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赔50万,新农人卖橙如何打“翻身仗”

10月28日,来自重庆海关的一组数据显示,重庆外贸降幅目前正逐步收窄,特别是今年1-9月,出口实现了2.4%的增长,这意味着重庆的外贸正在逐步回暖。在这其中,农产品出口数据格外亮眼:1-9月,重庆农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92.9%,增速达到42.3%,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8.5个百分点。重庆农产品出口何以呈现出迅猛势头?又该如何保持这一发展态势?为此,记者采访了巫山的一位“新农人”。他与团队专注于农产品产地供应链的建设,致力于推广和销售重庆优质农产品,尤其是巫山的恋橙等特色水果,助力农产品出山,帮助农民增收。

售卖橙子真的能成为一门好生意吗?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王晨宇于2021年回乡创业,成为一名“新农人”,带领团队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巫山的特色水果。尽管在2022年果子成熟季节,饱满多汁的橙子受到了热烈欢迎,每天成交五、六千单,但销售季结束后,经过测算却发现亏损达50万元左右。面对这一挑战,他是如何逆转局势,打这场“翻身仗”的呢?

开局就赔50万,新农人卖橙如何打“翻身仗”
王晨宇与恋橙

要制定果子标准

       王晨宇是出生在巫山的“90后”,他说自己是一个“巫山娃”,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虽然走出大山到外面去读书让他涨了见识,毕业后从事的是文化出版相关的工作,但是一到巫山橙子成熟季,王晨宇就会在好友圈乐此不疲地介绍自家的橙子。“这估计是每个‘巫山娃’的橙子情结吧,但凡家里有果树的,一到季节都会下意识的宣传家乡橙子。”王晨宇笑着说,巫山有65万人口,从事相关工作的农民就有50万左右,这个“王婆卖瓜”的销售意识早已融入基因了。谈起他为什么放弃文化出版管理工作,回到家乡重拾锄头成为“新农人”,王晨宇说,往文艺点描述呢就是实现晴耕雨读的梦想,往实际点谈就是看到了家乡恋橙的“钱景”。

2021年下半年开始,受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双重影响,王晨宇的文化出版事业不温不火,他开始关注其它“赛道”的机会。

当年的秋冬时节,王晨宇和往常一样回家探亲,与儿时的伙伴相约聚会闲谈。这个季节聊天,总绕不开橙子的话题。一番交流,王晨宇发现,当下由于受大环境影响,村里不少闲散在家的年轻人都在搞直播带货卖家乡恋橙,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老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大家也算是搞得有声有色。看着老家的发小卖橙子这么热闹,王晨宇动了心,也想趁这个恋橙季好好干一番。

作为巫山福田镇为数不多的管理学研究生,大家都认可他的业务水平,尤其是老家的农业龙头企业听说他想卖橙子,立即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加盟。2022年初,王晨宇与他的4名核心成员沟通后,大家一起来到了这家企业,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工作。

“巫山恋橙”是王晨宇老家响叮当的一张水果名片,企业依托这张名片再有电商的助力,每年的业绩也算是可圈可点。然而,王晨宇发现果子的销售缺乏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标准,也没有品牌宣传意识,有着“看天吃饭”的意味。他觉得,“无论是什么产品都要有标准,这样产业才能更好运作;从‘28原则’来说电商占整个产业的总量不超过20%,80%的产品都还是在线下流通,因此光是依靠直播带货是不够的,线下落地很重要。”王晨宇的见解得到了同伴的一致认同。

经过全天候下沉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水果生鲜行情后商讨,王晨宇他们决定,将按照盒马鲜生、沃尔玛、麦德龙等商超的标准对收购的恋橙进行分级,并将果子的成品率作为重要指标:盒马鲜生按克分级,规定180克到230克为橙子的进货综合标准;沃尔玛则以果径分级,规定75毫米到80毫米为他们的综合标准;而在国外市场,按一定的箱规来对产品分级,例如一箱装14公斤,规格可能是48个、56个或64个橙子……

