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类作品入围】诈骗无处不在,小疏忽引来天降巨债

诈骗无处不在,小疏忽引来天降巨债

宁夏女子旅游误露身份证信息,被借贷五十

自媒体讯(记者周莹、颜惠婷):“人在家中坐,债从天上来。”8 月中旬,宁夏一女子因外出游玩,误将身份证信息泄露,导致被不法分子利用,被借贷债务高达五十万。

“您好,女士,我们这边是中国建设银行,您名下的贷款,到期该还款了。”

这是今年 8 月 22 日,小小(化名)在工作时接到的一通来电,正是这一通银行来电让小小及时止损。

现在小小回想起来,都是“一身冷汗”。

自己从没有办过建设银行的卡,更别说办贷款。刚接到来电,以为是诈骗电话,但出于财会工作者的谨慎,还是选择去中国建设银行询问。

柜台服务人员告诉小小,在她名下已被办理五十万贷款,而且贷款使用的身份信息就是小小本人。

听到借贷是真实的,而且金额很高,小小以下就懵了。小小依靠仅存的理智迅速报警。银行人员也同时报警了。

警察将小小带回警局做例行问话,并让她签下承诺担保书,明确不是本人借贷。然后让她先回家,后续等通知。三天后,警方通知小小调查结果——今年 4 月,小小与朋友在外游玩,不小心将身份证有个人信息的一面露出,恰巧被不法分子拍照,再通过网上非法手段查到小小的身份信息,在最后就利用小小的身份信息贷款了五十万元。

据截稿时最新消息,警方顺藤摸瓜,已将这个以非法窃取公民信息并贷款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近年来,虽然公安打击犯罪力度越来越大,但不法分子的招数也不断改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自我信息的保护。尤其网络信息混杂,不法分子甚至会利用链接或者小程序游戏,诱导人们点击并窃取信息。

小小说:“因个人疏忽,忙碌了好几天。虽然五十万债务没了,但自己也因没有上班导致被公司解雇。”为此她追悔不及,也提醒大家吸取教训。

记者手记:

2024 年 8 月 22 日,在公司上班的朋友,与颜惠婷同学分享了同事被意外贷款 50 万的消息。

最初,小小迅速到银行,经查验,确认贷款使用的是本人信息,但钱款去向不明,于是银行和小小双方报警。

当时的小小,除了震惊还有恐惧。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缺乏保障,犯罪分子甚至使用了科技手段,因此,人们的财产安全在网络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详细了解事件,经朋友介绍,9 月 23 日,笔者作为学生记者对小小进行了采访。 小小说,“如果警方没有将案件侦破,无法确定 50 万的去向,那这笔贷款将由自己偿还。”立案一星期后,警方循着小小和银行提供的线索,溯源追查,最终破获一起盗窃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

最后钱款有了下落,小小也不必偿还50万贷款了。

发布者:李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901.html

(7)
李孟的头像李孟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5年3月6日 18:30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14:59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