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我在书院读大学稿件创作收获很大,采访中见到了很多优秀的同龄人,执着地奔走在自己的热爱和坚定里。非常荣幸作为参与者,倾听并记录这些故事。
采访当天,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心想着,在初雪的日子里记录故事,很合时宜。更巧的是,我采写的第一位人物竟是同班同学王金涛,心里很开心,也充满期待。
当天采访完回到宿舍已经是夜里9点,我翻看着当天的录音文件,整理标出要写的内容,感觉思路有点乱。应该怎么写好这篇人物故事稿呢?带着问题和大概思路,我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我就醒了,默默爬下床,打开电脑,开始写作。过程磕磕绊绊,初稿差强人意。明明知道写什么,但每块具体怎么写,却迷迷糊糊说不清。写写停停,写完第二个故事时,已经到了中午十一点,感觉需要换一个地方,拿上电脑到了三达书院,开始继续码字,等到全部写完时,已经能看到渐渐消失的落日。
第一篇人物故事初版交稿后,我对结果的期待达到了顶峰。很快老师就给出了修改意见,稿件批注得密密麻麻,我很懵。室友告诉我慢慢来,不要着急。当天晚上我就看着老师的意见,一点点修改。因为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写,所以一直在卡壳。但我想着无论最后什么样,或好或坏都应该给自己一个结果。于是,在好朋友的鼓励和对文字的热爱驱动下,我去找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崔老师和我说了很多:文章要详略得当、找准重点;每句话之间要有因果逻辑;故事最后要简单回顾总结;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合理创作、给出一版方案后再去找当事人核对……我也知道我的故事确实很繁琐、眉毛胡子一把抓,回去之后,从头到尾,盯对稿子,翻看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我在书院读大学》的书,提前将其他事情处理好,集中时间专门修改研究。终于,在又一次看到落日的时候,稿子修改完成。出去参加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导师见面会后,回宿舍写好题目,发给老师,老师回复“这次的稿子有进步”,浑身顿时充满力量。收到回复的当天是周一,满课的一天的最后一节课,猛做了两篇阅读,效率贼高。熄灯后收到了可以发表的消息,那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文字给了我满足感。我立刻把好消息分享给了好友。
虽然最后发表的稿子和我的有差别,但看到发布的最终稿有自己的内容时,是欣慰的。这次真的学到了很多,采访前如何准备,如何去写好人物故事,怎么样表达故事核心。特别是我这次的写作对象,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发现了他身上可以学习到的闪光点,感谢他不厌其烦的帮我修正细节。人生是轨道也是旷野,所以阻挡不了我的,都会成为前进的力量。每次相遇都有特定的理由,参与到“我在信院读大学”的故事记录,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文字,我想一直写下去。
文:高宇娟
指导老师:崔欢欢
发布者:欢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