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州:举家闯“瓷都”

景德镇特色的高岭土造就了“瓷都”的盛名,大大小小的瓷器店遍布城市的大小街道,曙光路有一家“正辉陶瓷”开在两个小区中间的临街,人来人往充满了烟火气。

这里不止有精美的瓷器,还有不少瓷器与人的故事。

瓷器与破局

十年前,曾广州(化名)举家从浙江搬来景德镇做起了陶瓷批发生意。

“我一个外地人到江西做瓷器生意,起步困难是正常的。”曾广州介绍说,这条街过去是个村子,后来慢慢才变成了一片商业街。那时因为手里钱不够,租不了中心街陶瓷批发市场的店铺,只能选了位置偏僻的地方,租个小店面,所以生意并不是很好。

改变境况就得先做调研。曾广州一家白天就窝在批发市场,除了学别人怎么做买卖,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解瓷器源头上。

花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她们弄明白了一个事情:现在很多瓷器都是从新厂出来的,新厂出的瓷器样式要新颖些,花样也多些,利润要高些,导致市面上很少有人再用老厂的瓷器了。不过,老厂的瓷器做工要精细、耐用,成本也相对较低。

曾广州:举家闯“瓷都”

破局的办法就在眼前。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还是要用老厂的瓷器。“刚开始,我儿子儿媳天天住在窑厂,我家瓷器全是老厂出来的,开始谁都不会做,请师傅教了他俩,他两个人恩恩爱爱的,一直蛮好的,后面一起又学怎么拉胚,学怎么印胚,还有利胚,晒胚,刻花,画釉……我和我老倌两个人就住在店里,负责联系批发瓷器的客户。”

曾广州住的地方就在店后面,条件简陋:“我和我老倌两个人等着儿子晚上把白天做好成型的瓷罐送来,那时候用的还是人力拉来的,车夫拉到店门口我老倌就把那些大瓶子摆在店门口,然后小一点的花盆花瓶小摆件放在铁架上。”

瓷器有了,但还是没多少人光顾。曾广州回忆说,一天能赚个成本都挺不错了。

为了让生意有起色,曾广州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虽然利润低,但可以让更多批发商知道她们家卖老厂瓷器。

就这样,经历了大半年的惨淡经营,生意逐步有了起色。最忙的时候,曾广州要凌晨就起床,因为有外地的批发商赶来进货,经常要从天还没亮要忙到日上三竿。

曾广州将这个归功于取了个好名字,儿子的名字就叫正辉——正在光辉,意味着以后的每一天的生活都在发光发热:“取的一个好名字,不然那时候真熬过不来。”

说到这里,曾广州的声音有些哽咽,细问之下才知道,生活的重担曾经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是这座充满了烟火气的瓷都,让她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曾广州:举家闯“瓷都”

缘起家庭变故

曾广州是土生土长的浙江农村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视界也窄,每天和土地打交道,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安然。十七岁那年,曾广州嫁到了隔壁村,嫁妆是一只母鸡和两头猪。

因为性格开朗讨人喜,经常帮左邻右舍的忙,在村里有了不错的口碑。不久后生下一个男孩,父亲给外孙取名叫正辉。

生活条件虽艰苦,但小日子过得也挺开心。曾广州细心抚养儿子长大,教导他好好读书,长大要有出息,那个孩子也不负众望地好好读书,考上了县城里最好的初中,高中。

尽管生活也有过大小意外,所幸一家人总是在一起,也没发生过什么大事。到了儿子高考完去了外地上学,老两口才慢慢闲下来,只管做农。

变故发生在儿子结婚后的第三年。儿媳妇生了一场重病,为了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不得已,老两口来到上海,想着能帮衬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段日子里,曾广州一边要照顾生病的儿媳,一边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替儿子分担压力。好不容易借到的钱,没成想竟然被丈夫悄悄挥霍到了赌博上。

那可是给儿媳治病的钱啊。一向孝顺的儿子大发雷霆,父子俩差点打了起来,曾广州后来硬逼着丈夫戒掉赌博的陋习。

巨大的经济压力让儿子产生了辞职创业的念头。一天夜里,曾广州听到儿子和朋友打电话说创业做陶瓷生意,第二天一早拦住儿子,儿子说之前就打听过很多回,陶瓷生意利润高,比上班挣死工资要好。

