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时间:2024年3月21日
受访者:张渝湘 2022年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6班学生
采访地点: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北山斋
指导老师:罗影
本期导读:张渝湘,重庆荣昌人,2004年2月出生,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6班学生。自大学以来,她不断向自己的目标靠近,通过积累各类的校园经历和比赛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抗压能力,扩宽看待事物的眼界。当发现自己专业的局限性时,在比赛这条道路上不断努力,次次的崩溃让她冒出过无数个放弃的念头,熬过备赛的黑夜,最终发现学习英语的新视野,内心也变得更坚韧。
一、采访部分
1、问:张渝湘同学你好,先简单的做一个自我的介绍吧。
张渝湘:我叫张渝湘,来自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6班,是重庆荣昌人。
2、问:现在应该是大二了吧,进入校园也差不多是600来天。在学校的这些日子里,让你印象深刻一些事情是什么?
张渝湘:应该是那些忙着部门工作的同时,熬夜准备比赛的那些日子,让我挺深刻难忘的。
3、问:我们具体来说一下,是哪一次的比赛让你印象深刻,大致发生在什么时候?
张渝湘:应该是在大二上的某一个晚上,我在准备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主办的“中外传播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为什么是晚上呢,是因为我目前担任的职务有点多,导致时间不够用,只能利用自己的睡觉时间去参加比赛。利用晚上这个空档时间来进行一个反复的查阅文献,还有去学习如何恰当的造句构句以及成篇。那次比赛忙到了三点多,身体已经很累了,全部的器官都在叫嚣着罢工,但大脑还很清醒的痛苦着,逼着自己继续看,继续构思。想着如果不趁着这个时间做,白天没空,比赛就完不成。由于身体上的痛苦记忆点吧,所以让我印象挺深刻的。
4、问:你现在还能回想一下是在秋天还是在夏天参加这个活动,刚听你叙说,凌晨的时候都还在备赛,那是怎样的一个动力让你在这么辛苦的情况下,还要去参加这次比赛?
张渝湘:去年冬天吧。
5、问:那是怎样一个动力或者契机让你如此的坚持在那个时候一定要参加这个比赛,或者说你那个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实力其实是能匹配得上这个比赛难度的?
张渝湘:因为我大一的时候,智育分+德育分得了年级第一,就想再往更高处爬一爬,于是去找学校里优秀的学长学姐和我其他在985、211上大学的朋友沟通交流,聊完才发现我所获的很多奖项并不能很好的写进简历,社会并不认可,因为我现在的奖状的衡量标准仅限于校园,不具有参考性。所以当我大二的时候,就慢慢开始意识到,长远考虑的话,如果以后我去找工作或是我考研复试,我必须要有自身的一个竞争优势,那么学校里的那些奖肯定是与其他竞争者拉不开差距的,我得拿出一些和其他地区其他高校大学生,在同一个平台竞争,而我胜于他们的竞争点。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加含金量高的全国性比赛。所以我想去坚持做比赛这件事,提高我自己的自身的一个竞争优势。
6、问:在这个备赛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的一些老师或者同学对你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
张渝湘:有两位老师一直在指导我参加各种比赛,孟悦老师和杨芳老师。他们在我每次给出稿件之后,都会很细心的在我的原稿上进行一个批注,提供指导意见,教我怎样去思考这个主题,怎么去构思这个文章。记得有一次。我的参赛文章直接被打回来,让我重新构思,相当于是重写,因为文章底层逻辑框架改变,切入点的变化会导致全盘的一个整改,老师也是很耐心的指导我。总的来说,很感谢老师们,这两位老师给我的帮助还是蛮大的,而且一直在鼓励我,说有什么比赛都可以找他们来指导。她们就很细心很耐心,包括在自己放假的周末时间,也会愿意腾出时间来帮助我,指导我的稿子。
7、问:我想问一下,你为了比赛,你自己私下做的一些练习有多少?还有当时你比赛的一个心情,因为你刚才也一直在说,你还要兼顾很多校内的一些干部工作,你的整个心情有没有一些跌宕起伏的变化,大致跟我们分享。
张渝湘:首先是日常练习,看英美剧、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听英文歌。在比赛和工作之间的一些心理会感觉很压抑,很多时候感觉压喘不过气来了,而且当我拿过第一之后,我很害怕,自身会有压力,感觉会被大家关注着。工作方面也是很多事,现在是班长、部长、社长,甚至有时候想着想着就想摆烂了,想不干了,觉得太累了,真的有点缓不过来的。当很多东西向我堆过来的时候,我一下子无法完全的接受,我会觉得很难受,很压抑,很崩溃,很想哭,甚至我很多时候自己悄悄的一个人在被窝里面哭,哭了很多次,崩溃了很多次。但是一般这种时候我也会有自己的解压方式——自己一个人出去骑自行车。
8、问:但是后面为什么又继续去做?
