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从缅甸来到中国。他和妻子先飞往上海,之后北上抵达北平。此时的北平,国民党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然而,使卡蒂埃-布列松惊奇和迷惑的是,尽管城外正进行激烈的战斗,京城百姓的生活依旧如故:广场上、树林中,到处是晨练和遛鸟的人;生意兴隆的茶馆里,茶客们品茗聊天,打发掉一天的时光。
他记下了在一家茶馆里看到的景象:早上9点左右,男人们带着他们的鸟或蟋蟀进入茶馆
喝茶,他们把鸟笼挂在天花板下的钩子上或放在茶杯旁,当冬天暗淡的阳光照进茶馆时,气氛好像回到了几个世纪前。
一位老年人,手中不停地搓着两只红亮的核桃,它们已经传了四代人。
邻座的一个人手中拿着一根竹竿,一头用细线系着一只小鸟,像是一只风筝或一个玩具。这是他的伴侣,而不是刚活捉到的。
另一个人在读报纸,也许他正在读政府军节节南逃,也可能在读一份广告。
老茶房在桌子间来回走动,为客人冲茶。
一个男人站起来,从他的袖子里取出一小片木片,一头安有细马尾,另一头伸进一个养着蟋蟀的小盆里,让它们叫起来。在他后面,有一些人站着看。
又一个男人举着鸟笼从外面进来,鸟笼上罩着布,这是为了防止鸟冻着了,也为了防止鸟在街上受惊。
所有的一切都很安静,伴随着蟋蟀的鸣叫声和各种不同的气味·····。当然,这位以抓拍著称的摄影大师,也没有忘记用相机记录下这份超然和镇定。(《巅峰新闻摄影作品诞生记》夏雨 夏勋南 编著)
发布者:suns,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