿下一个冠军。领奖后,我们大声地欢呼,拿出队旗合影留念。
一天三次站在领奖台,两金一银,让我都有种做梦的感觉。
尽管在之后的全国总决赛中,我的50米蛙泳成绩是35秒,100米蛙泳成绩是1分24秒,分别只拿到了第七名和第四名,有一些遗憾,但回头想,作为一个初入行的新手,我觉得,能有这个成绩,也足以令人骄傲和自豪了——想想看,去年此时,我还是个“旱鸭子”!本来我以为,高中的车祸已经断送了我的运动梦,不想在泰科,不仅让我把这个梦续了起来,而且还把我送到了国家级的领奖台。我经常想,幸亏当时填报高考志愿时的随意,让我遇到了一个重视游泳的学校——而且,在这里,我还遇到了专业的教练。否则,我的人生可能又是另外一个结局了。(文:李家兴 指导教师:薛瑞)
发布者:薛瑞,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