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冲到现场时,车站已夷为平地。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铁轨上、站台上到处都躺着炸死和炸伤的人,残肢断臂四处可见。”
这是1937年8月28日,王小亭(1900-1981)在上海火车站看到的一幕。那天下午4时,他得知日本飞机轰炸上海火车站的消息后,立即赶到了现场。
王小亭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做背景拍了几张全景。这时,他看见一个男子正从轨道上抱起一个孩子,把他放在月台上后又去抱另一个受伤的孩子。孩子们的母亲已经被炸死在铁轨上了。
坐在月台上的孩子,浑身上下沾满了母亲的鲜血,独自一人放声痛哭,倾诉着恐惧和悲愤。
王小亭用最后几英尺胶片,拍下了孩子嚎啕大哭的情景。这次轰炸,造成了1500多人遇难。当时,车站里有1800名正欲转移内地的老幼妇孺,他们中的幸存者不足300人。
拍下照片后,王小亭把胶片交给美国海军军舰送到马尼拉,再经飞机转送美国。两个星期后,美国的新闻电影和报纸上都出现了这个坐在废墟上号哭的中国孩子。它引起了强烈反响,也使王小亭的生命受到威胁:日本人感到狼狈,污蔑我的照片是假的,他们悬赏缉拿我,想证明他们是对的。在英国当局的保护下,王小亭举家逃到香港,躲过了日本人的魔爪。(《巅峰新闻摄影诞生记》,夏雨,夏勋南著)
发布者:suns,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