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感悟 讲困惑 找方法——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召开烟台调研分享会

近日,在敢当书院204活动室,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召开烟台调研分享会。

谈感悟 讲困惑 找方法——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召开烟台调研分享会

首先,带队老师张伟对大家在调研期间的表现,给与掌声和点赞。“3天时间,22名同学,往返1000多公里,辗转于不同城市和高校之间,有时为了赶时间,只能在路边或者车上简单吃几口饭,没有人叫苦说累。这种‘为了共同目标一起拼’的协作感,让团队的凝聚力变得更强,也让我感动!”

谈感悟 讲困惑 找方法——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召开烟台调研分享会

在分享环节,中韩学院的狄佳程觉得,虽然是第一次参与调研,但他收获的不仅是“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更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调整心态、如何与不同的人有效沟通、如何在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次调研让我明白:真正的实践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每一份看似简单的问卷,背后都承载着对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期待。未来,我也会带着这次调研中的收获,更积极地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成长。”

建筑工程学院的陈璐娜第二次参加调研,已经属于队伍里的“老人”,受之前调研可进校的固有思维影响,这次进不去学校之后就有些焦虑。看到其他小伙伴在学校门口就完成了问卷,她才发现死守着“必须进校”的想法,竟成了自设的枷锁。后来,她及时调整心态和想法,放弃“非进校不可”的死脑筋后,调研反而一路顺畅。事后她感慨:原来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自己画地为牢的固定思维。灵活调整方向,反而能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这大概是这次烟台调研之旅,比数据成果更珍贵的收获。

行政管理学院的高紫悦,也是第一次参加调研,但她觉得每一次被接受或被拒绝,都是一次真实的社会互动。这不仅敦促她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让她学会了理解与共情——每个人的选择同样值得被尊重和理解。

远景学院的关惠苗,将此次调研,当做一场“沉浸式学习”。“从泰山的厚重到黄海的开阔,校园的风景在变,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问卷上的每一个勾划,访谈中的每一次交流,都让我懂得:素质教育不是抽象的概念,它藏在课堂的思辨里,在实践的汗水里,更在学生与家长对‘更好成长’的共同追求里。这场调研,不仅收集了数据,更收集了思考——未来的素质教育,唯有倾听更多元的声音,才能真正扎根土壤,向阳生长。”

大数据学院的王正爽,通过这次调研,让他跳出了“学生”的单一视角,学会用更客观、更细致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高校群体。“每一份问卷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青春故事;每一所学校的特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选择。这些真实的声音,远比书本上的理论更有冲击力,也让我对“调研”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它不仅是收集数据,更是搭建一座桥梁,让高校管理者能听到学生的真实需求,也让我们这些调研者,在触摸他人青春的过程中,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行政管理学院的时尚认为,这次调研,锻炼了她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老师和队友的鼓励及肯定,给了她打破困境的力量。“调研不是‘打卡式’的走访,而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的过程。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温度,而要了解他们,就必须走出书本,走进校园,走到学生中间,这样才能触摸到最真实的教育模样!”

谈感悟 讲困惑 找方法——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召开烟台调研分享会

每位同学的发言和感悟,带队老师张伟和薛瑞,都会进行点评与指导。

薛瑞对大家拍摄的视频提出建议:“从大家拍摄的素材和剪辑水平来看,依然不尽如人意。有拍摄经验的同学,成片速度较快,但普遍还存在文案缺乏主题、素材不够、画面质量不高等问题。”薛瑞要求大家在以后的拍摄过程中,要有视频思维,不要按照“就事说事”的方式拍过程,要有策划和文案。拍摄前、拍摄中、拍摄后,以及在剪辑过程中,出境者和拍摄者,都要不断地去沟通交流。

谈感悟 讲困惑 找方法——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召开烟台调研分享会

这次分享会,经过大家的交流和沟通,明确了问题,提出了要求,同时也肯定了成果。大家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为下次做好调研打下了基础。

(撰稿:王璇  指导老师:张伟)

发布者:张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9511.html

张伟的头像张伟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35分钟前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