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类作品入围】拥抱你,慢小乖 ——新叶助残协会心智障碍儿童美术疗愈活动于7月12日在成都市青羊区残联举办

  • 你好,慢小乖

“我今年七岁半了,我的妹妹今年六岁半。我实际年龄是20岁,但是我给自己想的年龄是七岁半。我是06年出生的,我画画已经20年了。我妈妈的生日是3月,我爸爸的生日在12月,我姑姑的生日……”

正在纸上勾勒风景轮廓的李月,突然没有征兆地停下了手中的画笔,轻微抽搐着身体,慢吞吞地对记者说到。

经过一个小时的相处,记者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已经毫不讶异了,而是微笑地点点头,告诉她:“你好棒呀!”

李月是一名心智障碍患者,目前正在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残疾人联合会,由新叶助残协会建立的五彩阳光特殊儿童艺术康复中心接受免费治疗。

所谓的心智障碍(Mental disorder),根据百度百科的官方定义,是指“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常态,同时伴随有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的症状。常见症状有自闭症,孤独症等。”

“当脑构造出现异常、新陈代谢出现障碍,都可能会引起心智障碍,如患者在出生前出现了染色体异常、营养不良。或属于早产儿,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智障碍的现象。此外,如果在出生后患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或者脑部受到创伤,都可能导致大脑发育异常,从而出现心智障碍的现象。当患上心智障碍时,在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心智障碍通常很难治愈,只能通过后天的不断锻炼进行改善,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而在五彩阳光艺术康复中心,这些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绘画和音乐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心智障碍治愈和康复活动。不仅仅是李月,这里还有二十多个心智障碍患者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慢小乖”。

所谓“慢小乖”,就是说的这群心理素质、思维认知、学习能力都很缓慢的,“长不大”的乖巧孩子。

慢小乖们在这里接触志愿者朋友,与他们不能完全适应的外界联系和接触,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通讯类作品入围】拥抱你,慢小乖 ——新叶助残协会心智障碍儿童美术疗愈活动于7月12日在成都市青羊区残联举办

  • 世界那么大,一笔一笔画

2024年7月12日13:30分,由新叶助残协会发起,这里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绘画活动,邀请二十位志愿者陪伴心智障碍朋友们一起画画、唱歌、联谊。该活动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为一探究竟,记者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本次活动。

走进艺术康复中心,一幅幅由慢小乖们创作、挂在墙上的精美画作呈现在了每一个人的眼前。花鸟虫兽,自然美景,男女老少,他们什么都画。这与记者的认知是大相径庭的,在记者的思维里,这群心智障碍的孩子们画出来的画作,也许是千奇百怪的抽象艺术,晦涩难懂。但记者从来没想过,是郁郁葱葱,挺拔的森林、梵高《星月夜》的复刻、美丽女孩的自画像、咧嘴微笑的佛祖……

【通讯类作品入围】拥抱你,慢小乖 ——新叶助残协会心智障碍儿童美术疗愈活动于7月12日在成都市青羊区残联举办

志愿服务开始之后,志愿者和心智障碍朋友都聚在大厅,大家轮流做自我介绍。今天现场有15位慢小乖,他们衣着整洁,统一穿着印着画室logo的围裙,等待着做自我介绍。有的慢小乖静静地站在那里,看起来与常人无异;有的慢小乖站着,身体止却不住地摇晃抽搐,或者偶尔微笑;也有慢小乖们隔绝了外界的声音,在自言自语,亦或者兴奋地跑来跑去……

慢小乖们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人羞涩腼腆,或热情大方,也有部分人说话含含糊糊,前言不搭后语。他们费力或者自然地开口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记者注意到,很多慢小乖都有共同的爱好:画画和唱歌。

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无差别地融入了人群里。

自我介绍完毕以后,每一位慢小乖都分配到了一位或者两位志愿者,开始共同绘画,也开始了记者和慢小乖的近距离接触。

画室的颜料柜,有一张小小的字条,上面写着:“世界那么大,一笔一笔画。”