开局就赔50万,新农人卖橙如何打“翻身仗”
工作人员实时监控恋橙品质

“老辈子,现在搞标准化不是给你们增加麻烦,是要摆脱种多少卖多少不稳定的局面,让大家以后照料这些果子更加有盼头。” 在大昌镇马渡村,王晨宇及其团队成员一遍遍向果农介绍,要按标准收购。而面对大家既不懂标准化,也不懂品牌营销的尴尬情景,王晨宇还要不断地给大家吃个定心丸:“别怕,这些都会由专人带领和指导,你们跟着学照做就行了。只要符合标准我们就收果子,即使后面亏损了我们自己承担。”

就这样,十几户果农加入了他们。

赔本赚吆喝长远看就是“赢”

       为了快速促进恋橙销售,王晨宇和团队设计了一种分级销售的模式。除了优质大果按市场定价之外,他们还推出了特惠装的中小果包装,每件5斤重的果子定价仅售9.9元,而且还包邮。他们希望能够借助低价的中小果带来流量,带动整个橙子的销售。根据不同果子情况,他们设定产品SKU(库存单位),并在原有腾讯视频号直播销售渠道之外,开设拼多多、京东等平台店铺,拓宽网上销售平台,风风火火在网上卖橙子。

恋橙上架之后,果然受到了消费者热捧,高峰时期每天都能成交五、六千单,甚至还进入了拼多多柑橘销售榜前三。网友对恋橙的口味赞不绝口,称赞果子物美价廉。一度,这种火爆也让王晨宇很兴奋:“那段时间,很多果农看到我们搞得热闹都想加入我们,有些远房亲戚还在托家里人情关系走‘后门’呢,但是没有符合标准的,我们也没有收。”

就在大家都觉得这次要大赚一笔时,算过账来的王晨宇却笑不出来了——最终发现,他们却亏了50万!

复盘后发现,网上最主要的是中、小果热销,而他们所期盼的大果畅销局面并没有出现。即使不算邮费,中、小果包装9.9的售价,都不够成本。雪上加霜的是,周围的快递站也收散户的橙子卖,他们的快递盒比正规水果商贩的礼盒便宜几毛钱,一走量,累计起来数额就大了。而且,他们的橙子好劣掺卖,只图找快钱,网上扯皮的事情越来越多,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王晨宇他们推广的难度和营销成本,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有时候,增加成本的因素,他们根本想不到。有一次,他们与卡车司机谈好了5000元拉车橙子去其他城市,结果要到目的地了,卡车司机却以稀奇古怪理由涨价至6000元。橙子是鲜果,时间耽误不起,有理都说不通,只有付了这笔“冤枉钱”。这样一来,原本能挣钱的业务,可能就因此而带来亏损。

王晨宇终于明白,商业实操与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最大区别是,教科书上你是站在上帝视角能计算出结果,而实操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来就亏了50万,整个团队都有些焦躁,王晨宇只好站出来安慰大家:前期是要付出学费的,毕竟需要花钱去适应这个行业的规则。做农产品没有什么胜利可言,唯一的就是让现金流不断,持续地经营。

王晨宇意识到,继续按照电商平台为主的模式,会继续赔下去。他们决定要转变思路,除了网络销售,必须要加强线下直销和分销。

于是,他们联系了前期调研市场获取的人脉资源,依托企业的影响力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打通了盒马鲜生、沃尔玛、麦德龙、谊品生鲜等商超销售渠道,并与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建立了联系,搭建果品线下销售网络。经过团队不懈努力,2022年,巫山恋橙销售战最终完成了3000吨的销售任务。

开局就赔50万,新农人卖橙如何打“翻身仗”
恋橙进商超销售渠道

恋橙奋力“出海”跑出“新赛道”

       到了2023年初,因疫情刚解封,橙子市场价格非常好,价格基本上浮了100%。趁着这个良好的势头,王晨宇打算深化果子标准化和品牌化同时,去开拓中高端市场,让他们收购的恋橙避免低价内卷。然而,这次他的想法与当时所在的企业经营理念发生了分歧,大家最终分道扬镳。6月,王晨宇就带领最早的4名核心成员重新组队,重新出发,与合作伙伴成立了重庆耕田而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