张渝湘:是因为我有个目标,一是家庭的原因,我觉得爸爸妈妈挺辛苦的,我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家庭的重任,担重任的前提是,我必须要努力变优秀。而且我也希望,在他们还没有很老的时候,我能够有能力去养他们。归结到底的话,我是觉得世俗点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很多钱,让我爸妈过上好日子,就是那种感觉。其次是,我个人的性格就是比较固执,认定要做的任何事情,就想一直认真的做下去,期间有困难和崩溃很正常,我相信自己能够熬过这些时刻,我能坚持,我能克服,这是成长的过程,我必须要经历才能有突破,而且我觉得一直一帆风顺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9、问:我们又来说一下,你为了这个比赛付出了这么多,你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比赛对你们专业的一个意义所在,还有你对英语专业的选择起源于一些怎样的引导和契机呢?
张渝湘:这些比赛对于我们英专生来说的话,就是进入社会门槛的一张张通行卡,英语四六级,专四专八以外,我们需要更多的含金量高的奖状荣誉来证明自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选择英语,一是我对语言学很感兴趣,二是我高中班主任是英语老师,老师人很好,很负责。
10、问:这样的啊,那比赛作为你在学校的长期目标,你通过这次比赛或者是通过这个目标,你获得了一些怎么样的价值和成就感或者叫意义?
张渝湘:首先第一点是对我自身知识的积累,参赛的时候我在赛题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次如果我获奖了,我可以获得更多往前的动力,没获奖我可能会更加的反思自己最近的状态以及自己的知识储备。
11、问:在移通学院的这接近两年的时间,你觉得通过比赛或者是通过学习,围绕着这个比赛,你觉得你成长的最快,就是说你从高中到大学,你蜕变的最快的是哪一方面或者是哪些点,你可以分享一下吗?
张渝湘:从最开始只是盲目的跟着老师走,但通过参加比赛之后,我发现学校里教的知识已经可能无法支撑我去参加这些比赛。所以说通过比赛的话,我可以找到更多的目标,更多自己的一些短板进行一个完善和提高,让我继续的有目标的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直依附着老师讲什么我学什么的那种状态,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12、问:我们就稍微具体展开谈一下,你觉得你最开始高中才进入大学,已经有目标想去备赛这样一个阶段性的变化,通过比赛成长了,那你的弱点和成长点能细细的分享一下是哪方面吗?是翻译、写作、口语、听力是哪一些具体的点吗?