  • 有点迟缓的普通人

记者分配到的心智障碍患者叫胡雨馨,她喜欢把一句话重复很多遍、问一些很有新意的问题:比如你会飞吗?你会魔法吗等等……也会突然不搭理人,或者偶尔神志不清,但她可以进行基本的手机操作、懂得画画的基本逻辑、会给人起外号:说记者长得很像鹿晗、白浅……

她也很在意记者是否能够参与进绘画的过程,反复希望记者能够去尝试绘画。她的画画过程并不专注,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和记者交流沟通上。后来听画室负责人说,她是把记者当成了她新认识的,很好的朋友。

在联谊活动上,每一位慢小乖都要一起上台,一起做一个手势舞表演,胡雨馨却不愿意去,她告诉记者:“这些舞蹈是音乐治疗的方式,我不用去啊,我是正常人。”

曾廖莹是一位很厉害的画家,她在绘画的过程是极其专注的,她说自己喜欢“抠细节”,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没处理好的细节。自己画一幅画一般要十几天,只有这样画的出来的画才是完美的。

“我喜欢画小动物,昆虫,我在画画的时候就特别开心。你看,这个猫就是我画的,还有那个龙,我属龙,所以就画了龙……”当记者和她交流时,她兴奋地和记者分享关于她自己的兴趣,“我在家喜欢拍抖音短视频,打非洲鼓。我也要画画,我只要一画画就仿佛世界里没有别人了。但是我画画比较随心所欲,不太在乎技巧,因为我都全忘了。”

说到这里,曾廖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画室的“慢小乖”还有在特奥会拿过游泳和溜冰金牌的诚诚、喜欢看军事新闻,“嘲笑”朋友看动画片的王晨晖、用口琴能吹很多首曲子的李畅然、有花了一年时间,每三个月就去给自己喜欢的树拍照,最后画成了四幅大树四季图,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棵树的李文娟……这些心智障碍儿童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喜欢与人分享和结交朋友,一直和外界保持着积极的联系。

【通讯类作品入围】拥抱你,慢小乖 ——新叶助残协会心智障碍儿童美术疗愈活动于7月12日在成都市青羊区残联举办

他们把不用做的全做了

在志愿活动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活动负责人在忙前忙后的指挥和服务,她叫得出来每一位慢小乖的名字。志愿活动结束后,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她说:“其实我不是这里的负责人,我是家长志愿者,因为我自己的孩子也是自闭症,在这里接受治疗,所以我身为家长就经常过来照看孩子,就当了志愿者去帮助他们。这里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志愿者。”

在记者表示对她辛苦付出的敬佩时,她又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并不辛苦,这个画室的负责人杨艳女士和新叶助残协会的创始人才真的辛苦,她们真的是全身心地投入了对这群孩子的帮助和治疗上。这里的每一位孩子接受治疗都是免费的,不收任何一分钱。协会组织收到的补助津贴不多,实在不够支持正常运转,她们就自己掏钱来把这个协会办起来。”说到此处时,家长志愿者收起了笑容,带着严肃又感动的语气看着记者开口说到,“所以他们真的是很辛苦很了不起,他们真的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真的算不了什么。”

家长志愿者表示,从听到孩子患上自闭症,到现在孩子到这里接受美术和音乐治疗,最后自己加入协会,认识每一位慢小乖,她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泪水。

“这里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地方。”另一位画室服务的长期志愿者说到:“我们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特殊群体来对待,他们就是正常的人。所以我们对他们也是用正常人的方式去对待。比如我们志愿活动刚开始杨会长就和你们说的,可以推开他们,和他们保持友好的距离。要对他们耐心细心,但是也要在该拒绝的时候拒绝。你看我刚刚让你不要帮她(胡雨馨)洗调色盘和画笔,让她自己去做(这些事),让她自己自力更生,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不要因为他们有点不一样,就对他们完全的包容。”

