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思维培训课程。杜公英老师以《我在书院读大学》系列视频的制作为依托,以“从文字到视频”为主题,引导学生打破媒介壁垒,走进影像表达的多维世界。

本次课程聚焦“创意表达与思维转化”,采用“理论讲授+现场实操”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从文字脚本到视频画面构建的基本认知,培养其媒介转换能力与视觉叙事思维。课堂一开始,杜老师以“如何让画面说话”为切入口,从创意思维的角度讲解视频语言的基本逻辑:分镜头设计如何承载故事节奏,镜头语言如何传达情绪,视觉呈现如何增强叙事效果。
“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的平面逻辑里,视频创作更需要的是立体化思维、画面感知力和细节构想力。”杜老师结合学生采访脚本逐一拆解其背后的视觉思维结构,引导学生从“写作者”转变为“构建者”,在头脑中重构画面节奏与叙事线索。
进入实践环节后,课堂气氛愈发热烈。学生们围绕自己此前完成的采访稿件展开头脑风暴,设想脚本转化成画面时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在杜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一个个问题:“这句话的画面应该怎样呈现?”“如果要表现情绪的变化,镜头该怎么推拉?”教室里不时响起低声交流与灵感闪现的声音,一幅幅生动的“脑中分镜”正在生成。
“这堂课让我意识到,创作并不止于写好文字,真正的挑战是在脑海中建构完整的视觉逻辑。”参与课程的学生皮梦欣在课后分享时说道,“每一个镜头的设想,都是我们思维转化能力的体现。”
此次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视频制作的理解力与操作感,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多元思维的潜能。通过“从文字到视频”的转化训练,同学们逐渐明白了——写作不只是为了写,而是为了更好地被“看见”;视频也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内容的再诠释。(文/黄继英)
发布者:杜公英,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