张渝湘:可能首先是自己的词汇量积累,口语能蹦出更多的词语了,翻译也认识更多的单词了,最主要的是对于英语单词有了不一样的体悟。如果直接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可能意思不对,因为一个中文意思它可以对应好几个英文单词。但是一个英文单词的意思其实在特定情感状态中有个动态浮动,很容易出现中文意思和英文单词本身含义不匹配。通过比赛我也会去研究一些字词的,可能要结合一下美国英国他们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一些说话方式来解析这个词儿,用到这个地方它到底合不合适去用,会去斟酌一下。
二、成稿部分
张渝湘:我想成为一名英语老师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我四年级才学上基础的ABC,也正是如此,我对这门新奇的外国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不停的探索学习,在考试中考高分,获得成就感时,也便渐渐喜欢上了英语。
高中时班主任恰好是英语老师,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对英语产生了更遥远的憧憬,所以朝着目标努力,最终来到了重庆移通学院,也如愿的成为了一名英专生。
向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出于从小对老师这份职业的向往,自进入大学的那天起,我便开始不断地鞭策自己,想着扎实的学习专业知识,多多参加完满活动提高自己的管理社交能力,以便于以后职业的需要。
大一的时候,我每次都坐在教室第一排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及时完成。因为想锻炼自己的管理社交能力,所以加了8个学生组织和1个勤工俭学。时不时参加一些校内比赛,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忙起来之后,就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不知觉的,像个陀螺一样不停的转了一年。到了学年末,所有的努力开花结果,我获得了专业年级第一。
从那时开始,之前参加比赛认识的朋友也纷纷报来喜讯,”湘湘,我得了一等奖学金!“”这是第二次第一名啦!”……我打心底的也为他们感到开心。
有了这样的成绩,我还想继续往上爬。于是我就和这些优秀的朋友们一起聊天,聊自己大一参加了哪些比赛,大二的规划是什么,大家都满是沉浸在喜悦当中。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学姐在图书馆值班聊天,学姐对我说的话,让我感觉当头一棒,也顿时醒悟过来。
“湘湘,你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哪些比赛啊?”学姐问道。“就是悠学派里的那些活动呀,还能有哪些比赛呢?”我看着学姐,好奇的反问道。“当然还有啦,你们英语专业的学科竞赛你不知道吗?没去试试?你现在的这些奖对你以后有啥帮助?写进简历能有竞争力?”学姐边说边用手指戳戳我的胳膊,问的问题不停的往我身上砸。说罢,老师便把学姐叫走了,留我一个人在原地发呆。
我顿时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思索了半天才幡然醒悟,嘴里嘟囔道:”好像是哎!”。默默的看着学姐的背影,心理也暗自想道:“不愧是连拿两年年级第一的学姐,想的就是更拔高更长远些。”
备赛阵痛比预期更难熬
被学姐的话点醒后,我开始长远考虑。如果以后我去找工作或是我考研复试,我必须要有自身的一个竞争优势,那么学校里的那些奖肯定是与其他竞争者拉不开差距的,我得拿出一些和其他地区其他高校大学生,在同一个平台竞争,而我胜于他们的竞争点。
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加含金量高的全国性比赛。所以当我一进入大二,便开始着手准备各种英语的学科竞赛。但由于留任的组织偏多,时间也感觉不够用,压力很大。
白天的时间拿去上课和举办活动了,所以只能利用自己的睡觉时间去参加比赛。记得在大二上的某一个晚上,我在准备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主办的外文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
利用晚上这个空档时间反复的查阅文献,学习如何恰当的造句构句以及成篇。那次比赛忙到了三点多,身体已经很累了,全部的器官都在叫嚣着罢工,但大脑还很清醒的痛苦着,逼着自己继续看,继续构思。想着如果不趁着这个时间做,白天没空,比赛就完不成。
看着看着,眼泪啪嗒啪嗒地滴落在本子上、键盘上。耳边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和啜泣声。“我不想看了,我不想写了,我不想参加比赛了,我不想上学了……”关上电脑,躲在被窝里哭了起来。正值冬天,外面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越下越大,寒风刮得树哇哇大叫。不知道哭了多久,终究是没抵住睡意陷入了睡眠。后来也不出所料,因为准备不充分,空手而归,一个优秀奖也没有拿到。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很多次的夜晚都是这样重蹈覆辙,外界的眼光和自我内心的督促让我没有办法停下来。也不知道在放弃这件事情在心里反复横跳了多少次,但一旦状态不对,我就会去江边骑自行车,让冷冽的风将我拉回现实。
为了目标就要一直“滚烫”
十次比赛,五次败。失败的次数多了,好像也没那么难过了,一是习惯了失败,心理已经能承受大部分的失败带来的影响。二是因为比赛落榜,也不至于是完全的一无所获。
