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时间:2024年3月20日
培训主题:以“杨军:转折从掌声开始”为例,谈心理活动细节和动作细节
指导老师:翟亮亮
一、讨论:大家找找文章中的心理活动描写
张彤:“下课后,我走到操场的角落,心里有些茫然:要设定一个怎样的主题?爱情?历史?科幻?好像自己都不擅长。思考了很久,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关爱盲人的公益广告。这个主题很正能量!有了目标,我就开始创建角色、设定场景和创建冲突。这个过程有很多困难,盲人与普通人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他们依赖听觉、触觉和嗅觉来感知和理解环境,我该怎么准确捕捉他们的生活方式?”这部分是心理活动描写。
老师:描写了什么?
张彤:描写杨军在拍摄视频时的困惑。
老师:是的。在杨军接到拍摄视频的任务后,心里面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是兴奋?还是慌张?通过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们便能知道杨军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困惑的,是不知道拍摄什么类型的素材的。
马萌萌:“我有些懵,想了一个上午,在心里反复盘算着怎么才能跟老人聊起来。和老师、队友交流后,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一是我上来就提问,他们不知道我是干嘛的,会有戒备心;二是我提的问题不够有针对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很难去讲。”这部分是心理活动描写。描写杨军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老师:是不是一种反思?
马萌萌:是的。
老师:这部分描写杨军在面对问题时的一个心理反思,他在琢磨跟老人聊不起来的原因,通过反思,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
徐睿超:“第二天冷静下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太情绪化了。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不能就这么放弃。情绪化?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文章也很情绪化,我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整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也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立场。”这部分是心理活动描写。
老师:具体描写了他心理怎样的一个活动呢?
徐睿超:情绪化
老师:这部分其实在描写杨军冷静之后的一种反思,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不能就这么放弃。进而,想到自己写的文章很情绪化。
二、讨论:大家找找文章中的动作细节描写
马萌萌:“有一天,我正在校园里散着步,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杨军同学,我是李孟老师,你的稿子获得了冬奥会征文比赛的一等奖。”我一下愣住了,好一阵才醒过神,恨不得大声喊出来:我获得了一等奖!”这部分是动作细节描写。
老师:动作有哪些?
马萌萌:愣住、醒过神、喊出来
老师:对的,这几个动作都是在表现杨军得知获奖消息后的惊讶。
王化省、徐睿超:“我已经快要抓狂了。经常,时间到了凌晨,周围的世界陷入了深深的寂静中,我却还坐在荧光闪烁的电脑面前发呆。我一直在努力,但总感觉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自我怀疑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刺入我的内心深处,这种痛苦的感觉让我变得烦躁不安。有一瞬间,我暴躁地把电脑一合摔在床上,脑中不由自主地开始编造一系列放弃比赛的说辞。”这部分是动作描写。
老师:描写了什么?
王化省:通过坐在电脑前发呆,暴躁地把电脑一合摔在床上,表现杨军想放弃比赛。
老师:是的,其实这部分除了动作描写,也有一定的心理描写,表现他写稿子时的烦躁情绪,想放弃比赛的念头。
张彤:“我需要了解人们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人才、生态、乡风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但社会采访毕竟与校园采访区别很大,我抓住一切空档学习采访知识,看专业记者的采访视频,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这部分是动作描写。
老师:哪些动作?
