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州:举家闯“瓷都”

景德镇特色的高岭土造就了“瓷都”的盛名,大大小小的瓷器店遍布城市的大小街道,曙光路有一家“正辉陶瓷”开在两个小区中间的临街,人来人往充满了烟火气。

这里不止有精美的瓷器,还有不少瓷器与人的故事。

瓷器与破局

十年前,曾广州(化名)举家从浙江搬来景德镇做起了陶瓷批发生意。

“我一个外地人到江西做瓷器生意,起步困难是正常的。”曾广州介绍说,这条街过去是个村子,后来慢慢才变成了一片商业街。那时因为手里钱不够,租不了中心街陶瓷批发市场的店铺,只能选了位置偏僻的地方,租个小店面,所以生意并不是很好。

改变境况就得先做调研。曾广州一家白天就窝在批发市场,除了学别人怎么做买卖,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解瓷器源头上。

花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她们弄明白了一个事情:现在很多瓷器都是从新厂出来的,新厂出的瓷器样式要新颖些,花样也多些,利润要高些,导致市面上很少有人再用老厂的瓷器了。不过,老厂的瓷器做工要精细、耐用,成本也相对较低。

曾广州:举家闯“瓷都”

破局的办法就在眼前。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还是要用老厂的瓷器。“刚开始,我儿子儿媳天天住在窑厂,我家瓷器全是老厂出来的,开始谁都不会做,请师傅教了他俩,他两个人恩恩爱爱的,一直蛮好的,后面一起又学怎么拉胚,学怎么印胚,还有利胚,晒胚,刻花,画釉……我和我老倌两个人就住在店里,负责联系批发瓷器的客户。”

曾广州住的地方就在店后面,条件简陋:“我和我老倌两个人等着儿子晚上把白天做好成型的瓷罐送来,那时候用的还是人力拉来的,车夫拉到店门口我老倌就把那些大瓶子摆在店门口,然后小一点的花盆花瓶小摆件放在铁架上。”

瓷器有了,但还是没多少人光顾。曾广州回忆说,一天能赚个成本都挺不错了。

为了让生意有起色,曾广州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虽然利润低,但可以让更多批发商知道她们家卖老厂瓷器。

就这样,经历了大半年的惨淡经营,生意逐步有了起色。最忙的时候,曾广州要凌晨就起床,因为有外地的批发商赶来进货,经常要从天还没亮要忙到日上三竿。

曾广州将这个归功于取了个好名字,儿子的名字就叫正辉——正在光辉,意味着以后的每一天的生活都在发光发热:“取的一个好名字,不然那时候真熬过不来。”

说到这里,曾广州的声音有些哽咽,细问之下才知道,生活的重担曾经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是这座充满了烟火气的瓷都,让她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曾广州:举家闯“瓷都”

缘起家庭变故

曾广州是土生土长的浙江农村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视界也窄,每天和土地打交道,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安然。十七岁那年,曾广州嫁到了隔壁村,嫁妆是一只母鸡和两头猪。

因为性格开朗讨人喜,经常帮左邻右舍的忙,在村里有了不错的口碑。不久后生下一个男孩,父亲给外孙取名叫正辉。

生活条件虽艰苦,但小日子过得也挺开心。曾广州细心抚养儿子长大,教导他好好读书,长大要有出息,那个孩子也不负众望地好好读书,考上了县城里最好的初中,高中。

尽管生活也有过大小意外,所幸一家人总是在一起,也没发生过什么大事。到了儿子高考完去了外地上学,老两口才慢慢闲下来,只管做农。

变故发生在儿子结婚后的第三年。儿媳妇生了一场重病,为了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不得已,老两口来到上海,想着能帮衬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段日子里,曾广州一边要照顾生病的儿媳,一边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替儿子分担压力。好不容易借到的钱,没成想竟然被丈夫悄悄挥霍到了赌博上。

那可是给儿媳治病的钱啊。一向孝顺的儿子大发雷霆,父子俩差点打了起来,曾广州后来硬逼着丈夫戒掉赌博的陋习。

巨大的经济压力让儿子产生了辞职创业的念头。一天夜里,曾广州听到儿子和朋友打电话说创业做陶瓷生意,第二天一早拦住儿子,儿子说之前就打听过很多回,陶瓷生意利润高,比上班挣死工资要好。

