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日报实习记(16) 戴花村太空荷田深度调研

终于等到何波坐下,我和方刚老师就本次调研主题对他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当我们问道:“‘荷田夜市’为什么取名‘荷田’而不用‘荷塘’?”何波的回答充满了诗意:“因为每个农民的头上都有一片天,心中都要一片田。‘荷塘’虽然唯美,但‘田’对农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原来,戴花村民们起初对何波提出利用响水滩溪谷地带种植荷花是有所顾虑的,害怕付出精力,万一无收,一家老小都没法过日子。所以取名为‘田’背后有着他的良苦用心。

7月17日下午18:00,我与合川区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重庆移通学院知联会会长王智、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院长方刚,一同前往合川区乡村振兴示范点三庙镇戴花村进行乡村振兴创新点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戴花村响水滩荷塘产业园,采访戴花村村委会主任何波,与村民共度“荷田夜市”系列活动,了解如何将农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

戴花村距离学校约36公里。我们一行坐车疾驶40分钟后方才到达。戴花村中有一处叫作“响水滩”的溪谷地带,当地人利用溪谷种植了300亩荷花生态园。

我们在荷花生态园中,沿着横跨溪谷的水泥步道漫步,田坎两边的荷叶如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荷花如娇羞的仙子,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凋谢,留出一朵朵深绿色的莲蓬。

合川日报实习记(16) 戴花村太空荷田深度调研

田坎上,我们遇到几位老者村民,他们看到有陌生人进村,俏皮地喊道:“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前来游玩。”我听着漫山遍野的蛙声和蝉音,望着无边无际的荷叶一直接入天边的火烧云。恰才有点晕车的我,此刻心情舒畅许多。

我们一行人循着曼妙的乐曲声,在太阳落山前走进了“荷田夜市”。看着周围摊位中有熟悉的打气球、卖烧烤、冰淇淋摊位,我的记忆瞬间回到了小时候爸爸经常骑着摩托车带我村镇游乐场,坐旋转木马、套圈赢奖时的景象。

夜市场地中央,我们见到采访戴花村村委会主任何波,身材纤瘦、皮肤黝黑,相貌俊秀的他,正在人群中忙碌招待客人们。我难以将他与“农业人”的形象结合起来。

跟他握手之际,王智老师说:“何主任受到过习总书记接见,这只手是与总书记握过”时,我感到无比荣幸。

合川日报实习记(16) 戴花村太空荷田深度调研

来戴花村前,我曾做过功课,看到资料中提到他是团十八大代表、重庆首位“民间河长”,曾作为嘉宾在央视《开讲了》节目、团中央宣传部《青年的力量》宣传视频中频频亮相,讲述他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带领村民们创业致富的故事。正当我走神之际,方老师提醒我:“有机会留下何主任的联系方式,后期组织同学们对他做一次专访。”

终于等到何波坐下,我和方刚老师就本次调研主题对他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当方刚问:“‘荷田夜市’为什么取名‘荷田’而不用‘荷塘’?”何波的回答充满了诗意:“因为每个农民的头上都有一片天,心中都要一片田。‘荷塘’虽然唯美,但‘田’对农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原来,戴花村民们起初对何波提出利用响水滩溪谷地带种植荷花是有所顾虑的,害怕付出精力,万一无收,一家老小都没法过日子。所以取名为‘田’背后有着他的良苦用心。

“为什么开创性的种荷花呢?”当方刚询问第二个问题时,他略作思考,像是对往事回忆似的,继续说道:“刚回到家乡时,这一带河水污染严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留下年迈的老人,他们无法从事繁重的农作耕作,大片土地撂荒。我焦急又不甘,为什么我的家乡留不住人?那时候正值盛夏,我路过一片藕塘时,看到零星的几朵荷花,在阳光下晶莹剔透、色泽娇艳。如此美丽的荷花,开遍家乡一定很美!之后,我到处查资料、问认识的农业专家,在四处考察后,决定因地制宜引进江西太空莲,在带动旅游的把农家的鸡鸭售卖出去,让大家能在家门口增加收益。”

