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校企精准对接,1月14日上午,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院长方刚、双校区学院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来到重庆人和特斯拉中心,了解特斯拉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参观特斯拉的生产工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特斯拉的发展历史,重庆人和特斯拉中心销售顾问许志宏做了主题分享和交流。“大家对于特斯拉汽车的印象是怎样的?”由这个问题开始,许志宏正式带领大家走进特斯拉的世界。
正如许志宏所讲,特斯拉的发展完美贯彻了创始人马斯克提出的通过可持续能源的发展代替化石能源这一理念。据科学统计现如今全球的化石能源仅供未来人类50年使用,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使马斯克认识到化学能源的枯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斯克提出打造一辆纯电动跑车,用电能代替石油资源,创立了特斯拉公司。
由小见大,马斯克提出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概念,这重点在于加速二字。为解决这个问题,特斯拉公司决定开放专利,希望更多的人参与研发电动车技术,带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为了让全球的特斯拉车主没有充电焦虑,做好后续的配套服务。特斯拉充电网络目前在全球设立了超过1500座,超过10000多个超级充电桩,总共覆盖了370个城市和地区。未来,特斯拉将打造一台更实惠的车型,向全世界提供零排放储能解决方案。
除了学习特斯拉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许志宏还带领师生们参观特斯拉整个白车身的构架和部分车身零件,仔细为大家讲解内部的电路板零部件和精密的机械结构。
随后的灯光秀表演将气氛再一次拉上高潮。伴随车载音响的旋律,面前的汽车车灯闪烁、车窗起伏,外加一段车身的“振翅飞翔”,让大家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感。
最后,在重庆人和特斯拉中心的统一组织下,给拥有驾照且通过实习期的师生们提供了体验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试乘机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家感受到了独一无二的驾驶体验。
据悉,为了对特斯拉的创始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特斯拉之行提供理论基础,在冬令营前三天,方院长带领各学员一起研读了《硅谷钢铁侠》一书,并于1月13日下午开展阅读讨论大咖传。讨论会上,各位学员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并展开激烈讨论。大家认为,马斯克是一名疯狂的天才,他以其对科技的追求、冒险精神和创新思维而闻名于世,他的理念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大家。
文:李玉莲
采访心语——
拓展视野与自我成长
这一次参观之旅前,我们在方老师的带领下研读了马斯克的自传《硅谷钢铁侠》,一开始,我觉得这本书很难,因为我从未接触过这种自传体的作品,而且书中涉及许多专业术语,让我几乎想要放弃。然而,我意识到不能在参观中一无所知,于是,我打开了这本书,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真正开始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并非枯燥乏味,相反,当我深入沉浸其中时,我感受着马斯克的一生,想象着他经历的一切:他是一个疯狂的天才,成功的背后饱含苦难,但正是这些困境造就了他的成功。他站在我们仰望的顶峰,却一直保持着对更广阔世界的追求和学习。我也从书中得到启示——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能”,否则可能会错失成长的机会。就像阅读这本书一样,我从未想过在其中找到乐趣,完成了我认为不可能的事。
来到特斯拉门口时,我内心忐忑又兴奋。在许志宏老师的讲解下,书中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与我的距离也更近了。我们都知道可持续发展很重要,但通常我们只站在个人的视角看待,能做的事很有限,而在马斯克的视角下,他能做的事却很多。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为世界留下了一条路,将研究出来的专利对外开放,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变革,使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舞台,用自己的力量加速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
这次实践不仅刷新了我的认知,也拓展了我的世界,使我从以前局限于学校的视野中走出,认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参观特斯拉后,我的收获不仅来自于经历,更多地源于对特斯拉发展理念的震撼。特斯拉的包容性尤为值得一提,他们对外开放多种专利,这在许多企业中是难以实现的,受益者众多。同时,他们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停留在口号,更通过实际行动得到践行,实现了言行一致。特斯拉的大局观成为我们借鉴的榜样,而他们的包容性则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特斯拉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世界的广阔,也加深了我对包容性与大局观的理解。同时,让我明白走出舒适区后,将更有勇气迎接未知的世界。
作者:李玉莲,女,重庆铜梁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2级5班学生
采访心语——
特斯拉的探索创新之路
这次冬令营的主题“探产业 悟商道”成为我对商业领域的一次深刻启蒙。特别是在参观特斯拉的活动中,我深感自己走进了商业的奇妙世界。从一开始对电动汽车的好奇,到后来对特斯拉企业文化的深度理解,这趟研学之旅给予我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一场对商业的感悟之旅,让自己踏足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特斯拉,方老师在冬令营开始时就给我们布置了读书任务,阅读《硅谷钢铁侠》。尽管时间有限,大家积极地共同探讨、查阅资料,力求理解这本书所蕴含的商业智慧。这为我们后来在特斯拉店的参观中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基础。
