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素质教育调研分享会——“实践与成长”的生动对话

11月5日下午四点,在泰山科技学院敢当书院203会议室,参与南京调研的22名成员围坐一堂,将14所高校调研走访的步履与心得,铺成了一场关于“实践与成长”的生动对话。

南京素质教育调研分享会——“实践与成长”的生动对话

来自行政管理学院的朱军辉,是第一次参与调研,心中充满了对于完不成任务的焦虑。到达第一所高校时,她不断在心里打腹稿,去询问第一个同学,结果惨遭拒绝,一次、两次、三次后,心情逐渐低落,音量也越来越小,后来在去往南京审计大学的路上,还出现了迷路的意外。

但是看起来沉默寡言的朱军辉,其实自己也在不断总结,“跟陌生同学交流,不能想得太复杂、说得太复杂,后来我把开场的废话去掉,简单明了直接介绍自己的目的,果然愿意配合的同学越来越多。”第二天,朱军辉后来居上,完成的问卷数量甚至一度超过老队员。

郭英嫣也是第一次参加调研,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沟通真的不用怕被拒绝。最初郭英嫣比较紧张,怕开口询问被拒,会非常尴尬,于是一直深陷于这种没由来的担忧中,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收获第一份问卷后,她发现只要态度诚恳,把问卷的用途说清楚,大多数同学都能理解。她对这种善意感到意外,后来想明白——不用预设别人会拒绝,放下顾虑,好好说话就行。“我很感谢此次南京调研,从实践经历里学来的道理,比书本上的知识更接地气,更有用。”

来自淬炼商学院的张欣,已经多次参与调研活动,表现出色,在这次活动中担任组长,但意外在金陵科技学院遭遇了保安盘查。保安将她在食堂拦下,对她的身份及目的表示怀疑,起初张欣内心有点慌乱,但稳定心神后,立刻出示了身份证、学生证,条理清晰地说明调研目的、计划开展的工作,逐渐打消了保安的疑虑。事后张欣总结说,跨省调研,环境陌生,更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面对突发状况,不能自我恐慌,大方说明来意,才能有效地化解误会。而这场特殊的误会,也让她收获了关于冷静、沟通与责任的深刻启示。

李圆圆同样是调研活动的“老将”,但与上一次济南调研的顺利相比,这次调研却让她感受到了挫败,在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保安人员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入校,李圆圆起初只是看着紧闭的校门叹气。门口偶尔有寥寥学生经过,但都是行色匆匆,有好几次,话刚说出口就被打断。后来她转战到附近的地铁口,蹲守经过的同学,逢人便问,不漏一人,嗓子也有点沙哑,最终还是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调研结束后,李圆圆觉得,学校进不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每个人都拥有成长与变通的力量,不能困于原地,而要主动探索解决之道。

对于行政管理学院的牟钰涵来说,这次调研更像是一场充满温暖与成长的旅程。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她偶遇了一位失聪女生,当女生微笑着表达“我听不见”时,牟钰涵陷入尴尬,急忙道歉,但女生全然没有在意,反而主动让朋友帮忙。这份包容与善意像一束光,让牟钰涵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温暖,也学会了更耐心、更细致地与人相处,懂得尊重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这份支持,更加坚定了她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大家的发言,结合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带队老师薛瑞指出,如果被调研学校无法预约或禁止非本校学生进入,那就要灵活应变,在学校门口,公交车站牌,快递驿站等人员集中区域开展调研,“安全问题是底线,不能逾越”!针对大家迟到和时间观念问题,薛瑞建议大家要提高认知,提前规划,要给突发情况和不确定性,留出“缓冲空间”。

南京素质教育调研分享会——“实践与成长”的生动对话

薛瑞还将调研意义从完成任务拓展到感知世界,“调研不只是填完问卷、收集数据,更要带着观察的眼睛与倾听的耳朵,从对比中找差距,学会思考,发现学校和城市之间的异同从而收获比数据更厚重的成长财富。”

(撰稿:孙京辉  指导老师:张伟)

发布者:张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9494.html

张伟的头像张伟
上一篇 18小时前
下一篇 2023年11月16日 10:57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