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日报实习记(19) 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看着修改后仅有425字的新闻稿。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最核心的信息。如果没有亲身写作实践和现场讲解,仅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新闻,是不会理解一篇新闻稿撰写时竟有这么多奥妙。这次撰写稿件和改稿过程,让我重新梳理了新闻稿写作框架特点:导语交代事件,内容适当描写所见所闻,最后用“据了解”补充背景。
《重庆移通学院暑期调研:相遇荷田 传递乡情》发表于《今日合川》http://www.jrhcw.com/html/2023-07/21/content_52029197.htm

7月20日,自三庙镇戴花村响水滩的荷塘产业园进行乡村振兴深度调研,回报社后,我撰写了一篇新闻稿,请记者王灿对稿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开展现场改稿教学。《重庆移通学院暑期调研:相遇荷田 传递乡情》于21日在“今日合川”网站与《合川日报》上发布。

当时,我打开王灿批改过的稿件,发现原稿从标题到正文均被批注的“面目全非”。此刻,她已站在我身后,指着屏幕中的稿件对我说:“你写的稿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我认为较具有代表性,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好吗?”我连忙点头,站起身来请她坐。可是看到自己稿件上一片批红,心里又隐隐有些失落。

“这次下乡调研是重庆移通学院主办的活动,属于校级活动。虽然有区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部门联动,可是在《合川日报》上发布,该级别最多适用300-400字的消息。”

我点点头,心里想,这些我知道。

“篇幅受限制,字数就要更精练。能省略就省略。”王灿停顿了一会,继续说道:“导语部分可以直接写成时间、地点、人物、开展的活动。其中人物,我们一般不写具体人,而是写成团队。”

“你说说,这样的导语用什么标题来概括全文更合适呢?”王灿抛了个问题。

我看着修改后的导语和之前的标题,立刻意识到我写新闻稿时站位不对。我是以重庆移通学院学生的角度,将活动组织者与每一位参与者及其身份一一列出。但是,从《合川日报》记者的角度来看,所有参与人员都属于重庆移通学院教职工。

“我拟的标题和导语是站在学生角度,不是《合川日报》记者的角度。”我顿时醒悟。

“对!报道新闻事件每个人都会,但是撰稿者千万要牢记,你要在什么级别的媒体上发表?你撰稿的高度不是你自己的,而是该媒体级别的高度。”

王灿边说,边侧身敲打键盘,直接将标题修改为“重庆移通学院暑期调研”然后快速翻动全文,略作思考,又继续打上“相遇荷田 传递乡情”。我看着文章中她已将所有参与人员身份全部改成“重庆移通学院组建调查团”。

“整体内容上,你写的太细了。前面已经概括说明的内容,不需要过多赘述。”于是,王灿删掉采访村委主任的一段对话,并强调“记住,只有300—400字篇幅。”

“写新闻稿,尽量做到行文清晰,言简意赅。你看,我将对话提炼后,省去大段文字。你将两篇都读一读,感受是什么?”

“修改提炼后与之前实录访谈相比,更能概括调研重点,简单易懂。”我紧跟着王灿的引导回答。

“就是这个道理,新闻最重要的是快速传达信息。”王灿笑了起来,接着她又补充道:“语言方面,过于口语化。比如,村委主任回答举办夜市目的是为了让村民看到外面的世界。可‘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这里可能会产生歧义。”

“可是,当时村委主任的确是这样说的呀。”我回想起采访时的场景,不解地说。

合川日报实习记(19) 绝知此事要躬行

“是的,一般被采访者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但是你在写新闻稿时,篇幅受限,没有阐述的空间,就要学会灵活处理这些话语,组织成新闻用语来转述或概括。你可以说‘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这种每个读者都理解的语言表达。”

看着精炼简短的新稿子,我陷入了沉思。我写稿时,将每天撰写实习札记中追求细节的描写和新闻稿中精简概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混淆在一起了。

“除此之外,你缺少了现场性描述。你去调研荷田和夜市,可以用几句话当时你自己的体验感受描述当时的场景,以增加稿件的生动性。”王灿补充道“新闻是可以描述场景,但是要尽可能站在客观的角度。”

“还有,你在前面描写夜市场景时,却没有介绍清楚为什么要开展夜市活动。但调研又是围绕‘荷田夜市’等相关活动开展的,所以最后一段可以介绍举办夜市的原因。”我听完恍然大悟,不断点头,一篇清晰简短的新闻稿框架顿时明确了。

我兴奋地说:“感谢王灿老师指导。”

我看着修改后仅有425字的新闻稿。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最核心的信息。如果没有亲身写作实践和现场讲解,仅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新闻,是不会理解一篇新闻稿撰写时竟有这么多奥妙。

这次撰写稿件和改稿过程,让我重新梳理了新闻稿写作框架特点:导语交代事件,内容适当描写所见所闻,最后用“据了解”补充背景。这些知识点原本我已知道,可是因为平素里缺乏写稿练习,让我在实际写作中不免感到生疏。

想起陆游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贺钰媛)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597.html

(0)
方刚的头像方刚重庆移通学院
上一篇 2023年7月25日 15:00
下一篇 2023年7月29日 10:01

相关推荐

  • 合川日报实习记(17)“最美应急人”人物专访

    相比于学校的学生采访,专业记者的采访过程“快、精、准”,除了本身的采访能力外,还有她整场采访都是围绕着罗洪说的三步采访框架,不会受被采访人的漫无目的讲述的影响。在采访倾听的同时,还要保持自我独立思考。

    2023年7月25日
    2240
  • 《王金涛:我和视频的“恋爱”史》写作手记

      本次我在书院读大学稿件创作收获很大,采访中见到了很多优秀的同龄人,执着地奔走在自己的热爱和坚定里。非常荣幸作为参与者,倾听并记录这些故事。 采访当天,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心想着,在…

    2023年12月2日
    3070
  • 合川日报实习记(16) 戴花村太空荷田深度调研

    终于等到何波坐下,我和方刚老师就本次调研主题对他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当我们问道:“‘荷田夜市’为什么取名‘荷田’而不用‘荷塘’?”何波的回答充满了诗意:“因为每个农民的头上都有一片天,心中都要一片田。‘荷塘’虽然唯美,但‘田’对农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原来,戴花村民们起初对何波提出利用响水滩溪谷地带种植荷花是有所顾虑的,害怕付出精力,万一无收,一家老小都没法过日子。所以取名为‘田’背后有着他的良苦用心。

    2023年7月23日
    2430
  • 合川日报实习记(15)社会新闻稿的写作特点

    当晚,我回想白天改稿的经历。虽然我写的稿件内容和刘鑫宇差不多,但是在有很多语句和用词方面都需要去简洁和精练,而这则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文笔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养成的。在往后实习中,我还会遇到更多的稿件撰写,我要吸取今天自我批注稿件时获得的经验,尽快写出合格的专业稿子。

    2023年7月23日
    3910
  • 合川日报实习记(21)采访中的“细节”

    在来报社实习之前,我进行过《我在书院读大学》的人物采访,但人物采访和会议采访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都要求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正如实习前,方刚老师布置我们每天撰写一篇实习札记。为了使札记言之有物,我们实习的每一天都认真观察工作中每一处细节,不懂之处多思多问,琢磨缘由,如今回顾合川日报实习记,我们的成长就在体现在这些细节中。

    2023年8月1日
    295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