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日报实习记(12)参加区政府常务会议

第一次参加区政府常务会议,看到那些只能在报纸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画面,我被震懵了,这才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首先要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社会热点,或是文学读物,所谓开卷有益,只有多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懂得透过现象去洞察事物背后的本质,并学会归纳总结以及寻找新闻角度。当然,还要锻炼迅速撰稿的文字能力。

2023年7月13日上午8:40时,我跟随刘冰凌前往合川区政府,对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雪松主持召开的“区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进行采访。

我们提前20分钟到达,为本次采访做好准备。放置录音机,以及拍摄设备,准备好本子和笔,等待会议开始。

等待期间,刘冰凌将本次会议的会议流程和会议议题发给我,让我以新闻的角度去评判,哪些议题会是今天的重点议题,以及本次新闻应该从哪些议题角度写。我打开她发给我的图片,一看,我有些震惊,竟然有16个议题。当即问:“这场会议要审议这么多议题吗?”

“对的,你看看你认为哪些是今天新闻的重点。”

我看着那16个议题,脑子混乱,无法区分那些是重点,甚至认为全是重点。我向刘冰凌表达了我的想法。她说“确实,这些议题都很重要,涉及民生、生态以及企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但是对于新闻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是新闻。”

这让我想起顾问孙善清曾说过,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就要学会抓住新闻点以及新闻背后的本质。

刘冰凌继续说道:“1、15和16这几个序号的议题会是今天写新闻的重点。”

我依据序号重点查看这几个议题,分别是:安全灾害和自然防治、财政运行和向上争资、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我正打算询问为何这三个议题会是今天的重点,以及是否只需要重点记录这几个议题的内容即可时,会议开始了。这个疑问卡在那里如鲠在喉。

会议9时开始,共16个议题整整讨论了三个小时,直到中午12点方才结束。本以为每个议题开会时间应当相差不大。但是第一个议题开了近两个多小时,而后面剩下的15个议题匆匆带过,仅用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合川日报实习记(12)参加区政府常务会议

回报社途中,我按捺不住心中疑问:“为何会前您说这三个议题会作为重点?为何后面15个议题讨论时间那么短?”

“为何选这三个议题我也不知道。这是报社领导和编辑讨论后根据当下热点进行预判的。这三个议题都不太好写。并且,有时也会根据会议现场领导批示临时改变选题,因此会议中每一个议题都要认真听,仔细记好笔记。”

这时,我才明白开会前明明已经确定了新闻议题,为何还要将其他议题记得那么认真仔细,原来是为了防止领导临时改变决定。

接着,她又说道:“后面开会时间短是因为它们和第一个议题的性质不一样。第一个议题是听取汇报,相关单位都要依次汇报最近情况,区长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因此时间较久。后面15个议题是审议和书面通报,审议是对议题方案进行表决,是否同意。书面通报只要汇报情况,所以时间相对短些。”

我这才明白,原来区常委会议上领导讨论问题有这么多讲究。

回到报社,刘冰凌直接打开电脑,发给我“区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文件,然后说:“这是上次常委会议新闻,你可以按照这个格式和内容形式试着写今天会议的新闻稿。”

我想着之前会议都有会议详细资料,我以为这次也有,但刘冰凌告诉我,常委会议没有资料,只能靠自己会场上记录的笔记。

我将第一段会议基本信息写完,然后根据自己会议上的笔记内容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发现后面无从下手。我平时很少看时政新闻,对于政治方面术语也不了解,这些议题的重要性也想不明白。写这篇新闻稿对我来说十分艰难。我看着刘冰凌正在认真写稿,也不好意思打扰,只能认真揣摩她发给我的上一次常委会议新闻稿。

一小时后,刘冰凌已将上午的稿件完成,发给编辑审核。无论是文从字顺、出稿速度,还是提炼重点,我都有很大差距,可谓望尘莫及,需要不断学习。

不久编辑发来终稿。刘冰凌将稿子打印出来,拿着稿子,一句一句跟我讲新闻该如何撰写。

“我们这次一共有三个议题。第一段导语部分,要概括这三个议题。后面分三段写,每段一个议题。第二段写第一个议题‘2023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这里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方面的重要指导。记住,写的时候要注意区长讲话内容,进行总结。第三段和第四段的两个议题有点难。要结合近期国家对重庆以及合川的政治问题、政治导向来写……”

她讲完,我发现自己知识盲区太多了。原以为只是不了解政治常用词语,现在发现对成渝“双圈”建设、陆海新通道建设、渝西一体化、“两主四特”产业体系、“三服务”等政策几乎都不了解。这些内容区长在会议上没有明说,而是记者通过会议内容延伸出来的。我觉得,如果我来写今天的新闻稿,根本写不出她这样有深度内容。看着刘冰凌不过比我大四五岁的光景,可是经历和阅历都比我强出许多。

晚上躺在床上,回想今天在报社实习的经历,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首先要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社会热点,或是文学读物,所谓开卷有益,只有多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懂得透过现象去洞察事物背后的本质,并学会归纳总结以及寻找新闻角度。当然,还要锻炼迅速撰稿的文字能力。(文:匡芙蓉)

发布者:方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4494.html

(0)
方刚的头像方刚重庆移通学院
上一篇 2023年7月16日 14:35
下一篇 2023年7月18日 16:20

相关推荐

  • 采访手记 | 热爱与坚持:蔡启伦的油画人生

    这是我第二次走出校门采访校外的商业人士,这次的采访对象是“草根画家”蔡启伦。 在罗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展开了逻辑清晰的提问。蔡叔叔用细腻的言语,将自己从过去到现在所经历的“油画之路”如数家珍地讲述给我听…

    2023年11月28日
    2050
  • 习作集粹:新采学院教学纪实——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5月10日,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学生陈羽雁参加完学校与合川融媒体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后,第一时间就把新闻稿写完,交给了老师,并上传给了学校新闻中心。看到稿件发表出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很高兴。 然而,当天…

    作品展示 2023年5月18日
    2950
  • 学生媒体作品展(1)35.63亿元!1至5月我区这项产值增速全市第一

           学生贺钰媛是我院派出在《合川日报》实习记者,她参与《35.63亿元!1至5月我区这项产值增速全市第一》新闻采写,并刊发于7月11日《合川发布》。报导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0fYOIzHuofrN-6c16x9GkQ

    2023年7月12日
    1680
  • 合川日报实习记(20)“最美应急人”人物撰稿

    王灿还标红了“张丹丹向附近药店购买酒精”当时问我:“你读这一句,和‘张丹丹赶紧跑到旁边的药店购买酒精’有什么区别?”
    “感觉后面的更加紧急。”我立刻回答。然后似有所悟,又退回到自己的文本上在心里将两句话反复对比琢磨。药店原本就在附近,走过去,和赶紧跑过去,体现出张丹丹救人的责任性和故事紧张度都有着天壤之别。而王灿仅仅加了一个“赶紧”的形容词,和一个“跑”的动词,就使这句话感染力得到大大提升。若将这种炼字能力运用在全文中,文章就会更加紧凑和富有张力。
    《最美应急人 | 张丹丹: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发表在《合川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B7PDfQpJDbYFdLd8skeKMg

    2023年7月29日
    1670
  • 我在书院读大学:从“破产”开始的成长

    导读:         翟昕怡,女,汉族,2001年4月生,山东济南人,淬炼商学院会计专业1班学生。满怀信心冲进赛场,灰头土脸地破产退出,这让翟昕怡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永远也不可能见彩虹。成功必须先有失…

    2023年4月22日
    3110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