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重庆永川三河汇碧文创街区,有一家售卖永川秀芽的茶叶店。老板是一名年轻小伙,名叫龙康。在这家小小的茶叶店,他和妻子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售卖永川家乡名茶永川秀芽。小小的茶叶店,是他和妻子,还有未出生的孩子赖以生计的希望。
小茶铺撑起一个家
在重庆市永川区的三河汇碧文创街区,有一家不到20平米的茶叶店。年轻的男子和怀孕的妻子坐在店内,看着文创街区往来的游客。不过,光顾这家小店的客人并不多。偶尔有一两人踏入店内,称上一二两茶叶,也能让小两口开心上一刻。
这对年轻的夫妇都是永川本地人,他们的家乡就是永川的茶山竹海,也是永川秀芽的主要产区之一。“退伍回来后,我的爷爷介绍我们认识,加上结婚这四年,我们在一起已经10年了。”年轻老板龙康告诉记者,婚后,自己曾经做过室内装修,后来想着媳妇在家没事做,就拿出自己的所有存款,总共五万多,一起开了这样一家小小的茶叶店。如今,妻子陈明月怀孕已有6个月,这家开了半年多的茶叶店,见证着两人爱情结晶的茁壮成长。
茶叶,是二人感情的见证者,也是两人的媒人。不过,这一路走来,小两口过得并不顺遂。
退伍回来后,龙康和陈明月走到了一起,为了给对方一个安稳的生活,龙康跟着家里的亲戚学起了室内装修。装修的技术不难,工资也不低,一天就能挣两三百元。不过,赚来的钱,龙康都攒了起来,想给未来小家一个安稳的未来。不过,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他的幻想。
“在疫情封控之前,手里的活儿还是多,三天两头就有人叫我去装修,后来也不知怎么的,买房的人少了,装修的人也自然少了。”龙康告诉记者,以前装修行情好的时候,自己一个月收入能上万,但后来,找他装修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一单,那个时候,他就想着,拿出自己以前的积蓄,做点小生意,维持稳定的收入。这时,他得知亲戚有个门面,正好在文创街附近,也愿意打折租给他们,于是,他带着妻子来到这里,开了这家小小的茶铺,夫妻俩也迎来了新的小生命。
兼职的茶铺老板
三河汇碧文创街区是永川的知名文创街,游客络绎不绝,夫妻俩想着,在这里卖茶叶,肯定不差生意。“我们一个月的门店租金是3000元,租的亲戚的,比其他临街的商铺更便宜。”龙康和陈明月的家乡又在茶山竹海,在那里拿货特别方便,这个门店,在当时的龙康看来,是最适合夫妻俩创业的行当。
不过,营业额很快让两人认清了现实。抛开日常费用,这家小小的茶铺一个月只能赚个几千元生活费,勉强运行二人的基本生活开支。不过,想维持二人的生活,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怎么办呢?龙康想到了一个法子——兼职装修工。
“这个店,有生意做的时候,就赚点生活费。平时有其他人叫我去做水电装修,我也去做一些。”店门口,停着龙康的代步电动车。两人每天清晨从家里开到茶叶店,晚上又从店里开回去。有装修兼职的时候,龙康也会从兼职的地方返回来接妻子,两人一起回家。
记者询问龙康,是否考虑过其他途径销售茶叶,龙康摇摇头:“我不是很懂那些直播,也觉得放一个手机架子在这里怪怪的。”对他和妻子而言,两人已经习惯了这种传统售卖茶叶的方式,“我们这个是实体店,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比起线上销售那些加了滤镜的产品,我们还能给客人泡上一杯,让他试试口感。这可不是线上销售比的了的。”
在分工上,两人也都是一起去拿货,一起售卖。现在,妻子的肚子渐渐大了,走路不方便,就由龙康去拿货。他去做装修兼职的时候,妻子就留在店里看店。在夫妻俩心中,这样的平静的日子,大概会一直过下去。
小老板的茶厂梦
小小的店铺被各式各样的茶叶装满,除了茶叶,两人还放了一些菊花,枸杞,天麻、三七等杂货放在店中售卖。龙康说,来店里买茶叶的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为此,夫妻俩还专门进了一些大众的中药材,顾客来买茶叶的时候,这些卖出去,也能或多或少增加一些店里的销售额。
茶铺内,除了当地特产永川秀芽外,还推出了养生花茶等零售产品。“店里的茶叶有几百元一斤的,也有10元一斤的,一般三四十一斤的卖的比较多。”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大概中途有两个客人来买过茶叶,总共营业额在200元左右。不过,因为现在线上渠道的透明化,茶叶生意已经失去了大量利润。不过,对于未来,龙康还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我以前做装修的时候,喜欢喝可乐,喝雪碧。我有个表哥,他家里是开超市的,天天喝可乐,结果喝成了糖尿病。喝点茶,更有利于身体健康。”龙康说,现在,便利店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茶饮料,比如东方树叶、冰红茶,乌龙茶等等,但生在茶山的他始终相信,传统茶叶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从《茶经》中的记载,可见重庆地区产茶历史由来已久。重庆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茶产业已被重庆纳入全市十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之一,作为重庆针形名茶的代表品牌,永川秀芽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干毛茶产量8500吨。“我们的梦想是存够资金后,创立自己的茶品牌,甚至开设一家茶厂。”他说,老家有一块地,他希望,等生意更好之后,自己和家人一起种植茶叶,并把自己种植的茶叶拿到茶铺来售卖。到那个时候,他甚至不用再去经销商店里拿货,直接把自己种的茶拿到店里售卖。
“虽然现在赚的不多,只能维持日常开销,但我每次一想到茶厂,我就觉得,未来特别有希望。”每次觉得生活艰难的时候,开设茶厂的梦想就是龙康夫妇的支柱,两人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很多人眼里,我这个梦想特别远,特别空。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们一家人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
采访手记
这是一场没有预设的采访。那天,我跟着老师前往位于永川的重庆文理学院,参加大学生新闻展评选活动,在活动开始前,老师提议开展一次随机采访,并很快找到了一家街边的茶叶店开始采访。与提前准备的采访不同,我对对方的信息一概不知,对茶业行业也了解有限,我不断思考着应该问些什么,以及如何提出这些问题。
“您贵姓?方便做个自我介绍吗?您今年多大了?为什么选择做这行?”令我意外的是,一旁的郝老师迅速跟茶叶店老板聊了起来,虽然是一些很普通的问题,但实实在在缓解了对方紧张的情绪,和我们攀谈起来,我们也从对方的回答内容中找到了话题点,把谈话进行了下去,慢慢地,我也找到了采访的感觉,迅速组织起了语言,开始记录采访中的关键信息。
本次采访让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需要对三百六十行都有所了解,至少做到略知一二。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观察对于采访结果的产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入新闻采写产业学院新闻采写研修班已然半年,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让我对新闻采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日常的课堂学习,我掌握了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提问技巧、观察方法以及细节捕捉等。这次走出课堂、走向街头、走进商户的采访实践,真正让我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魅力。
文:殷恺
图:张苡铭
发布者:罗影,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