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物通讯的“十六字”方法(上)

不久前,一位企业宣传干部对我说:“在基层写稿,写消息比较多,写通讯比较少,尤其是不会写人物通讯,能否介绍一些写作技巧?”

我对他说:“写人物通讯只要把握好16字方法,就能入门。”

他接着问:“哪16个字?”

我答道:“这16个字就是功课、提问、背景、开头、结构、结尾、标题、感情。按这思路去写,就能写好人物通讯。”

 

一、功课与提问

首先,在采访前要做好功课,尽可能地了解该人的生平事迹。所以,在见面采访时,关于姓名、年龄、学历、职务、工作经历等简单问题就免了。

其次,要准备一个采访提纲,准备好提的问题。主要捕捉“四个活生生”:

活生生的典型事迹,

活生生的“金句”语言,

活生生的思想情感,

活生生的感人细节。

在采访中,不能提过大过空的问题以及粗俗、 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不能提收入、财产等个人隐私问题。

提问题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a、能逗起被采访者兴趣的问题,b、读者关心的问题,c、心路历程的问题,d、除专业外,还可问专业以外的细节问题。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你的问题要是逗得起我的兴趣,我就愿意讲;逗不起我的兴趣,我就不想讲。”记者在采访她时,就提了一系列能逗起她兴趣的话题,采访获得成功。

一位记者在采访作家琼瑤前做了大量功课,准备了十几个问题。记者问琼瑤:“您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幸福一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研究说‘写作是长寿的一大法宝’, 您是否有同感?”“最近在酝酿什么新的作品?” “在您看来,幸福婚姻至少应该包括那些要素?” “您笔下的爱情被定位为纯爱,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琼瑤式爱情’的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正是读者关心的。整篇访问记一气呵成,可圈可点。

此外,可以提出心路历程的问题 ,使采访对象说出“脖子下面的话”,即心里话。

当然,还可以提些专业以外乃至生活细节的问题,比如,对音乐、诗歌、京剧的爱好 ;又比如,是否做家务、会做什么拿手的菜?喜欢什么运动?等等。其目的是为主题服务,更全面地凸现这个人物的个性、思想、情操、志向,使文章更立体化、更多彩。

 

二、背景

写人物通讯,少不了运用背景材料,应尽量多地收集。在使用时,要选用那些能突出主题的材料。

这些背景材料包括:a、以往的历史,b、从别人说、生活中各选几个背景材料, c、采访对象曾说过的生动的话, d、有趣而意想之外的材料 ,等等。

比如,写雷锋,就写了雷锋的童年的苦难,也写了他当工人时受到的锻炼,最后才写他在参军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写陈景润,主要是写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奋斗历程,但也写他喜欢“小草”这首歌的细节。

在写科学家写黄大年时,记者是这样运用背景材料的:7年前的那个冬日,他顶着纷飞的雪花,从英国归来,大步流星走进这里的时候,震动海外。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写黄大年生活的细节是:“早起,冷水洗脸,一大杯 黑咖啡,转头埋在小山似的资料中。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着电脑喊一声:‘两个烤苞米。’ 没有烤苞米,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片皱巴巴的面包。”

把采访对象说过的“金句”作为文章材料是十分关键的。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人永远难忘。王进喜说:“石油工人一 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三、开头

文章通常结构为:起承转合。“起”,就是起因,就是文章的开头。

人物通讯的开头可以有5种方式:

(1)从时间开始。这是常用的手法之一。

写焦裕禄的长篇通讯是这样开头的: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2)描写环境开始。这也用得比较多。

例:夜色降临,古朴 典雅的首都剧场又迎来 了一天中最辉煌的时刻。

又例:阳光透过阳台的玻璃折射进来。虽是寒冬,但屋里听不到北风的呼叫,暖洋洋的。

(3)走进现场或家开始。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例:车从长沙一路向北, 个把小时就到了岳阳境内。下了高速,七拐八拐,很快就到了西冲村。

又例:先生的家简朴如其人:旧式的沙发、拥挤的书柜和铺着笔墨纸砚的桌子,与主人吻合得天衣无缝。

(4)描写采访对象容貌开始。这种手法可以快速直接见人。

例: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 一身干练的灰色西装,一副能遮挡阳光的大框眼镜,一颗激情燃烧的心脏。

又例:白色西装,黑色短衫,白色凉鞋,烫过的短发,略施粉黛的面容……她的外表上处处显露出 细腻与精心。

(5)从采访对象从事的工作开始 。这不失为巧妙的安排。

例:她守护国宝41年,从青春少女到满头花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她却用41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

又例:他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的 泰斗。人们不称他教授,亦不称老师,而是尊称 “方先生”。 (华文融媒云)

发布者:suns,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229.html

(0)
suns的头像suns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3年4月28日 19:50
下一篇 2023年5月1日 19:29

相关推荐

  • 零基础培训——拓展我的专业“同心圆”

    受访者:冯丽,女,重庆忠县人,2003年4月出生,艺术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5班学生 指导老师:罗青 采访时间:2024年3月22日 采访主题:人物采访培训——如何挖掘人物故事细节?以“冯丽:拓展我的专…

    2024年3月22日
    2830
  • 新闻知识: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特点: 1.“由小及大”、“窥叶知秋”,从个体到一般。结构上,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文章…

    2023年4月23日
    2440
  • 重庆移通学院本科素质调研分享交流会

    分享会时间:3月27日晚7时许 分享会地点:南湖书院中德创意工坊 参会领导: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院长方刚 会议主持:新闻采写产业学院指导老师罗青 参会学生组成:本科素质调研团成员、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学员 录…

    2024年3月28日
    6200
  • 《怎样发现新闻》读书笔记(5)

    12.如何进行价值发现——要有思想         一、要拥有思想         “可读性是报纸的生命,思想性是报纸的灵魂”。没有思想,新闻最多只能是会喘气的植物人。         刘白羽《记者的…

    教学资源 2024年2月20日
    2820
  • 采访提问要有针对性——新采学院开展视频采访课程

    杜公英:有很多同学在都不知道在采访中该提出哪些问题,没有一个采访思路和采访角度。今天我们就以采访古剑山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攻防大赛特邀嘉宾复旦大学副教授曾剑平为例,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怎么提问。如果这次你…

    2024年3月16日
    387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