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上午,刘鑫宇为我们讲解稿件,同时将重庆日报记者刘林杰写的同一份稿件发给我们,让我们进行对比学习。
上周末,刘鑫宇给了我们一份社会新闻材料:加强卒中防治——助力“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并对材料进行了简单的阅读梳理,让我们对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并撰写新闻稿。周末期间,按照她的要求,我们三人完成新闻稿的撰写。
在她的引导下,我们所撰写稿件内容相对比较完整。刘鑫宇对我们写的稿件进行评价,表示基本问题不大,但是在细节方面有待提高。并且讲解了其中缺少的部分内容,以及原因。
接着她拿出她的稿件,从标题开始,逐字逐句慢慢为我们解释。
“像这种社会类新闻,你将整件事情依据时间顺序写清楚、写完整就行。首先是标题,我们这次是写一个启动会和培训会,直接以会议名称作为标题就行,接着是导语部分,你需要将整篇文章重要的部分进行概括、总结……”
稿件讲解完,她说:“基本这些就是这则新闻的所有内容,以及写新闻的要点。我再发给你们一份《重庆日报》写的这则新闻的稿子,你们可以对比,学习一下。我的这篇稿子写的还有点冗余,内容没有他的简洁。”
我们拿到稿件对比后,发现确实是这样,刘鑫宇写的稿子整整比《重庆日报》记者刘林杰多了近400字。
这两份稿件写的是同一件事情,提供的初始材料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写的人不同,写作视角和叙述语言不同,以至于稿件内容和风格都不一样。
这两份稿件在标题和导语部分就凸显区别,站的角度不同,关注的点也不一样。刘林杰稿件标题《合川:“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启动 脑卒中防治服务体系提质扩面》,对整个活动进行高度总结,所写内容是站在重庆市角度,对区县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导语部分高度简洁概括,50-60字左右。刘鑫宇稿件标题《合川区“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启动会暨培训会举行》,是直接以活动名称作为标题,是站在合川区角度去对本区举办的活动进行报道,因此导语部分中活动的主办、承办单位写得相对较全,活动目的也比较仔细,于是在字数上,多了近2—3倍。
在用词和语言方面,有个人因素和所站区级和市级不同角度的两方面原因。刘林杰站在“市”角度报道“区”的事件,用词和语言相对简单、简明,将事件讲述清楚、完整即可。而刘鑫宇是站在合川的角度,报道本区举办的活动,相对比较重视,在用词和语言方面比较精炼,详细,并且还会为了使整体看着完整,会适当增加问句等句式,使整篇文章更有逻辑性。就比如,稿件中“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的诊断流程是什么呢?”“脑卒中评估的方法是什么呢?”,为什么不直接写培训会,而是以询问的方式开头,其实,这就相当于起一个过渡作用,引出培训会内容。
他们在对发言人话语方面的处理也有差别,刘林杰就直接“某某表示”,进行高度概括,而刘鑫宇则会将发言人所说的话直接引用或者部分引用,或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相关数据材料,使整篇文章看着具有权威性。
接着,从整篇稿件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刘林杰稿件中重要内容相对集中,先将整个启动会最重要的部分放在了导语部分,表明合川区举行“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启动会暨培训会的目的和原因,最初,看第一遍时我以为后面就是依据时间顺序、启动会和培训会的发展来进行叙事,结果发现,并非这样。虽整体表面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写下来的,但是又有点区别,他在第二段对导语部分内容进行阐述和解释,“脑卒中”是什么?合川区制定了“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的目标是什么?表达期望,形成支持,后面的内容就是按照启动会和培训会发展的事件顺序写下来的,依据领导发言,将整个事件讲述完整。
这种结构写法和王灿、刘冰凌教的新闻消息写法有些许出入,我表示疑惑,向刘鑫宇表达我的想法。
“为什么他写新闻的结构和你们讲述的不太一样?”
刘鑫宇告诉我,刘林杰采用的是一种中外结合体——“新华体”式写法。
“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的体现出来,其次,在第二段具体阐述这个导语中的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接着,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那您写新闻一般用什么方法?”我接着问。
“倒金字塔”
听着她的回答,让我想起在此之前,这种写法顾问孙善清和记者谌永恒曾为我们讲解过。
“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其次,就是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写最不重要的。”
我看着刘鑫宇的稿件,发现的确如此。她的稿件具有层次感,导语部分对合川区“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启动会暨培训会高度概括总结,将最重要的部分放在了开头,然后将启动会中的发言和事件调整了顺序,比较重要放在前面,最后高度概括不太重要的培训会,层层递减、逻辑感十足。
刘鑫宇还告诉我,无论是“倒金字塔”,还是“新华体”,都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格式。
晚上,我通过今天对比区、市两级新闻稿的经历,回想起实习第一天方刚老师拿到《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作品选》时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是国家机关报,关注的大事件,评论亦是国家层面大视野。而地市报更贴近百姓民生。你们在《合川日报》实习,更要了解地市报的文风……”果然,同一份新闻材料,不同的人、不同的地位所写的内容完全不同。这里面没有对或错,只有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叙述语言及风格。我要多看不同的人写的文章,学习他们写作时不同的思路和见解。(文:匡芙蓉)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