张彤:学习采访知识、看采访视频
老师:是的,通过这些动作,去表现杨军为社会采访做的准备。
- 老师总结
叙事细节是指那些能够描绘场景、人物和情节的细微之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而是能够激发读者想象力的元素。通过细节描写,我们可以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发展。
在故事中穿插一些细节描写,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有趣,增加故事的张力。细节描写不仅能够提供额外的信息,还能推动故事的发展,增加冲突和悬念,使读者更加期待故事的结局。
叙事细节可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节有很多种类,比如咱们今天讨论的心理活动细节和动作细节,通过这些细节,能让人物更加立体,也容易让读者与他们产生共鸣。除了心理活动细节和动作细节,还有语言、人物外貌、场景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我们会逐个跟大家讨论。
(录音整理:徐睿超 照片:张彤)
附:
杨军:转折从掌声开始
导读:
杨军,男,山东临沂人,1999年10月出生,智能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级学生。初到泰科,杨军没有目标、没有激情,整天浑浑噩噩。戏剧节上的掌声和冬奥会征文比赛的获奖,让他重获自信,找到了方向,进而有了不断改变自己的努力。
高中时期,我的成绩一般般,是最容易被老师遗忘的一批人,没有人在乎我其他方面的潜力,我真的一点自信都没有。而高考的打击,又让我变得沮丧,感到人生失去了意义,找不到前行的动力。因而,来到泰科,我对自己和这个学校都没有任何期待,没有目标、缺少激情,整日里浑浑噩噩,对一切都显得格外冷淡。
五颜六色的黑
刚进泰科时,当我看到大家满怀激情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时,内心也很羡慕,想着自己要是能那样自信就好了。
大一初次接触电影鉴赏课,老师要求分组拍摄一段视频,我被指定为小组长。那一刻,我面红耳赤:就这样草率地成了组长?
下课后,我走到操场的角落,心里有些茫然:要设定一个怎样的主题?爱情?历史?科幻?好像自己都不擅长。思考了很久,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关爱盲人的公益广告。这个主题很正能量!有了目标,我就开始创建角色、设定场景和创建冲突。这个过程有很多困难,盲人与普通人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他们依赖听觉、触觉和嗅觉来感知和理解环境,我该怎么准确捕捉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开始在网上翻阅资料,看视频记特点,还亲自体验为盲人而做的游戏,仔细感受盲人的日常生活。最终,我设计了一个剧情:一位年轻的盲人女孩,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努力寻找自我价值。
经过认真的编排,我创作的话剧《五颜六色的黑》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称赞。那一次,我第一次体会到被关注的感觉。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体验,让我有点不敢相信,我的故事居然也会受到表扬?
稍后,“泰科戏剧节”正式拉开帷幕。我没想到,这次戏剧节,竟成了我大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杨军,戏剧节要来了,大学生话剧社正在征集稿子,你的那个《五颜六色的黑》,不是很好吗?参加试试呀!”室友推开宿舍门兴冲冲的跑到我面前。
因为担心作品不够好,起初我没有想参加。后来,在学院的推荐下,我将剧本修改了下便匆忙提交了。本以为肯定要落选,不想却收到了剧本通过海选的通知,学院决定要将它拍成视频,让我做导演。写剧本、当导演都是第一次,我压力巨大,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挑选、道具的制作、服装的借还、时间的统筹……单单是幕后就有无数的细节,而演员们的调度磨合更是困难重重。我努力帮助演员们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舞台上的位置和作用。前进、后退、转身……我不断跟演员们交流,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走位方式。
为了让角色更鲜活、生动,我和演员们一起阅读剧本,讨论角色的性格和背景:“女主角的语调应该更有力量些”、“为什么不再愤怒点?”“他的面部表情不够合理”……我们一边讨论一边进行调整。排练中,我还邀请观众观看演出,让他们从演员的音量、语速、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提意见。
最终,在戏剧节的舞台上,我们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好评。那一刻,我差点掉下泪来,心底升起了一股巨大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原来我也行!
征文比赛一等奖
戏剧节的完美落幕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从此,我开始不断挑战自己。组织“寻光逐影”戏剧游园会活动,加入作家班小说工坊尝试在网上发布小说,在青未了剧场表演话剧……
有一天,我正在校园里散着步,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杨军同学,我是李孟老师,你的稿子获得了冬奥会征文比赛的一等奖。”我一下愣住了,好一阵才醒过神,恨不得大声喊出来:我获得了一等奖!