这个念头就像颗种子种在了曾广州的心底。半年后,儿媳的病情大有好转,生活可以自理了,曾广州就抽空去转上海的陶瓷批发市场,了解了一些陶瓷的知识。

一年后,儿媳的病治好了,曾广州便在儿子的劝说下,举家搬到了景德镇,做起了瓷器批发生意。

瓷器也是见证者

通常情况,批发商一大清早就开着卡车来到店门口,有时是装上成型或未成型足足有两三米高的大花瓶,也有一两个大箱子装满小瓶罐的。

白天里闲下来的时间,曾广州也学会了制作瓷器。她手上拿着一个刻有海浪波纹的瓷瓶:“这是我三年前做的,师傅夸我天赋不错。”

曾广州拿出一张照片,照片是在店里拍的,那是曾广州刚制作完瓷瓶,大笑着炫耀,丈夫则眯着眼睛仔细观察,一脸困惑。

“他不信是我做的,在那里拿着瓶子研究,然后就说他也能做。”曾广州又从房间里翻出一个用手帕小心包裹好的小瓷瓶,做工粗糙了一些。

“老伴就是那之后走的。”曾广州说,生意交给儿子后,老两口回了趟浙江老家,不幸赶上了疫情,“他埋在老家了,我儿子儿媳没见着他最后一面。是我一个人送的,儿子请了人来下葬。”

或许是觉得采访的气氛有些悲伤,曾广州转了个话头,聊起了烧制瓷器的过程:“烧制一件不裂痕,完美无瑕的陶瓷是很费精力的。有时候,等到最后烧制完成,其中十个里只有一个看上去没有任何瑕疵,其余的都或许有些问题。”

说着话,曾广州随手拿起了一个瓷器,式样光滑圆润,掂在手里沉甸甸的,中间画着一个徐徐升起的太阳,在林中被衬起,将整体的白透出别样的画面。

“这是景德镇特色釉——釉灰,开采石灰石然后煅烧,之后又加水成熟石灰,再和狼萁草叠加煨烧,最后就变成碳酸钙,我们就能看到这种白里泛青的感觉。”

如今,曾广州年纪大了,生意主要交给了儿子儿媳,他们联系批发商,自己负责看店:“我老了,该交给他们了,这家店在他们手上一定会越来越好。”

聊到这些,曾广州的眼里充满了光,这里既有过去的生活点滴,也包含了未来的美好希望。

采访手记:

在这之前我没接触过采访,接到暑期体验任务还是蛮头大的,我有社恐,平常不敢跟陌生人交流。要不是曾奶奶满脸的笑容和热情,我还真不敢开口采访。

一共采访了五六次吧,头两次都是曾奶奶在引导我“小姑娘还想问什么”“我再和你说说别的事吧”,后来我就问老师该怎么主导采访,学了技巧后好多了。

不过,这篇文章偏离了任务,老师想要的是商业新闻,我却写成了人物故事,有些惭愧,后面再有这样任务,我努力做到不偏离。

(作者:泰科新采班学员 林静雯  采访、写作指导:李孟)

发布者:李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749.html

(4)
李孟的头像李孟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3年9月11日 11:44
下一篇 2023年9月12日 14:41

相关推荐

  • 林贞峰:初中文化水平的汽修达人

    导语: 初中文化水平的林贞峰,在汽修行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拥有自己的汽修门店,属于双手沾满油污的老牌汽修人。然而,面对电动汽车以及互联网电商对汽修行业的冲击,林贞峰和他的小林汽修店,也走向求变转型之…

    2024年4月10日
    1380
  • 95后运营专家:我被流量推着走

    导读 作为央视《国宝档案》的摄像组长,管理着几十个人的摄影团队。一度认为可以在央视干一辈子的张益铭,突然遇到赞助商撤资,节目直接腰斩,自己也只能从央视离开。在巨大的失落中,他收拾好心情,迅速转型,很快…

    2023年12月30日
    1730
  • 高传振:“高兴”的狮子舞起来

    导读: 生于1984年的高传振,是泰山舞狮的第五代传人。在他小的时候,逢年过节,父辈们总会走街串巷表演舞狮,他也会客串一把“狮头”,开启一年的热闹喜庆。有一次在青岛,他看到舞狮出现在婚礼、开业等场景上…

    2025年4月30日
    200
  • 采访手记:在别人的经历中收获成长

    采访手记:在别人的经历中收获成长 在萧婷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这家位于铜锣湾广场的豆花店进行了采访。可能是晚上的缘故,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食客。在了解完原因之后,我才明白,在商圈,这种…

    2024年3月2日
    00
  • 李子坝梁山鸡背后的女人:被鸡啃了半辈子

    导读: “来重庆不吃火锅,就吃李子坝梁山鸡。”对老重庆来说,这句广告语早已深入人心,出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作为重庆的知名“美食名片”。今年10月,李子坝梁山鸡的制作技艺入选渝中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

    2023年11月14日
    0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