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狂欢的热潮虽已过去多日,但女装的退货潮却仍在持续涌动。
近日,“女装店双11退货率达历史高峰”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热议。诸如“发了2000单退了1500单”,甚至退货率高达80% – 90%的情况,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网购与时尚领域激起了千层浪。这背后究竟是消费者的任性之举,还是商家的策略失误呢?
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退货行为大多与商家的货不对板及商品质量问题有着直接关联。在销售过程中,商家常常借助直播滤镜、特效以及模特的刻意造型,扭曲了商品原本真实的“模样”。文字描述方面,也是含糊不清、夸大其词。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常常遭遇尺码设计不合理、严重色差或者货不对板的情况,心理上的落差促使他们选择退货。众多网友纷纷吐槽:“收到的商品和宣传图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是毫不相关。”此外,预售商品也备受诟病,“换季时开始网购,稍不留意买成预售,等商品到货,季节都已经变换。”再者,随着时代发展,基本的穿着需求已无法满足大多数消费者,他们转而追求时尚潮流与多样风格。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网购时往往会挑选多种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进行尝试,期望能达到心中理想的效果,这无疑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部分商品的退货率。当然,也有部分商家认为,女装退货率高是因为消费者为了薅羊毛、凑单享受大促优惠而进行大量退货。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服装行业更新换代迅速,许多商家为追求利润,大幅缩短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周期,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版型不佳、面料粗糙。这种以牺牲质量换取销量的做法,必然引发大量退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吸引更多流量和订单,商家可谓绞尽脑汁,采用各种引流手段,甚至雇佣水军迷惑消费者购买。不仅商品细节图经过美化加工处理,更有甚者盗用其他店铺或消费者的上身图,玩起“换装”把戏。更为关键的是,商家未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群体偏好,未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流行趋势,盲目大量生产不符合女装市场需求的产品,退货率高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女装退货率居高不下,实则是消费者和商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江苏省消保委提出建议:买卖双方应坚守诚信底线,平台要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惩罚机制,共同探索多方共赢之道,携手维护良好的电商购物生态。对于消费者而言,网购时需更加谨慎,提升对商品的鉴别能力,仔细研读商品说明、尺码信息及注意事项,并积极与商家沟通;商家则应回归商业本质,凭借优质产品和诚信经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共同降低女装退货率,推动女装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 陈亚丽
指导老师:罗青
发布者:罗青,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