“您回乡创业的8年,您认为家乡有哪些变化?”我继续问道。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荷塘碧绿、鸟语花香、人来人往。但在2015年回到家乡时,污染十分严重,儿时清澈见底的河沟因为养殖业发展,蓄积了很多农业废水、生活垃圾,变得又脏又臭,小鱼小虾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可不能让家乡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何波看了一眼暮霭中的荷塘接着说:“于是我除了反复给三庙河沿岸的乡亲们普及河水防污知识,我自掏腰包买投影仪播放环保宣传片,还发动大家在响水滩河段清污捞渣。2016年12月,国家全面推行实施河长制,2017年5月,我被三庙镇政府聘为负责三庙河响水滩段的‘民间河长’。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扛着一个接着网兜的长竹竿沿河巡查,一边清理河面上的漂浮物,一边查看有没有其他污染物和违法排放、非法捕捞等情况。如果发现有违法排放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马上向总河长胡世才和相关部门报告。”

我问到:“起初村民配合你工作吗?”他回答到:“这个没有任何报酬的‘民间河长’要同时履行河段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和示范员的职责,当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一路巡查清漂,一边现场宣传,对谁都客客气气。但几十年的习惯怎么会说改就改?有时候遇见村民摆脸色,质问我:‘这河又不是你家的,凭什么你说不行就不行?’这种有职无权的工作,我只好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村民一家家上门劝说、引导。夏天水深就划船,冬天水浅就穿橡胶裤下水。有一年冬天打捞,我不小心滑进一个深坑,水瞬间没过我的头顶。等我爬上岸时,浑身湿透。我想反正全身已经湿了,就干脆再打捞一会吧,我索性又下河捞了三四十分钟。渐渐地,戴花村村民被我的坚持打动,守护戴花村环境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在总河长胡世才的组织下,戴花村建了垃圾箱,设立了垃圾清运点。三庙河慢慢变清。我开发的‘响水滩荷田’为核心品牌的乡村旅游,2017年为戴花村吸引来数万名游客。‘响水滩荷田’的综合收益超过50万元,村里的土鸡、土鸭、红苕粉等农特产品被一抢而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有几个原来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甚至超过了8000元。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经营荷田,建设家乡。”

合川日报实习记(16) 戴花村太空荷田深度调研

“在经营荷田,建设家乡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方老师继续追问。

“2017年,在三庙镇党委党政府的推动下,我打算扩大经营规模和产业链。许多村民主动找上门一起合作,太空莲增加到300余亩,同时增加了荷塘水下生态养殖项目和果林种植项目。然而,因缺乏田间管理灾害防控经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导致荷塘决堤,好几万元的鱼苗被冲走,大风还把正处于展叶期的荷花连杆儿一起刮倒了20多亩。遭到老天爷当头一棒,让我醒悟,如今做农业不能蛮干,这其中必须要懂经济、懂政策、懂管理、懂技术。”

“要想富先有路,运输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戴花村响水滩已名声在外,但是当时的运输还主要靠肩挑背驮走泥巴路。为了解决运输这一问题,三庙镇党委党政府与我联系,以政府补贴90%,自筹经费10%的方式在戴花村新建公路5公里。路通了,线上我利用微信、重庆购物狂、生态健康网站等本地网站,线下合川各城区超市对接,售卖到永辉、新世纪等大超市,走上重庆人的餐桌。响水滩生态农产品总算走出去了。”

我看到看演出的大多都是村民,但刚刚谈到的发展都是对外经营,我不解地问:“那为什么要办‘荷田夜市’呢?”

