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类作品入围】烟卡热潮正风靡,隐形危害需注意 

“我喜欢玩烟卡,烟味很浓,可以闻味道。”

8月12日下午四时,重庆市南川区博翔誉峰小区一单元楼下,四个小男孩围坐在地上在玩烟卡。

“有些厉害的小孩儿直接进店里面去买烟来做烟卡,有些在街上捡空烟盒子把上面撕下来折烟卡。烟越贵,烟卡等级越高”

近段时间,青少年群体之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集卡热潮,男孩们正沉迷于收集烟卡。据了解,烟卡是由香烟外盒顶盖的厚纸张折叠而成,而烟卡游戏则是把烟卡扇动翻面来赢取。而这些烟卡正在占据小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成堆的小孩儿在地上坐着或者趴着玩烟卡,向陌生路人索要烟盒,甚至在垃圾桶里寻找空烟盒来制作烟卡。

在隆化一小就读的小学生龚皓辰反映,周围同学基本上都在玩烟卡,甚至有些女同学都在带动下玩起了烟卡。而烟卡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却带着巨大的隐形危害。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烟草专卖法》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出售香烟,未成年人也禁止吸烟。虽然烟卡这一玩具不属于香烟,但烟盒上还是带有浓烈的烟草气味,而烟卡的等级分层也荼毒着青少年的心智,催生着攀比心理,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北京市控烟协会在6月30日的声明中强调,“烟卡”实际上成为了烟草信息传播的一种隐蔽手段,使得小学生过早地接触到烟草品牌,这可能不经意间激发出他们对吸烟的好奇心。同时,为了收集这些“烟卡”,部分学生不惜在街头搜寻被遗弃的烟盒,甚至翻遍垃圾桶寻找,这样的做法极易使他们受到细菌的侵害。因此,协会呼吁应对“烟卡”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

另一方面,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儿童具有较强的群体行为模仿心理,搜集“烟卡”虽是他们探索与游戏的一部分,但这种卡片背后的商业属性却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相关品牌的熟悉度,并可能诱导消费,这一现象应引起社会更广泛的注意和警惕。

 

采写手记

在撰写这篇关注烟卡对青少年潜在影响的新闻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位记者的责任感。烟卡作为一种集换式卡片,它的普及率让我惊讶。我采访了正在玩烟卡的小男孩,玩过烟卡的小男孩,小学门口附近的小卖部,以及玩烟卡小孩的家长,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收集这些卡片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家长却因为没有看到烟卡背后的隐患而对此事件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这次报道的准备使我深入了解了烟草广告的隐蔽策略以及它如何利用年轻人的兴趣点和消费心理。更让人忧虑的是,这种烟卡的流行可能对未成年人将来的吸烟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这次采写经历,我更加坚信媒体的力量和责任。我们不仅要报道事实,更要揭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唤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家长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无烟的青春环境,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的危害。

发布者:李孟,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8813.html

(4)
李孟的头像李孟泰山科技学院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19:32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19:36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我在书院
读大学
我在书院<br />读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