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我接到主任罗洪通知:“实习生匡芙蓉随陈方斯外出采访。”报社实习整整一周,看着陈羽雁、贺钰媛接二连三的接到外出采访任务,而我一直在报社里读报纸、学拍照,嘴里虽然不说,可心里难免焦急。看到下午有采访任务,心情激动,不住地看手机,随时等候记者陈方斯打来电话。
可是整个下午,除了一个推销电话和两条垃圾短信外,没有任何人打来电话。15:56……16:30……17:48,看着时间一点点逼近下班,我焦急的心反而渐渐踏实下来。我不再矜持,直接询问主任罗洪后才知道,下午已超过37℃,天气太过炎热,陈方斯担心我中暑,已把采访时间调整至11日上午。
11日8:30时,我如往常一样准时赶往区融媒体中心实习。刚到大楼下手机便响起,是陈方斯打来的,说她在停车场等我一起前往合川区林业局采访。
我急忙寻着车号找到了他。只见车后座上一堆拍摄装备,除了基本的相机、笔记本之外,还有摄像机、三脚架、话筒等装备,顿时感觉到这个采访的重要性。
陈方斯开车非常熟练。这可能得益于她长期外出执行采访任务。在车上,他向我布置了今天的任务,计划对区林业局森林安全科科长曾明采访。
就在我们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曾科长突然打来电话说:“临时有事,原定采访取消,能否改期到下午再采访。”
我以为上午的采访又要泡汤,内心有点小失落。不料陈方斯方向盘一转,径直驾车开往高阳小学。我犹豫再三,最后鼓起勇气小声问道:“老师,采访取消,是不是要回报社?怎么来小学校了?”
“原本今天上午在高阳小学有个会议,因和人物采访时间冲突,我就拜托其他记者来采访。但现在林业局采访任务改期,我们也改变计划,上午采访这里。”原来记者每天的工作竟这么繁忙。
到达高阳小学,陈方斯让我把后座上三脚架和摄像机都提上,他自己挂着相机,背着沉甸甸的装备包,带我进入会场。
他先提前带我熟悉会议场地。在观察现场布置和座位安排后,他寻找到一处最佳拍摄位置,将三脚架和摄像机安装调试完毕,然后阅读会议情况介绍与会议流程。
本次会议是由区教委组织召开,会议主题为《全区教育系统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参会人员为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在家班子成员,各学区办主任、各中小学书记、校长及区教委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共计200余人。
会上,陈方斯手持相机,对发言人员进行多角度拍摄。我紧跟他的脚步,观察他选择的拍摄角度以及调光方法,同时琢磨着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角度拍摄。活动进行到第二阶段,他突然把相机递给我,示意我也试着拍摄。我顿时紧张起来,庄严的会场,使我根本不敢接过相机。虽然之前记者王灿、刘冰凌都教过我拍摄技巧和拍摄角度,我也尝试着拍摄过几张张照片。但是对拍摄区级大型会议,没有丝毫临场经验和心理准备。
他看出我的不安和紧张,直接将相机放在我手上,说:“试一试,会议照片我基本都拍完了。你可以拿着相机,自己寻找角度,自己摸索会议现场拍摄感觉。多拍拍,就会了。”说完,他又托着摄像机进行拍摄。
看着他在硕大的会议厅,托着沉重的摄像机,多角度对着开会人员进行细节方面的拍摄,我也就不再害怕。只觉得手中的相机从未如今天这般沉重。
会议还在进行。我对着发言人和参会人员,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角度拍摄着。相比较之前在报社里拍摄练习,今天临场拍摄让我获得了更大的满足感。我尽量让自己站在一名专业记者的视角,观察着每一位发言人不同的特点,寻找不同的角度,然后缓缓举起相机。同时我能够感受到发言人潜意识知道我正在拍摄,不自觉的挺了挺腰,以更加饱满的状态继续发言。其实记者不仅仅是一场会议记录和拍摄者,他们在会场中,也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会议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会议结束后陈方斯带我回到报社。在车上,我回顾今天上午的经过和收获。发现此次采访与陈羽雁、贺钰媛的采访不同。她们采访注重文字内容的采写,而本次采访更注重摄影摄像方面。我疑惑不解地问道:“这种会议不需要记录会议内容吗?我感觉我们今天的重点集中在拍摄方面。”
“对的,这种汇报类型的会议不需要记录内容。我们提前就收到了会议全过程的详细内容,以及每一位发言人的讲话稿。今天来现场只是为了拍摄新闻素材,为写新闻、上电视做素材的准备工作。”
回到报社,我按照方刚老师的要求,及时对上午的采访进行总结。本次采访除了让我丰富了临场拍摄实战经验,懂得了拍摄会场发言人多角度的选择;更让我懂得了无论什么行业都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即使记者也不例外。面对突发事件,要能做到随机应变,处变不惊,及时良性调整计划,开始新的工作管理,这些不都是学校完满活动反复在告诉过我们的吗?(文:匡芙蓉)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