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刘鑫宇对我们所写的《脑卒中防治三江减残工程启动会暨培训会》新闻稿进行评价、指导,以及解答疑惑。
上周末,刘鑫宇提供了一份关于脑卒中防治会议材料汇总,让我们三名实习生尝试撰写新闻稿。当时我看着多个人物发言内容,有些犯难,不知道该如何提炼概括。虽平时也进行消息写作练习,但是第一次遇到仅凭材料来撰写新闻稿的情况,不知究竟该如何下笔。在尝试写作后,仍旧感到迷茫,无法提炼重点,决定向刘鑫宇求助。她拿着材料,一边对材料进行了简单的阅读和梳理,一边用红笔在段落间提炼出若干个重点。在她的帮助下,很快材料汇总就有了基本的写作框架。
我根据框架,并结合材料整整写了近三个小时,终于把新闻稿完成,但心里仍然没底,不知道是否符合要求。我将稿件发给刘鑫宇后,不免有些心虚,尽管是稿件是按照她的提炼的框架撰写。
“结构和内容没有多大问题,但在细节方面还需提高。比如,导语内容太多,要学会概括语言,精简语句。内容顺序也要调整。你可以对比我的稿件,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她看完我写的稿件后,递给我一份她撰写的稿子。
我将两份稿件进行比较,发现刘鑫宇对材料汇总内容的顺序作了调整,其中发言人顺序最为明显,并且在处理话语上进行了选择。只有那些重要领导的发言或数据才直接引用。其他的内容都做了提炼,用更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我不理解为何要这样调整:“写新闻不应该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写下来吗?”
“对,你可以按照材料给的顺序去写,但是这样的新闻很容易让读者找不到重点。我们将重要的放在前面,不重要的提一笔或者不写。调整发言人顺序,是有目的的,发言人地位等级越高,对这个启动会就越重视,那这个新闻发布就更有权威性和意义。”我突然明白,写新闻的目的和意义背后竟然有这么多门道。
根据她刚才讲的内容,我对自己的稿件进行标红以及批注处理,对照她的稿件,一点一点修改,一点一点完善和总结。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发现,在细节处理方面,我确实有待提高。但是有个地方,我仍不太理解,导语上会议时间不应该放在首位吗?为何她写的稿件中时间放在了中间位置?
我向刘鑫宇表达了我的疑问,她解释道,“如果是时政类新闻,那么时间一般在开头。而我们这篇是社会新闻,就没有那么严谨,时政类新闻相比其他新闻是最严谨的。这篇新闻,将时间放在开头,也没有问题。”原来如此,不同类型的新闻在严谨性上是不同的,是有层级的。
问题解决,我继续修改稿件,内容上不一致,我就用删除线划掉,同时添加批注,和她的进行对比;语言用词不一样,我就把它括起来,将她的用红色字体写在旁边,并且标注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也会把一些新闻专业用词打上重点符号,同时用笔写下来、一点一点积累。
稿件修改完成后,看着全篇的标红、批注以及划线删除,我竟然有一种成就感,这是我认真修改的结果。
当晚,我回想白天改稿的经历。虽然我写的稿件内容和刘鑫宇差不多,但是在有很多语句和用词方面都需要去简洁和精练,而这则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文笔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养成的。在往后实习中,我还会遇到更多的稿件撰写,我要吸取今天自我批注稿件时获得的经验,尽快写出合格的专业稿子。(文:匡芙蓉)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