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3日上午8:40时,我跟随刘冰凌前往合川区政府,对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雪松主持召开的“区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进行采访。
我们提前20分钟到达,为本次采访做好准备。放置录音机,以及拍摄设备,准备好本子和笔,等待会议开始。
等待期间,刘冰凌将本次会议的会议流程和会议议题发给我,让我以新闻的角度去评判,哪些议题会是今天的重点议题,以及本次新闻应该从哪些议题角度写。我打开她发给我的图片,一看,我有些震惊,竟然有16个议题。当即问:“这场会议要审议这么多议题吗?”
“对的,你看看你认为哪些是今天新闻的重点。”
我看着那16个议题,脑子混乱,无法区分那些是重点,甚至认为全是重点。我向刘冰凌表达了我的想法。她说“确实,这些议题都很重要,涉及民生、生态以及企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但是对于新闻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是新闻。”
这让我想起顾问孙善清曾说过,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就要学会抓住新闻点以及新闻背后的本质。
刘冰凌继续说道:“1、15和16这几个序号的议题会是今天写新闻的重点。”
我依据序号重点查看这几个议题,分别是:安全灾害和自然防治、财政运行和向上争资、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我正打算询问为何这三个议题会是今天的重点,以及是否只需要重点记录这几个议题的内容即可时,会议开始了。这个疑问卡在那里如鲠在喉。
会议9时开始,共16个议题整整讨论了三个小时,直到中午12点方才结束。本以为每个议题开会时间应当相差不大。但是第一个议题开了近两个多小时,而后面剩下的15个议题匆匆带过,仅用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回报社途中,我按捺不住心中疑问:“为何会前您说这三个议题会作为重点?为何后面15个议题讨论时间那么短?”
“为何选这三个议题我也不知道。这是报社领导和编辑讨论后根据当下热点进行预判的。这三个议题都不太好写。并且,有时也会根据会议现场领导批示临时改变选题,因此会议中每一个议题都要认真听,仔细记好笔记。”
这时,我才明白开会前明明已经确定了新闻议题,为何还要将其他议题记得那么认真仔细,原来是为了防止领导临时改变决定。
接着,她又说道:“后面开会时间短是因为它们和第一个议题的性质不一样。第一个议题是听取汇报,相关单位都要依次汇报最近情况,区长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因此时间较久。后面15个议题是审议和书面通报,审议是对议题方案进行表决,是否同意。书面通报只要汇报情况,所以时间相对短些。”
我这才明白,原来区常委会议上领导讨论问题有这么多讲究。
回到报社,刘冰凌直接打开电脑,发给我“区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文件,然后说:“这是上次常委会议新闻,你可以按照这个格式和内容形式试着写今天会议的新闻稿。”
我想着之前会议都有会议详细资料,我以为这次也有,但刘冰凌告诉我,常委会议没有资料,只能靠自己会场上记录的笔记。
我将第一段会议基本信息写完,然后根据自己会议上的笔记内容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发现后面无从下手。我平时很少看时政新闻,对于政治方面术语也不了解,这些议题的重要性也想不明白。写这篇新闻稿对我来说十分艰难。我看着刘冰凌正在认真写稿,也不好意思打扰,只能认真揣摩她发给我的上一次常委会议新闻稿。
一小时后,刘冰凌已将上午的稿件完成,发给编辑审核。无论是文从字顺、出稿速度,还是提炼重点,我都有很大差距,可谓望尘莫及,需要不断学习。
不久编辑发来终稿。刘冰凌将稿子打印出来,拿着稿子,一句一句跟我讲新闻该如何撰写。
“我们这次一共有三个议题。第一段导语部分,要概括这三个议题。后面分三段写,每段一个议题。第二段写第一个议题‘2023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这里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方面的重要指导。记住,写的时候要注意区长讲话内容,进行总结。第三段和第四段的两个议题有点难。要结合近期国家对重庆以及合川的政治问题、政治导向来写……”
她讲完,我发现自己知识盲区太多了。原以为只是不了解政治常用词语,现在发现对成渝“双圈”建设、陆海新通道建设、渝西一体化、“两主四特”产业体系、“三服务”等政策几乎都不了解。这些内容区长在会议上没有明说,而是记者通过会议内容延伸出来的。我觉得,如果我来写今天的新闻稿,根本写不出她这样有深度内容。看着刘冰凌不过比我大四五岁的光景,可是经历和阅历都比我强出许多。
晚上躺在床上,回想今天在报社实习的经历,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首先要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社会热点,或是文学读物,所谓开卷有益,只有多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懂得透过现象去洞察事物背后的本质,并学会归纳总结以及寻找新闻角度。当然,还要锻炼迅速撰稿的文字能力。(文:匡芙蓉)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