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轩:从网瘾少年到省赛一等奖

导读

刘宇轩,男,山东禹城人,2004年5月出生,信息安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2级学生。在移通学院,刘宇轩彻底完成了由“网瘾少年”向“挑战杯”省赛一等奖的蝶变。

刘宇轩:从网瘾少年到省赛一等奖

今年6月,我与两位学长学姐组队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市选拔赛,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名次甚至超过了许多来自985和211高校的同学。一想到一个曾经沉迷游戏不愿学习的叛逆网瘾少年,竟然有机会获得这样的成绩,我就感到无比自豪。

意外的邀请

初中时期,我迷失在王者荣耀的虚拟世界中,对学业毫不在意,对家人的劝诫充耳不闻。我沉浸在游戏的欢愉中,成为了父母心中无法束缚的叛逆少年。屡次劝诫无果,他们只能任由我进入了重庆的一所职业高中。在那里,我依旧每天沉湎于游戏的世界,浑浑噩噩度过了两年。

高二即将结束的一个深夜,我打完游戏躺在宿舍的床上。宿舍的灯光在房间中投下微弱的光影,手机屏幕散发着淡淡的蓝光,突然,我被一阵空虚席卷,感觉很孤单。没有学业,没有朋友,日日夜夜在游戏中沉沦自己,难道我的未来就被定格成这样?

打开微信,最上面的对话框都是父母发来的信息,言语中都是关切:“一个人在重庆,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天天玩游戏了”“少熬夜,要注意身体,有时间的时候要多学习”……我翻看着信息,心底涌起一股对自己的失望,愧疚感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就这样,为了能够通过“春招”考试,我开始玩命学习。最终,奇迹出现了,面对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逆袭成功!

今年3月,已经来到移通学院的我,突然收到学姐参加“挑战杯”的邀请,顿时感到一阵兴奋:我太渴望拥有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了!激动之余,又有些犹疑,我刚大一,加入学校网信中心的软件开发团队也不过半年时间,参加“挑战杯”,我能行吗?犹豫不决时,我回想起高三拼搏的那一年——既然能从游戏中拔身而出,挺进移通,那参加“挑战杯”也许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刘宇轩:从网瘾少年到省赛一等奖

在团队,我主要负责的视频的制作、YOLO系列算法的学习以及项目展示设计。这个过程面临着许多问题。项目涉及到未曾涉足的领域,我需要学习相关数据库软件和算法。不仅如此,我加入项目时已是3月份,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两个月。

比如,项目要解决柑橘经过套袋后变形,导致目标检测难度增大的问题。我投入大量时间深入研究后才发现,随着柑橘产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兴起,计算机视觉已经被更多运用到柑橘生产领域。为减少SPM-YOLOv5对有标记样本的依赖,我们引入了基于教师学生模型的SPM-YOLOv5算法,提高识别精度。同时,我们使用了条带注意力机制,让模型更专注于捕捉柑橘树上套袋和树枝的局部细节,以更迅速地定位它们的位置。如何将这些特点清晰而生动地传达给观众,是我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真“魔怔”了

在周小艳老师和李帅军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进行了有效分工。我的任务中,视频的制作尤其关键。在短短几分钟内,将这些冰冷的技术用温暖而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在了项目上。

有一天中午,我和同学在食堂吃饭。餐桌上,我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通过检测算法识别果实,再利用机械臂进行抓取采摘,达到无人采摘的目的。这个场景不仅紧扣项目主题,还能够将复杂的算法应用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我匆匆放下餐具,迅速启动电脑,打开视频编辑软件,根本没有在意身旁同学的戏谑声:“刘宇轩,我看你真是‘魔怔’了。”随身携带电脑成了那段日子我的习惯,想到什么点子就拿出电脑来做。

备赛中,最难的应该是YOLO系列算法的学习。YOLO系列算法是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经典,我虽然已经学习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实际应用仍然是一个挑战。曾经,在深夜研究算法时,我看不懂IOU和感受野等专业名词,这些概念是理解和实现算法的基础,我试图查阅资料、搜索视频,绞尽脑汁却始终无法理解。因为太晚又不好意思打扰学长,那个晚上,我心里的焦急宛如一把滚烫的烙铁,整夜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跑去找学长。他一点也没因我太早打扰而显出不耐烦。听了我的困惑,他想了想,给出了解决方案:“想象一下你在看一张图片,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图片的一小部分,这个看到的区域就是你的感受野。”,他还对我讲了他的经验,“试着将问题分解,逐步理解每一部分,你会发现其中的逻辑和价值。”经过两个月的推敲和改进,我们的“基于半监督SPM-YOLOv5的套袋柑橘检测算法”项目入围“挑战杯”重庆市选拔赛。