如何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被淘汰并增加市场份额,是新团队面临的关键问题。

经过市场调查,王晨宇发现,东南亚地区的柑橘类水果长期依赖欧洲和美国等地的进口。与这些地区的柑橘相比,巫山恋橙不仅品质上乘,还具备交通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将东南亚作为目标市场。“想要出口,必须要有稳定的销路。”王晨宇对团队成员坚定地说。他深知,只有找到可靠的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巫山恋橙的价值。

为了开拓市场,王晨宇和团队积极参加了香港美食展、香港果蔬展等展会。在展会上,他看到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水果,心中充满了紧迫感。他意识到,巫山恋橙必须在品质和品牌上脱颖而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每当与潜在经销商交流时,王晨宇总是充满激情,耐心讲解巫山恋橙的独特之处,希望能打动对方的心。但是,作为新兴品牌,巫山恋橙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相对较低。王晨宇意识到,消费者可能对不熟悉的品牌持谨慎态度,这让他对能否成功打入市场感到不安。

经过多次努力,他们终于成功争取到20余吨的柑橘订单,这一消息令王晨宇兴奋不已。他知道,这不仅是对团队努力的认可,更是巫山恋橙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2024年1月26日,这批“巫山恋橙”在重庆海关所属万州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以陆海联运的方式运往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成功实现首次自营出口。看到货物顺利发出,王晨宇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开局就赔50万,新农人卖橙如何打“翻身仗”
恋橙运往香港

随后,耕田而食团队多次赴港调研,深入了解香港市场的需求和产品交付标准。每一次调研,王晨宇都认真记录市场反馈,努力调整产品规格,并设计全新的包装方案。他希望新包装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能传递出巫山恋橙的独特品质和故事。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磨合和共同推动,重庆耕田而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香港牛奶有限公司于今年8月下旬正式签约。香港牛奶有限公司的生鲜采购团队下达了订单,计划在全港350余家商超重点推介重庆巫山的柑橘产品。王晨宇看着签约文件,心中涌起一阵激动。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对巫山农产品的认可与推广。

文:陈燕
图:受访者提供
指导老师:罗影

发布者:罗影,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389.html

(0)
罗影的头像罗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7日 21:00
下一篇 2024年11月7日 21:48

相关推荐

  • 大男孩煮串串:真诚是最好的生意经

           在榆次一条集聚了各种特色小食但不是很繁华的小巷子里,有一家名叫“大男孩煮串串”的小店。店面不大,60平米,刨去厨房面积,只能容纳28人同时就餐。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店,每天自下午5点营业,…

    2024年2月23日
    2680
  • 刘长根:跳不出“心理陷阱”的修鞋匠

    导读: 城市发展带动新兴行业迅猛发展,很多传统行业逐步没落。修鞋这门传统手艺如今凋零,商场内外遍寻不见,只有偶尔在居民区附近的人行步道上才能“偶遇”修鞋匠。 修的是鞋,补的是体面 “老刘头,补个鞋,中…

    2023年12月21日
    2950
  • 采访手记:在别人的经历中收获成长

    采访手记:在别人的经历中收获成长 在萧婷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这家位于铜锣湾广场的豆花店进行了采访。可能是晚上的缘故,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食客。在了解完原因之后,我才明白,在商圈,这种…

    2024年3月2日
    00
  • 三个农民的商业之路②∣“草根画家”蔡启伦

    导读:    在合川文峰古街内,白塔旁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流动商铺,那里堆满了石膏娃娃,还不时吸引小孩子来画画。本以为与其他摊位无异,但走进后发现,这些石膏娃娃旁边竟然摆放着一幅幅精美的油画。令人惊讶的…

    2023年11月27日
    00
  • 张宪菊:糖炒栗子的“多元价值”

    导读:泰科北门有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小店,没有独特的店名,只有产品名,店门外没有吆喝,也没有新品告示板,但只要一下课,刚出锅的糖炒栗子就会被“一抢而空”。 从泰科北门出发,向西步行约50米,有家学生口中的…

    2024年2月27日
    220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