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故事】走不出困境的乡村手机店

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兜里钱包的日渐干瘪,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习惯往往影响商业模式,在城市如此,在乡村更是如此。

乡村一隅手机店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贺钊镇侍僧村邢清路西侧的商品东西街,有一家占地约60平米的手机店“盺都通讯”,外观整洁,玻璃显然是前几天刚擦过,还残留着水痕。

老板王兵(化名)四旬上下,中等个头身材魁梧,穿着米白色横纹T恤,见到有客人进店,目光从手机视频中抽离,抬起头看了一下客人,算是打了招呼。

【商业故事】走不出困境的乡村手机店

(右为受访者)

L形的柜台里摆放的大部分都是国产机,也有苹果手机,机型相对比较老旧:从左到右摆放着智能机,南北方向摆放着老年机,智能机的价格在1000元至3000元,老年机的价格则在几百元左右。墙壁上挂着手机壳、充电器、有线耳机、无线耳机、手机膜。

王兵在这里开店差不多12年了,具体是哪一年开始做的,王兵记不住:“挣钱就是挣钱,干活谁还去记干几年做什么呀?”

说起开手机店的原因,王兵顿了一下才说:“没啥原因,开始尝试干这一行的时候,发现自己能干这一行,就干下去了,赚钱的活计。”

刚开始,王兵到县里的移动通讯做过一段时间,后来就在县城开了第一家门店。不过因为竞争压力大没有落住脚,就搬回了农村,就是现在的昕都通讯。

难念的生意经

平时的时候,店里也没多少生意,一天里也没几个客人光顾。

王兵说,疫情三年,店里长时间没有生意,总体上生意没有前些年好做了,而且在农村做生意赚不了什么大钱:“农村人节俭,一部手机能用好多年,要是真的单靠卖手机,那不得饿死。”

为了继续做下去,王兵扩大了经营范围,包括手机维修、配件销售、手机回收、话费充值、手机贴膜。

手机贴膜的生意利薄,价格从10元到30元分为三种价位。不过,客人光顾的也不多,期间来了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孩买手机膜,挑来挑去最后20块的手机膜,并没有在店里贴,要带回去自己贴,说是能省5元的贴膜费。

对于生意难做,王兵也有自己的抱怨:“这几年,大家都难做,也不是我一家难做,大环境就是这样,我有什么办法呢。”

采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对60多岁的农村老夫妻,他们要买一部能打电话、视频的手机。王兵大致介绍了几部手机,不过他们更关心的不是手机性能,而是先问价格,听到两千块的价格直摇头,最后买了一部1100元左右的手机。

店里的手机缺乏最新款式,王兵解释说,手机不像其他商品,是没有保质期的,能卖一部出去,就能挣多少钱。在农村这个地方,能卖出去多少就看自己的了,实在卖不出去就亏在手里了,积压在店里,等着有人买才能卖出去。

消费习惯影响经营方式

对时下新兴的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王兵提不起兴趣,他说如今留在农村的也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对网上的手机缺乏足够的判断力,甚至有些老人没多少文化,用不了智能机,也看不懂商品介绍,更别提填写快递地址。偶有人尝试,却不知道怎么退货,买到了假手机就自认倒霉。吃亏多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愿意到实体店买手机。

王兵还提到了一个关联问题,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里,消费习惯往往影响到了卖家的经营方式。

农村人买东西习惯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大半生经历的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朴素交易方式。

他们认为这样更为透明,也可以砍砍价,还方便售后维权,有个形象的说法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实体店显然更贴合农村人的消费心理。

在农村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做的是生意,但也是人情世故。商家口碑的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意。王兵说,老实本分做生意就是农村的规则,遇到生客不能虚报价格宰人,遇到熟人要给些优惠,这样才有回头客。

实体店也有盘活销售的手段,比如促销活动,但王兵对此却不赞同:“打开门做生意,有几个生意就做几个。从早开到晚有几个算几个。本来就没有多少,做什么促销哇。没那个必要!”

还能做多久

采访要结束的时候,记者问起了王兵今后的打算,继续开店到什么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转行。

王兵笑着表示,只要自己能干,就会一直做下去,哪天干不动了,就算退休了。

对于转行的事,王兵暂不考虑:“我当然想赚更多的钱,现在那一行都是不好干,有一行干着就不错了。像种地,一亩地收多少是有数的。开门店完全是看运气,有人来你就赚几个,没人来了,水电什么的自己掏腰包。就像疫情那几年,基本上都是在亏钱。开店赚的和种地差不了多少,还不稳定,都一样。”

 

采访手记

今天,农村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街上开着各式各样的实体门店,做着不同的生意。生意有难有易,关键的还是看做生意的人。

就像本文的主人公,他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求安稳,做人做事都是这样,理念上仍然固守上个世纪的农村人传统。

他所面临的经营困境,有后疫情时代带来的大环境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欠缺商业思维,没有进一步地了解消费者心理的新变化,营销手段上也排斥互联网的便利渠道。

可以想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后疫情时代,手机店的经营困境或许会进一步。但正如他所说,卖手机挣不到大钱,图个是个养家糊口的一世安乐,也是不错的选择。祝愿他今后生活得更加如意。

(作者:泰科新采班学员 王化省  采访指导:赵书林 写作指导:李孟)

 

 

发布者:李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737.html

(5)
李孟的头像李孟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3年9月11日 08:58
下一篇 2023年9月12日 14:17

相关推荐

  • 开局就赔50万,新农人卖橙如何打“翻身仗”

    10月28日,来自重庆海关的一组数据显示,重庆外贸降幅目前正逐步收窄,特别是今年1-9月,出口实现了2.4%的增长,这意味着重庆的外贸正在逐步回暖。在这其中,农产品出口数据格外亮眼:1-9月,重庆农产…

    2024年11月7日
    2550
  • 蒋瑜:从零到一,“小熊班”的创业之路

    导语: “能够将自己的热爱转化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运,也是推动自己不断前行的内驱力。”蒋瑜,这位重庆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是一所儿童语言培训学校的创始人,他用自己的…

    2024年2月8日
    4760
  • 潘攀:44岁“打出”一番事业

    导读: 随着贾玲执导主演的电影《热辣滚烫》风靡一时,拳击运动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这股热潮中,合川“拳励以赴”拳击健身俱乐部的负责人潘攀深有感触:“贾玲在电影里的经历,我在现实生活中早就经历过了!…

    2024年4月8日
    3110
  • 宋健:锅炉工“跨界”炖铁锅

    导读: 五年开三店,创业之路不可谓不艰辛,宋健、康燕夫妻二人从未想过放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度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如今,他们的铁锅炖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成为了山口的知名美食店,铁锅里炖的不止是肉食,还有普…

    2023年12月25日
    5160
  • 采访手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采访手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一 梦虽好,若醉黄粱,只恐大梦一场,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可奈何这世间,天道无常,世态炎凉,不能只靠信义昭彰。生活,终究会鞭打一个人,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岁…

    2024年4月8日
    403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