“举办夜市是希望能丰富村民们的娱乐生活,同时能吸引附近村子的人,以增加戴花村‘烟火气’。”听完,我明白了何波的想法。他希望利用“荷田夜市”不仅丰富附近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还希望形成旅游热点,以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

经过这次采访,我被何波的执着与创新精神打动。临别时,我看着夜市中热闹的村民,和远处夜色中的荷田,想着,在短短几年的发展中,戴花村以300亩莲田形成集农业种植、特色效益农产品包装与推广、乡村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闭合产业链。使一个原本老年化贫困村,发展到年产值60万元,与最初相比产值翻了一番。尤其在每年春夏的荷花节,竟能吸引游客10万人次,从而促进了三庙镇的乡村旅游业发展。

“2018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主委会曾授予何波的颁奖词:“响水滩的清泉,是童年美好的记忆;碧波荡漾、绵绵青山,是民间河长铿锵的承诺,鼓起梦想的风帆,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誓要让那山、那水回归自然的模样。有责任的青春值得赞颂,能兑现的誓言值得敬仰——青春担当。”  就用这段颁奖词作为此次对戴花村深度调研的结束语吧!(文:贺钰媛)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557.html

(1)
方刚的头像方刚重庆移通学院
上一篇 2023年7月23日 08:13
下一篇 2023年7月23日 15:35

相关推荐

  • 合川日报实习记(6)抓拍人物

    就在前几天,我和陈雨雁跟随记者,对荷花进行了拍摄。当时是对静态物品进行拍摄,而这次是拍摄动态照片,两次拍摄感觉完全不一样,后者更加注重找准时机进行抓拍。根据两次拍摄,明白拍摄照片有这么严格的要求,懂得发布在报纸上面的照片也要经过层层筛选、审核和修改,这让我想起在此之前,我写的每篇稿件,也是经过方老师多次审核、修改后,才能在学院发布。

    2023年7月11日
    3330
  • 合川日报实习记(20)“最美应急人”人物撰稿

    王灿还标红了“张丹丹向附近药店购买酒精”当时问我:“你读这一句,和‘张丹丹赶紧跑到旁边的药店购买酒精’有什么区别?”
    “感觉后面的更加紧急。”我立刻回答。然后似有所悟,又退回到自己的文本上在心里将两句话反复对比琢磨。药店原本就在附近,走过去,和赶紧跑过去,体现出张丹丹救人的责任性和故事紧张度都有着天壤之别。而王灿仅仅加了一个“赶紧”的形容词,和一个“跑”的动词,就使这句话感染力得到大大提升。若将这种炼字能力运用在全文中,文章就会更加紧凑和富有张力。
    《最美应急人 | 张丹丹: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发表在《合川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B7PDfQpJDbYFdLd8skeKMg

    2023年7月29日
    1670
  • 合川日报实习记(19) 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看着修改后仅有425字的新闻稿。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最核心的信息。如果没有亲身写作实践和现场讲解,仅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新闻,是不会理解一篇新闻稿撰写时竟有这么多奥妙。这次撰写稿件和改稿过程,让我重新梳理了新闻稿写作框架特点:导语交代事件,内容适当描写所见所闻,最后用“据了解”补充背景。
    《重庆移通学院暑期调研:相遇荷田 传递乡情》发表于《今日合川》http://www.jrhcw.com/html/2023-07/21/content_52029197.htm

    2023年7月29日
    1350
  • 合川日报实习记(17)“最美应急人”人物专访

    相比于学校的学生采访,专业记者的采访过程“快、精、准”,除了本身的采访能力外,还有她整场采访都是围绕着罗洪说的三步采访框架,不会受被采访人的漫无目的讲述的影响。在采访倾听的同时,还要保持自我独立思考。

    2023年7月25日
    1420
  • 合川日报实习记(15)社会新闻稿的写作特点

    当晚,我回想白天改稿的经历。虽然我写的稿件内容和刘鑫宇差不多,但是在有很多语句和用词方面都需要去简洁和精练,而这则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文笔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养成的。在往后实习中,我还会遇到更多的稿件撰写,我要吸取今天自我批注稿件时获得的经验,尽快写出合格的专业稿子。

    2023年7月23日
    247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