这个念头就像颗种子种在了曾广州的心底。半年后,儿媳的病情大有好转,生活可以自理了,曾广州就抽空去转上海的陶瓷批发市场,了解了一些陶瓷的知识。

一年后,儿媳的病治好了,曾广州便在儿子的劝说下,举家搬到了景德镇,做起了瓷器批发生意。

瓷器也是见证者

通常情况,批发商一大清早就开着卡车来到店门口,有时是装上成型或未成型足足有两三米高的大花瓶,也有一两个大箱子装满小瓶罐的。

白天里闲下来的时间,曾广州也学会了制作瓷器。她手上拿着一个刻有海浪波纹的瓷瓶:“这是我三年前做的,师傅夸我天赋不错。”

曾广州拿出一张照片,照片是在店里拍的,那是曾广州刚制作完瓷瓶,大笑着炫耀,丈夫则眯着眼睛仔细观察,一脸困惑。

“他不信是我做的,在那里拿着瓶子研究,然后就说他也能做。”曾广州又从房间里翻出一个用手帕小心包裹好的小瓷瓶,做工粗糙了一些。

“老伴就是那之后走的。”曾广州说,生意交给儿子后,老两口回了趟浙江老家,不幸赶上了疫情,“他埋在老家了,我儿子儿媳没见着他最后一面。是我一个人送的,儿子请了人来下葬。”

或许是觉得采访的气氛有些悲伤,曾广州转了个话头,聊起了烧制瓷器的过程:“烧制一件不裂痕,完美无瑕的陶瓷是很费精力的。有时候,等到最后烧制完成,其中十个里只有一个看上去没有任何瑕疵,其余的都或许有些问题。”

说着话,曾广州随手拿起了一个瓷器,式样光滑圆润,掂在手里沉甸甸的,中间画着一个徐徐升起的太阳,在林中被衬起,将整体的白透出别样的画面。

“这是景德镇特色釉——釉灰,开采石灰石然后煅烧,之后又加水成熟石灰,再和狼萁草叠加煨烧,最后就变成碳酸钙,我们就能看到这种白里泛青的感觉。”

如今,曾广州年纪大了,生意主要交给了儿子儿媳,他们联系批发商,自己负责看店:“我老了,该交给他们了,这家店在他们手上一定会越来越好。”

聊到这些,曾广州的眼里充满了光,这里既有过去的生活点滴,也包含了未来的美好希望。

采访手记:

在这之前我没接触过采访,接到暑期体验任务还是蛮头大的,我有社恐,平常不敢跟陌生人交流。要不是曾奶奶满脸的笑容和热情,我还真不敢开口采访。

一共采访了五六次吧,头两次都是曾奶奶在引导我“小姑娘还想问什么”“我再和你说说别的事吧”,后来我就问老师该怎么主导采访,学了技巧后好多了。

不过,这篇文章偏离了任务,老师想要的是商业新闻,我却写成了人物故事,有些惭愧,后面再有这样任务,我努力做到不偏离。

(作者:泰科新采班学员 林静雯  采访、写作指导:李孟)

发布者:李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749.html

(4)
李孟的头像李孟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3年9月11日 11:44
下一篇 2023年9月12日 14:41

相关推荐

  • 蒋瑜:从零到一,“小熊班”的创业之路

    导语: “能够将自己的热爱转化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运,也是推动自己不断前行的内驱力。”蒋瑜,这位重庆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是一所儿童语言培训学校的创始人,他用自己的…

    2024年2月8日
    4760
  • 林贞峰:初中文化水平的汽修达人

    导语: 初中文化水平的林贞峰,在汽修行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拥有自己的汽修门店,属于双手沾满油污的老牌汽修人。然而,面对电动汽车以及互联网电商对汽修行业的冲击,林贞峰和他的小林汽修店,也走向求变转型之…

    2024年4月10日
    1940
  • 一个老牌国营酒厂的重启之路

    导读: 四川泸州江阳曲酒厂始于1856年,作为泸州老牌国营酒厂之一,它曾在七八十年代风光无限。然而,随着市场的变迁,这个陈年老字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国白酒五千年历史,文化与传承不应该被沉沦,于是新…

    2023年12月11日
    00
  • “从i到e” :金牌销售刘海燕的修炼之路

    从凤仪门进入平遥古城,抬眼望去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朱色的门楣与路面的青色石板交相呼应,为街道尽添古韵。再往前走百步,一家名为宝聚源的牛肉铺子就会映入眼帘,今天恰逢周末,客人络绎不绝。 平遥牛肉作为…

    2023年11月7日
    4530
  • 李子坝梁山鸡背后的女人:被鸡啃了半辈子

    “来重庆不吃火锅,就吃李子坝梁山鸡。”对老重庆来说,这句广告语早已深入人心,出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作为重庆的知名“美食名片”。今年10月,李子坝梁山鸡的制作技艺入选渝中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2023年11月14日
    552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