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校学子逐步掌握运用镜头语言的运用,3月20日中午,由团委与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联合举办的第69期“创客视界”传媒沙龙,在我校毣谷书院四楼“小羽毛·故事巢”举办。新闻采写产业学院校内项目导师王德照担任主讲嘉宾。来自团委影视工作室、“I拍客”短视频俱乐部和素质教育研习社的同学们参与了此次活动。
王老师以“镜头语言”为切入点,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镜头是记录生活的窗口,通过镜头捕捉精彩的瞬间,可以将若干精彩与难忘的瞬间化为永恒,通过一幅照片、一部短视频,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围绕“用镜头雕刻信院时光”的主题,王老师谈起了他在图片摄影、视频拍摄与制作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与独到见解。一是如何将被摄主体拍得更加生动具体。他强调,应该主动去寻找亮度足够的光源,例如窗边、灯下等位置。二是根据光源选取顺光拍摄的角度。为了更形象展示拍摄技巧,王老师亲自示范,利用活动现场的阳台、窗户等设施,对比了有无光源的视觉差距。
接着,王老师讲述了拍摄景别与角度的选择。他在现场模拟了采访或调研的场景,临时邀请现场两位同学为被摄主体,向在场的同学们提问:“采访时两个人面对面该如何拍摄?”首先,应运用全景,交代被摄主体所处的环境;其次,是拍摄角度应选取平行视角拍摄,因为这种角度代表着客观、平等,也是新闻拍摄中最常用的角度。
本次活动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王老师结合自己创作的短视频进行的经验分享。一是图片与视频的重要性。在人类的五官中,视觉占比80%左右,从这一层面来说,视觉影响着人类判断事物的标准,我们应重视图片、视频的质量,养成随拍的习惯。二是选取典型人物进行拍摄,提升价值内涵与流量。在活动或采访、调研现场,我们应优先选择具有形象气质佳、表达能力好、性格外向等特点的人物进行拍摄、采访,在提升作品内涵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作品。
最后,王老师针对视频剪辑,结合实际案例为大家做了详细阐述。在剪辑过程中,镜头与镜头之间应做到首尾呼应,全景,近景,特写这三种景别的镜头是最常用的。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应遵循“一左一右”的原则,给观众带来一种呼应感和整体感。此外,背景音乐的选择应遵循与画面内容相匹配的原则。
本次活动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讲解中,悄然进入尾声。镜头语言的魅力耐人寻味,靠近新闻事实方能捕获精彩,活动赢得了在场同学的一致认可。
撰稿:邵可清
摄影:团委影视工作室
指导老师:王德照 崔欢欢
发布者:欢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