刘宇轩:从网瘾少年到省赛一等奖

一如既往地,周小艳老师和李帅军老师悉心对我们进行指导,从答辩设计、答辩内容、评委问询环节预测等全流程带领我们准备、练习:“记住,这个算法的细节要点必须说清楚,但也不能太过深入,务必把握好时间。”“在这一段中,可以适度放慢节奏”……为确保现场效果,比赛前的半个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反复斟酌每个动作、每个词句,反复琢磨视频的每一帧、演示文稿的每一个字。几十次修改后,迎来了最后一次彩排。老师鼓励说:“我们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要相信自己,不要紧张。”这让我们信心倍增。就这样,我们一路冲破重重难关,从校级选拔到区级选拔,再到市级选拔,最终脱颖而出,冲向了决赛。

比赛的真谛

决赛时,学长和学姐负责演讲和答辩,我负责外场的项目展示和讲解。我们的项目展台位于二楼,一楼则聚集了来自985、211名校的同学。站在这样的舞台上,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涌上心头。专家和评委穿梭于各个展台之间,我负责为他们做项目的详细介绍。想到每一位专家都是业界的佼佼者,我紧张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想着一定要好好表现。为了提前锻炼自己的口才,我主动搭话旁边展台的负责人:“你好,有兴趣听一下我们的项目吗?”我通过语言和实际案例分析,成功地将整个项目的研发过程呈现在他眼前。

“你们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为了表示尊重,介绍完自己的项目后,我回问对方。从他热情的介绍中,我认真观察他们的展示方式,从中汲取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这让我更有信心了。看到第一个专家走到我们展台前,我努力平复一下紧张的心情,为他做起了介绍。他追问:“你们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优势呢?”这在我准备的范围之内,我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迅速回应:“相对于原始YOLOv5算法提升了精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从而实现高效且准确的套袋柑橘检测。”看到第一个专家的认可,我的紧张感逐渐减轻,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介绍之中,不再为自己的表现担忧。展示中,和专家每一次眼神交汇和专家的每一次点头认可,都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看着越来越多人向我们的展台走来,我越发自信。到现在,我每每回想起那次的省赛一等奖,依然心潮澎湃。

刘宇轩:从网瘾少年到省赛一等奖

后来,我继续参加各种大学生比赛。比赛中,我从一开始关注奖项,开始渐渐喜欢上了通过比赛验证自己的能力的过程,这才深刻理解学长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目的不全是为了那些奖项,而是参赛期间能学到的东西!”从“为了获奖而参赛”,变成了为了提升自己而参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在后来的比赛中,我一共获得了十几次校级奖项,五次省市级奖项,但我不打算止步于此,我打算向更高的国家级比赛挑战。回想从不愿学习的叛逆网瘾少年到收获一大堆荣誉的青年的变化历程,我真实地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文:幸坤阳
图:受访者提供

发布者:罗影,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261.html

罗影的头像罗影
上一篇 2023年12月16日 15:33
下一篇 2023年12月18日 10:30

相关推荐

  • “我在书院读大学”面对面(1):不要炖大鹅

    “老师,我想把湖里的大鹅炖了,会不会扣我的学分?”一位女生笑嘻嘻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听到这个问题的老师也笑了:“扣你的学分倒不会,但是,你为什么要把那只洁白的大鹅炖掉呢?我们应该对小动物抱有爱心啊!…

    2023年12月10日
  • 冯宇鹏:考证之路

    导读: 冯宇鹏,男,2000年出生,山西吕梁人,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青藤书院)学生。一次宣传设计,让冯宇鹏更深地感悟到了信院这所大学的精神内涵,因之,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考取了平面设计师资…

    2024年4月3日
  • 刘天宇:从“废材”到高手

    导读: 刘天宇,男,2003年出生,山西运城人,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2级6班(杏花书院)学生。从一个中考的失败者和师长眼中的“废材”,最终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手,刘天宇走过了一条令…

    2024年3月15日
  • 段越:我在菩提行者的日子

    导读 段越,女,2001年3月出生,河北省张家口人,远景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020级04团支部学生。偶然的机会,段越进入了远景学院的菩提行者项目团队,从此,她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一次次的项目路演…

    2023年11月26日
  • 邢向东:“旱鸭子”征服泳池

    导读        邢向东,男,2002年2月出生,山西太原人,远景学院2101班(毣谷书院)学生。经过努力,邢向东从过去什么都不会的“旱鸭子”, 成长为校游泳队队长,并代表学校参加了省赛。这一路,除…

    2024年3月14日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