走进重庆人和特斯拉店的那一刻,我被这个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企业所吸引。作为一家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企业,特斯拉不仅因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独特的产品设计而备受瞩目,更因为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执着追求引人探索。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家创新型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企业文化。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起初是一个小规模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凭借其前瞻性的创新思维和独特的经营理念,特斯拉迅速展露头角。如今,它不仅是全球最具价值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而且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中强调创新、卓越和可持续性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我。特斯拉的使命是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人们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碳排放,为地球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令人钦佩。
令我震惊的是,特斯拉敢于与众不同。相较于许多企业将商业成功秘诀隐藏,特斯拉选择开放大部分专利,如电池、电机、软件控制系统、汽车设计等,共享给大众。这种开放式的态度让更多人能够参与电动车技术的研发,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特斯拉之所以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因为其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更是因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我坚信,特斯拉将持续引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出行方式。这趟研学之旅,让我不仅仅是见识了特斯拉的魅力,更是对商业之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作者:刘梦婕,女,重庆南岸人,戏剧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23级2班学生
采访心语——
可持续发展的启迪
冬令营的最后一天,我们踏入了重庆人和特斯拉中心。以前,汽车对我来说只是街头巷尾行驶的机械交通工具,这次参观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不仅令我对汽车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为我打开了通往新能源汽车深奥领域的大门。
在这次分享交流中,我深深领悟到特斯拉公司背后蕴含的深刻使命,这超越了简单的汽车生产,而是一场对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的宏伟革命。特斯拉以新能源为基础,通过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通过分享交流中的详细解说,我得知特斯拉不仅仅是在追求汽车制造业的创新,更是在引领一场能源结构的变革。他们的愿景远不止是推出更出色的电动汽车,而是通过新能源的推广,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可持续、更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一点深深印刻在我心中,让我对特斯拉产生了更为深远的敬意。
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油车出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特斯拉通过以身作则,呼吁人们关注环保,彻底改变了我对能源和环境的看法。这种转变不仅让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也使我更加珍视特斯拉作为一家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公司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次特斯拉的参观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游览,更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和体验之旅。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在未知领域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感悟。我对马斯克伟大的格局充满敬佩,他的创新精神和对目标的坚持是我学习的楷模。
作者:文春燕,女,重庆合川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2级2班学生
采访心语——
保持向前冲的勇气
在走进特斯拉之前,我们阅读了《硅谷钢铁侠》。在没有翻开这本书之前我看着封面发出疑问,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才能算得上是冒险人生呢?刚开始我肤浅的认为这或许跟其他人物传记没什么区别,都大同小异,我对这本书籍并没有太多期待。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并深入阅读后,我被作者阿什利·万斯生动的叙述和对马斯克人格的深刻描绘所吸引。这位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以其坚韧的疯狂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观念。
书中讲述了马斯克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面临的低谷,火箭发射失败、特斯拉濒临破产等一系列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坚持追求卓越。这种坚持和决心使我深感敬佩,同时也让我思考在创业和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
为了亲身感受马斯克的成就, 1月14日上午,我们来到重庆人和特斯拉中心。公司负责人的介绍中,我深刻地记住了特斯拉的发展使命:“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特斯拉致力于实现零排放,采用清洁能源,这不仅有助于节约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斯拉汽车的续航能力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应用大容量锂电池组,车辆的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以上,这为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和长途驾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外,特斯拉在各地建设的充电桩网络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充电服务。这种独特的充电桩设计,不仅可以缩短排队时间,还能提高充电速率,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充电体验。
试驾特斯拉汽车的过程让我对新能源汽车的便捷性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相较于传统汽车,特斯拉的驾驶操作更为简便,左脚只需轻触车面而无需踩在踏板上,全程驾驶只需右脚控制加速和减速,使得驾驶更为轻松和愉悦。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特斯拉汽车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这一智能技术使汽车能够根据导航自动行驶,遇到来车或行人时能够自动减速避免碰撞。这种科技感和智能化设计不仅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也让我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这次冬令营中的读书分享和特斯拉参观让我获得了丰富的学习和体验。不仅对马斯克的人生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新能源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生活需要像马斯克一样充满恒心,并敢于将理想变成现实,即便经历无数次失败也依旧保持向前冲的勇气。