谈到画室里的画,她说:“这些孩子的每一幅画都是接受出售的,他们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和同情,他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有尊严的钱。”

 

“有些孩子刚开始接受治疗的时候症状可比现在严重多了,智力发育迟缓,完全控制不了情绪,会撞墙、自残什么的。”提起在这里变化的过程,家长志愿者充满了欣慰,“他们到现在真的已经康复很多了。你肯定也发现他们好多人其实思维和沟通是和我们没有区别的。虽然学一件事情可能要学好几个月,但是他们都学得会。好多孩子现在可以自己坐车回家,生活基本自理,甚至还有孩子学会了办公软件。”

在联谊活动上,所有志愿者和慢小乖们坐在一起,慢小乖们在腿中夹起了非洲鼓。音响响起了《天天向上》这首歌,胡雨馨迫不期待地拉起了记者的手,准备教记者打鼓。

“我们天天向上不慌不忙,天天向上散发着光……”音乐响起,房间里传来了并不协调地轰隆隆的打鼓声,慢小乖们重重地敲着非洲鼓,唱起了歌。

打鼓的时候,胡雨馨一直很兴奋,她看着前方,跟着音乐节奏摇着头,露出大大的微笑。

此时是下午四点半,画室外的阳光透过了窗,照进了画室。

画室里挂着曾廖莹的一幅很大的画,是一只很美丽的蝴蝶,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扇动翅膀飞起来了。这幅画的名字叫《在春天里化蝶》。

是的,春天从来都不会结束,永远都有人,在春天里化蝶。

【通讯类作品入围】拥抱你,慢小乖 ——新叶助残协会心智障碍儿童美术疗愈活动于7月12日在成都市青羊区残联举办

纸上长满春天——关于《拥抱你,慢小乖》的采写手记

这次对新叶助残协会心智儿童美术陪伴活动进行的采访,感受颇多,整理成此手记,慢慢梳理。

采访的准备过程并不太顺利,了解到本次活动之后,我是直接跟负责人提出了采访申请,但是她以会妨碍到公益活动的运作拒绝了我,所以我后来以陪伴志愿者的方式加入了活动,边工作边进行采访。

在采访准阶段我查证了很多相关信息,采访问题也改了又改。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困难,不如说是非常小心翼翼,因为没有与心智患者接触的经历,我很害怕自己的某一个举动,让他们觉得不适应和应激,但是索性在采访过程没有意外发生。而且在采访过程里我为了能拿到更加自然的回答,并没有和他们面对面坐着进行正式采访,这样会让他们害怕,于是我在陪伴他们画画的过程里,边和他们聊天,偷偷地就把我的采访问题问出来了,他们也很自然地回答我,尽管可能言语不太通顺,但是已经足够了。

让我稍微惊讶的是很多受访者其实一点都不害羞,大大方方地回答我的问题。我有问过其中一位受访者曾廖莹:“与人交谈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她告诉我她很开心有人陪她一起聊天一起画画,她觉得很热闹。

听到这里,我很开心也很欣慰,有这样的一个公益机构,通过音乐和美术,治愈着这群孩子,让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更多的色彩和声音。他们也许不太会主动与人接触,所以这样的美术陪伴活动显得很有必要,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更大的世界,结交更多的朋友。

本篇新闻的写作出发点有一个关键词,“过程”。我在采访中格外关注现场的一些过程:心智障碍患者的绘画过程:他们的绘画想法与逻辑、负责人引导他们画画的过程,以及整个活动的流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很多重要信息,成为写作此篇新闻的重要素材。

这次采访给我带来了很多新鲜体验和感动,写下此篇新闻,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心智障碍患者,多多理解和爱护这群“有点迟缓的”普通人。

“世界那么大,一笔一笔画。”

发布者:李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753.html

(26)
李孟的头像李孟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18:22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18:31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