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川日报实习记(19) 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看着修改后仅有425字的新闻稿。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最核心的信息。如果没有亲身写作实践和现场讲解,仅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新闻,是不会理解一篇新闻稿撰写时竟有这么多奥妙。这次撰写稿件和改稿过程,让我重新梳理了新闻稿写作框架特点:导语交代事件,内容适当描写所见所闻,最后用“据了解”补充背景。
《重庆移通学院暑期调研:相遇荷田 传递乡情》发表于《今日合川》http://www.jrhcw.com/html/2023-07/21/content_52029197.htm -
合川日报实习记(17)“最美应急人”人物专访
相比于学校的学生采访,专业记者的采访过程“快、精、准”,除了本身的采访能力外,还有她整场采访都是围绕着罗洪说的三步采访框架,不会受被采访人的漫无目的讲述的影响。在采访倾听的同时,还要保持自我独立思考。
-
合川日报实习记(16) 戴花村太空荷田深度调研
终于等到何波坐下,我和方刚老师就本次调研主题对他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当我们问道:“‘荷田夜市’为什么取名‘荷田’而不用‘荷塘’?”何波的回答充满了诗意:“因为每个农民的头上都有一片天,心中都要一片田。‘荷塘’虽然唯美,但‘田’对农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原来,戴花村民们起初对何波提出利用响水滩溪谷地带种植荷花是有所顾虑的,害怕付出精力,万一无收,一家老小都没法过日子。所以取名为‘田’背后有着他的良苦用心。
-
合川日报实习记(15)社会新闻稿的写作特点
当晚,我回想白天改稿的经历。虽然我写的稿件内容和刘鑫宇差不多,但是在有很多语句和用词方面都需要去简洁和精练,而这则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文笔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养成的。在往后实习中,我还会遇到更多的稿件撰写,我要吸取今天自我批注稿件时获得的经验,尽快写出合格的专业稿子。
-
合川日报实习记(14)204室无冕之王们的背后
我走出204办公室,走廊的尽头的窗口恰逢落日,余晖洒满两边墙上的报纸。我回想起前阵子网红教师张雪峰对“千万不要报新闻学”的观点而引发的一系列全民争议时,我想:的确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起无冕之王的称呼。至少在那层厚重的滤镜下,还隐藏着多少记者们不为人知艰辛与责任。
-
合川日报实习记(13)实习期中总结
经过四次写作练习,我克服了不会写、不敢写的恐惧。把每次练习当作自我的磨砺。虽然每次写稿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也是解决自身思维、逻辑与表达问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