作者:黄继英,女,重庆秀山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22级5班学生
采访心语——
特斯拉的创业启示
1月14日,我有幸同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冬令营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参观了位于重庆人和的特斯拉中心,这次参观对我思维的维度提升产生了一定推动。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特斯拉的生产线效率极高,工作人员提问让同学们猜特斯拉工厂在一辆车所有零部件准备好的情况下,生产一台车需要多久?答复是45秒,实在震撼了我。这种高效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成本,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到电动汽车这一环保、高效的出行方式。此外,特斯拉的专利公开举措更是展现了他们的开放和合作精神,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让我对特斯拉的格局感到佩服。
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从特斯拉的运营思路中汲取了很多灵感。特斯拉注重资源整合,通过一体化工厂将众多零部件生产和整车制造等环节进行整合,从而有效节省了物流和其他不必要的开销。这种思路和思维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家公司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产品和技术,更取决于其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特斯拉正是抓住了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这一未来发展趋势,才取得了如今的辉煌成就。这也启示我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顺应时代潮流、关注市场需求、勇于创新并承担社会责任是我理解初创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尤其需要关注市场上的需求和痛点,无论是“抓痛点”还是“踩风口”,我理解本质上都是对市场需求的探索和追寻,将格局提得更高,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去分析市场需求,通过关注一类人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需求,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赢得市场。这种宏观的视角将有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持续的发展。
同时,一定动态比对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追求风口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变化,客户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及时调整产品或服务以满足这些变化。
特斯拉的案例让我更加坚信,专注于高品质的产品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将借鉴特斯拉的经验,努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这一目标。
我还从特斯拉身上学到了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特斯拉的发展历程中,他们不断打破行业惯例,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勇于尝试、不断创新,以寻求突破和发展。
作者:殷恺,男,重庆九龙坡人,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专升本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
读书分享——
探索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其实,学校之前举办的部分活动与读书分享相关,大部分因为个人时间冲撞,一直没有参加过。这次活动中每位同学只需要阅读《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一章或一小部分内容进行分享。在活动开始之前,我曾对这种形式有所疑虑,每个人所读的部分是不交互的,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可能无法更好的表现,然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随着分享的深入,兴致也越发高涨。
在每一位同学分享完成后,方老师会根据我们所说的提出一些问题。我分享了该书第六章(太空召唤:建立SpaceX创新大军)的内容。通过作者的描述,我发现马斯克有一套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符合的人或事会被他放弃或远离,同时是一个有极高要求,有疯狂想法并且付诸实践,如果他人的表现未能达到他的期望,他会选择亲自上手。
本章中,我并未发现作者对马斯克的“标准”进行具体阐述,因此对于人才定义、员工优良工作状态、合作者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方老师也就这个话题提出了问题,是否应该将这些标准明确地阐述出来?一方面,明确的标准确实有助于形成统一的认识,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它可能会形成刻板印象,况且标准也会随着个人成长和外部变化等改变。个人认为,作为写作者,是需要明确呈现标准的,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报道,他们才会更清楚、更透彻地了解。
第二个学习到的是提取有效信息。作为表达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复杂的内容,使听众在短时间内能够捕捉到关键信息。这需要我们对内容进行提炼和梳理,确保每一句话都有价值。作为倾听者,需要快速地理解、提取被采访者的话语,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对话深入进行。如何在被采访者讲述的大量信息中排除干扰,聚焦核心要点,尤为关键。
除开在新闻方面的收获,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发现自己的目标并没有很明确,或者是对计划的执行力度弱。忙碌并没有转化成效率或进步,这个是未来主要调整的方向。
总之,这次的收获很大。将一本书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行业去解读,往往能得出新的见解和思考。
作者:杨婉婷,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数字信息与信息管理学院供应链管理专业2022级4班学生
发布者:杨洛,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