这让我想到了当初完成征文稿件的情形。白天,我按时上课;晚上,别人休息了,我却在加班修改稿子。半个月后,我终于在宿舍里完成了近万字的第一稿。
正要长舒一口气,我却收到了李老师的评价:“不行,文章结构混乱、形式不够新颖、观点也不够有深度!”这让我差点重新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李老师耐心地给我解释: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段落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流畅,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构思。更重要的是,写作不仅仅是记录自己的想法,更是要用文字来传达情感和意义。一番交流后,我终于明白,征文比赛写作中的文章对创意和真情实感的要求极高,要进行巧妙的构思。
为了写好文章,我查阅了上百个关于“绿色环保”主题的视频和文章,反复体会,寻找合适的构思。在这不断地琢磨中,我交了第二稿、第三稿……而李老师的评语依然是“没有新意”、“立意不深”!
我已经快要抓狂了。经常,时间到了凌晨,周围的世界陷入了深深的寂静中,我却还坐在荧光闪烁的电脑面前发呆。我一直在努力,但总感觉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自我怀疑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刺入我的内心深处,这种痛苦的感觉让我变得烦躁不安。有一瞬间,我暴躁地把电脑一合摔在床上,脑中不由自主地开始编造一系列放弃比赛的说辞。
第二天冷静下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太情绪化了。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不能就这么放弃。情绪化?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文章也很情绪化,我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整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也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立场。
我打开电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仔细审视每一个句子,试图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终于,第六稿完成了。我跑到李孟老师的办公室,跟他交流我的想法。他看完后,对我说:“一篇好文章不是单纯有好的构思就可以了,也不是单纯讲个有意思的故事,而应该带给读者以深刻的影响。”李孟老师问我:为什么不从友谊这个角度写?“友谊和绿色环保的征文主题相关?”我有些不解。李老师微笑着说:“难道你没听过友谊之树长青这句话?”我恍然大悟,兴奋地带着电脑回到宿舍。修改中,我脑中一直回想着李老师再三叮嘱的那句话:“文章有巧妙的构思很重要,但能打动评委的依然是文章里的真情实感。”
这一次,我以科幻跨时空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一段中外友谊的故事:中国冠军为了帮助白人男子完成病危母亲的心愿,联合医院所有人向白人母亲撒了一个谎,称白人男子是“奥运冠军”,并将白人男子的名字刻在了金牌上。两个见面寥寥的对手,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个过程中,我对写作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原来,写作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润色,才能逐渐变得完美。
采访老大爷
2022年暑假,我跟团队一起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能是征文比赛获得过一等奖的缘故,我主动承担起了宣传和撰稿的工作。那年的六月,天气炎热。从沙岭村,到安家庄村,到岳庄村……我需要了解人们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人才、生态、乡风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但社会采访毕竟与校园采访区别很大,我抓住一切空档学习采访知识,看专业记者的采访视频,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采访的第一站是沙岭村的螭霖鱼养殖厂。因为没有经验,我的采访单刀直入:“老人家,您觉得螭霖鱼养殖怎么样?”
老人看了看我,笑了笑,没有说话。我又问了几位走来看热闹的老人,效果也不理想——要么不说,要么就是答非所问。
我有些懵,想了一个上午,在心里反复盘算着怎么才能跟老人聊起来。和老师、队友交流后,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一是我上来就提问,他们不知道我是干嘛的,会有戒备心;二是我提的问题不够有针对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很难去讲。
我决定从套近乎入手:“你好,大爷,我是临沂的,泰科那边的学生,能不能跟我讲讲沙岭村的故事。”在跟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倾听,跟老人有说有笑,路过的老人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随着沟通逐渐顺畅,我适时提出,想听听他们对养螭霖鱼有什么看法。就这样,我采访了十几个人,了解了螭霖鱼的历史文化价值,他们在养螭霖鱼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办法……
在撰写稿件、制作海报时,我尽可能地保留村民们真实的语言和情感。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村庄的文化和历史。稿件完成后,我分享给了其他村民。令人高兴的是,稿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让我意识到,只要我愿意去尝试,去努力,我就能做好一件事!
回想大一刚进入泰科时,我没有目标,浑浑噩噩,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因为泰科戏剧节的一次导演经历,让我获得了自我认同,在泰科的一次次活动中,我不停逼着自己学习各种知识,恶补自己的短板,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泰科就像是一个很大的力在牵引着我,把我从迷茫的漩涡中拉了出来,让我认同自己,找到方向。”
发布者:翟亮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