进步的最明显的一点是自己词汇量的增加,口语能蹦出更多的词语,翻译也认识更多的单词了。
对于英语单词也有了不一样的体悟。如果直接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可能意思不对,因为一个中文意思它可以对应好几个英文单词。但是一个英文单词的意思在特定情感状态中有个动态浮动,很容易出现中文意思和英文单词的本身含义不匹配。
所以通过备赛我也会去研究一些字词,结合一下美国英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一些说话方式来解析这个英文单词,会思考斟酌,用到这个地方它到底合不合适去用。
隐性方面的深层次也发生变化。从最开始盲目的跟着老师走,无法独立自主的匹配筛选对自己的有用信息。但通过参加比赛之后,我发现学校里教的知识已经可能无法支撑我去参加这些比赛。
而通过比赛,我可以找到更多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一些短板进行完善和提高,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养成了看英美剧、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听英文歌。
比赛的失败于我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因为现在的我经历过太多的失败,内心已然慢慢坚韧起来,知识储备也越来越扎实沉甸甸。因为我知道,失败只是成长的其中一个过程阶段,熬过去便会一点点的慢慢成长,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各个人生阶段都有我们需要过的山,只有不断让自己强大,才能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失败。
三、采后讨论
在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北山斋A101,3名同学组成了本期《我想成为一名英语老师》稿件的学习小组,大家对该稿件的亮点、有待改进等细节内容,展开了分析研讨。
老师:张渝湘这篇《我想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你们阅读后,觉得最大亮点是什么?
邱枫:我认为最大亮点在于她的坚持和不断努力的精神。她从小对英语感兴趣,并一直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同时,她也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
杨晶尧:亮点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的,内容比较清晰
谭诗颖:故事性强,容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和主角日常口语很相像,因为我和张渝湘比较熟悉,有被采访者的特色。
老师:这是一篇人物零基础训练稿件,如果要把这篇采写成《我在书院读大学》,大家现在把自己代入为读者,还想看到哪些细节上的描写?
邱枫:如果这篇文章被改写成《我在书院读大学》,作为读者,我们还想看到更多的细节描写,例如与学校书院更多联系的地方等等。同时,对于张渝湘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我们也很想知道更多的细节,例如她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等等。此外,我们也很想知道她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情况,以及她在书院中的人际关系和友谊。
杨晶尧:细节上没有突出她为当英语老师做了什么事,就只说了她参加很多部门和竞赛
谭诗颖:1.小标题和内容不搭配,故事看起来很凌乱,如果要采写为读大学,需要再次采访;2.过于口语,没有作者自己的语言表述;3.逻辑混乱,看完不知道在写什么 ,明明导读在说比赛,但是正文没写多少比赛内容
老师:现在我们来谈谈这篇稿件,还可以提升的一些地方。
邱枫:这篇稿件还可以提升的地方包括增加更多的情感描写和心理描写,以更好地展现张渝湘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细节,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此外,还可以在文章中增加一些文化背景和知识,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深度。
杨晶尧:提升部分就是可以再具体写一下参加比赛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再加强一下准备当英语老师是如何准备,围绕这个重点突出
谭诗颖:1.使用正确的标题;2.写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主线;3.适当修改,让逻辑更通顺
老师总结:通过采访能感受到,张渝湘是一个感情细腻女生,谈她为学英语拼搏的过程,几度旁听者都哽咽了。同时,也能感受到,张渝湘比其他同龄女生对目标更坚定,估计是这份执着才使她长期保持年级第一,并推荐为市级三好生。加入新采学院近一年的时间,她坦言因为一边备赛专业比赛,一边拓展专业知识,对从高中就热爱的中文写作反而忽视了,等她参加完最近的比赛答辩,将重新投入新采的日常实训中。这篇成稿,她是在凌晨3点完成发送过来的,可以感受到她对新采学院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
文:张渝湘 邱枫 杨晶尧 谭诗颖
图:李晨 罗青
发布者:罗影,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