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培训:如何挖掘比赛中的细节?

零基础培训:如何挖掘比赛中的细节?

受访者:李俊宏,信息安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

指导老师:杨洛

采访时间:2024年3月20日

采访主题:李俊宏参加“古剑山”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攻防大赛的经历

一、采前讨论

杨老师:李俊宏同学是“古剑山”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攻防大赛的参赛选手,他所在的战队——重庆移通学院HLC文宏涛战队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大家讨论下我们应该如何采访他在这次比赛中的经历,你们想问他哪些问题?

李玉莲:首先要了解他的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所在学院、专业等。

白彩霞:可以让李俊宏同学介绍一下参加的比赛,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点以及参赛队伍的情况?还有他在比赛中担任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

幸坤阳:请他描述一下在比赛中所遇到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克服的?

李玉莲:了解他们未来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学习和发展计划,以及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网络安全做出怎样的贡献。

白彩霞:还可以请他聊一下自己所在的战队在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对此有什么感想?

老师总结:

刚刚白彩霞提到李俊宏同学参加的比赛,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点以及参赛队伍的情况,这些其实在我们采访之前就可以查到,这是事前的准备工作。在采访之前,我们应该进行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了解参赛情况和基本信息,以便在采访中提出更有针对性和深入的问题。

至于在比赛中所遇到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克服的,针对这个问题,可能受访者会觉得这个很宽泛,一时想不起来,我们可以带入自己想一想,如果是我去参加比赛,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也就是说,在采访中,我们要尽量细化问题,引导受访者更深入地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例如,针对获得三等奖的感想,可以提出更具体的问题,比如:“在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确实很厉害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策略或团队合作方式?”“这次比赛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那除了奖项,你还有其他收获吗?”这样的问题可以更有效地引导被采访者分享与比赛相关的细节。

二、部分采访实录

问:你们以前参加过这种网络攻防方面的比赛吗?

答:我跟海文还有一个学弟参加过“山城杯”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联赛,当时我们也是初出茅庐,不知道怎么打,再加上第一次跟重庆各大高校比赛,有点过于紧张,就没有进入决赛,也是一个遗憾。

问:还是积累了一些比赛经验是吧?

答:对,我们当时很紧张,比赛前一天还在不停地讨论、刷题,结果睡太晚,第二天起晚了,基本上是掐着点才到比赛场地。我们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把电脑打开,然后把网络连上,确定自己的网络环境是否正常。当时我跟队长的电脑都没办法连到他们的内网,所以特别慌张。再加上我们原本的位置被别人给占了,我们就被迫换到另一桌去,各种各样的一些连环效应的发生,导致我们没打进决赛。

问:因为上一次“山城杯”比赛睡得比较晚,导致第二天的很匆忙,影响了比赛状态,所以这次提前一个星期老师就让你们把作息调整好,保证充足的睡眠,比赛的时候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对吧?

答:对,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刚开始的时候挺好的,结果比赛现场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因为啥,队长就开始肚子痛了。

问:是在比赛中途突然肚子痛吗?

答:对,比赛一共12轮,过了两轮,大概是半个小时左右,他就拉着我说他肚子有点不舒服。我当时本来就有点紧张,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没完成听到他说他肚子不舒服的时候,我就更紧张了,我在想如果少一个攻击手怎么办。

问: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少了一个攻击手的话,要怎么办?

答:一方面是拿分,另一方面就是防御。当时我想的就是把我手上的这个事儿先给办完,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就补上攻击手这个位置,一边防御一边攻击。

问:那你的防御肯定也会受影响?

答:对,这是我想的一个预案,如果队长实在坚持不了,我就只能这么做了,结果他自己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做得很好。

问:当时你是不是特别紧张,手心都在冒汗吧?

答:确实是,刚开始稍微不慌那么一点,结果队长肚子疼,我就开始冒汗了。后面通过实时显示,我看到第一名的队伍跟我们同一桌,就在我们对面。他们队只有两个人,第三轮就开始拿分了,并且一直保持第一,我就在想这太强了。

问:就感觉第一名的战队坐在对面,而且他们可能看起来也比较淡定,对吧?这些都让你感觉很有压力。

答:对,他们速度又快又很专业,我其实也挺害怕他们攻击我们队伍,加上他们一边比赛也一边在讨论,感觉很轻松又很惬意,所以当时我更紧张了,不知道该怎么去防守。

问:是不是当时特别煎熬,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

答:其实我并不是这么想的,倒是当时我们队长快解出一道题来,我通过防守也发现了他们的一些漏洞,然后我们就开始往上打了,我更希望我们能够再有一些时间。

问:相当于其实你们进攻的时间稍微晚了一些,如果更多时间的话可能成绩会更好。

答:对,因为当时我们队长肚子不舒服,影响了解题速度,当时我们应该可以更早拿分的。

问:其实队长平时会更快一点的,比赛到第八轮的时候他就跟你说,马上要解出一道题了吗?

答:是第六轮的时候就快要解出来了,当时他一直在说肚子不舒服,我也帮忙看了一下,但是我不能一边做攻击的事,一边去防守,所以帮他分析漏洞的时候就搁置了,转而投向防御这一块,因此我们到第八轮才拿分。

问:第八轮拿分的时候,你心里一下子就觉得要轻松了?

答:对,因为当时我这边同时也查到了其他队伍攻击时留下的一些痕迹,当时就感觉反攻的机会可能要来了。通过这些痕迹,我可以很轻松地辨别出他们,利用他们的攻击手段去攻击其他人的电脑,保证能稳定拿分,后续状态就起来了,然后一路高歌猛进。

问:因为大家都是无差别的进攻,不可能全都来攻击你们队伍,就算防守失败了,但是你通过进攻得的分,也是更多的。所以第八轮以后你转变思路,充当了一个进攻的角色?

答:对,其实在比赛之前,我就想过,假如最难的那道题没有人拿分的话,我就一直不用去管它,但假如有人拿分,我就稍微去看一下。结果到最后,那道题都没有队伍拿分,我也没有去看那道题,有一道很简单的题我们一来就已经防御好了。

第八轮的时候我还卡在第二题,有三四支队伍来攻击我们队,我找不到漏洞点在哪,所以就特别着急。后面转念一想,很多队伍其实这道题也没有防住,我再专注于防守的话,丢失的分数远远不及我进攻得到的分。

三、采后讨论

杨老师:刚刚我们在采访李俊宏参加大赛的经历时,当问到他紧不紧张的时候,他说有点紧张,这时候我们很难挖掘更多的细节了,这就是我们在采访前讨论过的,应该怎么做呢?

李玉莲:要尽量细化问题,引导受访者更深入地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白彩霞:带入自己去想当时的情境下他的心理,把问题说得更具体一些,然后问他是否是这样。

幸坤阳:比如可以问他第一名的战队坐在对面,是不是感觉更有压力了,引导他分享一下比赛时的心态变化。

老师总结:

采访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带入自己的想象,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并且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学会引导式问题,细化问题,以便更深入地挖掘被采访者的经历和感受。比如通过描述比赛中的具体情境或场景,让被采访者回忆起相关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更深入地探讨细节。或者可以表达对受访者的理解和共鸣,以此建立情感连接,让受访者更愿意分享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在被采访者回答问题后,可以追问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比如具体的行动步骤、团队成员的反应等,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行为表现。

录音整理:李玉莲

照片:白彩霞

发布者:杨洛,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829.html

(0)
杨洛的头像杨洛
上一篇 2024年3月21日 18:33
下一篇 2024年3月21日 20:45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