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是我和陈羽雁、贺钰媛在合川融媒体中心实习的第二天。
昨日下班前,带教记者刘冰凌让我今天早上8:40时之前到报社,她要带我前往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对区里某会议现场采访。但是今早7:22时,她突然电话通知,区里会议延后,采访时间待定。这让我从昨天一直的期待,变成了失落。
8:50时,我们三人到达报社,和昨日下午一样,继续研读《合川日报》。可是,面对“故纸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学读报纸,只是拿着一张张报纸没有目的地读。
直到下午,方刚老师在出差途中发来信息,询问当日实习情况。方刚老师告诉我们:“自己研读报纸其实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阅读报纸不是只看报上过期新闻,而是看新闻采写的技巧和规律,琢磨老记者如何写新闻、如何拍照片、体会不同主题写作特点和文体要求。”他还推荐我们有时间观看电影《和你在一起》,其中王志文演的音乐家教新学生时,就是让该学生擦老乐谱表面的灰尘。学生在日复一日擦谱时,潜移默化地研读了过去未曾体会体悟到的乐理知识和创作深意。这和此刻我们看报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听了方刚老师的点拨后,我们这才明白要研读记者们的行文深意,并倒退他们的采写方法。
带着疑问去阅读,我们发现,有的新闻寥寥数语,有的则长篇大论。对新闻的详略写及篇幅大小,我和陈羽雁有了疑问,各持己见,就去请教带教记者刘冰凌。
刘冰凌听后挑选了一份新闻篇幅较大的报纸,说:“新闻大小篇幅,是按照新闻价值和新闻等级重要程度来划分详写或略写。用详略写来表达新闻内容的深浅、广度,于是在字数上也有相应的要求。
“消息一般是300-500字。若新闻主要人物是级别较高的领导人物,级别越高字数越多,一般字数700-800字。有时也依据活动举办重要程度来确定字数该控制在哪个区间。”
我们根据不同篇幅的新闻进行对比,发现确实如此,甚至,连报纸排版也遵循这样的规则。
下午16时,记者王灿专门为我们讲解了新闻的五大报道形式: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图片。她表示,通常意义上的写新闻,一般是指写消息和通讯稿两种文体。
“如何在报纸上区分消息和通讯稿呢?”我们不解地问。
“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记者署名的位置。若在内容前面就是消息,若在标题下方就是通讯。”
接着,她给我们讲了消息和通讯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要求。消息语言要求精炼,内容简短,控制在300-500字。消息的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导语,高度概括人和事;第二段描述活动举办的环节;第三段写活动效果或者下一步怎么做。
她拿出报纸,找出了两个例子,分别对我们介绍消息与通讯的区别。听了她的解释,我又有了一个疑问:通讯和消息在内容与形式上异曲同工,总体上都是导语+主要内容+总结,只是篇幅长短使形式看似出现了差别?
记者王灿用一句话解答了我们的疑惑:“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中各种文体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晚上,继续总结实习第二天的心得,带教记者刘冰凌、王灿现场用“知识+案例”的方式,现场为我们讲解了消息和通讯稿的写作特点。逻辑清晰,简单易懂。这些看似基础的内容,书本上都有定义,原不会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但在实际写作中,我们采写的新闻交给报社,经常会被大幅增减,使我们把握不住篇幅度的标准。今天通过精读报纸,这个隐藏在深处的疑问显现出来,通过向报社记者详细询问,才懂得报社对新闻等级和重要程度的划分标准,以及消息与通讯类写作的基础结构和表达形式。同时,也明白了记者说的读报纸,不能只是简单的看,而是要会看、会读、会领悟。这种学习方法似乎又不仅仅是采写,生活中每一项学习都应该这样。(文:匡芙蓉)
发布者:suns,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