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冯丽,女,重庆忠县人,2003年4月出生,艺术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5班学生
指导老师:罗青
采访时间:2024年3月22日
采访主题:人物采访培训——如何挖掘人物故事细节?以“冯丽:拓展我的专业‘同心圆’”为例
一、采前讨论:
罗老师:每个同学在移通都有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今天冯丽同学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她和移通的故事。采访前,我们应该思考,梳理出一条主线,明确我们采访的目的是什么?根据主线来挖掘采访细节,挖掘出她的价值点。你们先思考一下,在冯丽身上,可以采访挖掘哪些问题?
刘美玲:可以从她在艺术传媒学院的学习经历、兴趣变化、个人成长变化及未来规划方向来进行写作。
李青米:我们应该挖掘在学习过程中的迷茫、探索与成长的细节,这样可以为有相关学习意愿或正在学习的同学提供参考与借鉴。这才应该是文章的价值点。
老师总结:
冯丽作为咱们新采学院研修班的同学,大家应该在采访之前对她有所初步的认识,这次采访我们应该对冯同学来移通之后的成长变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冯丽作为一名艺术传媒学院的学生,从高考选择专业、艺考培训,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探索,都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化。
通过本次采访,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故事细节和情节深入挖掘冯丽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对于艺术传媒专业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自己所选专业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她的学习初衷、艺考经历、大学学习体验、实践探索、迷茫与坚持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的具体情节细节来展开提问,展现她在专业道路上的真实历程和心路历程。
二、部分采访实录:
问:你为什么会学习你现在的这个艺术传媒专业呢?
答:高三时,我感觉自己不太喜欢学习,有点厌学,正好,就碰到了一个艺考的培训机构来招生,于是,我就参加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培训,成为了艺考生,考到了重庆移通学院。
问:艺考培训时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答:刚开始感觉很新鲜很好奇,但是后面艺考的几个月都是不停的背诵文常知识,不停的拉片,逐渐感觉很枯燥,对这个专业就没有太大的兴趣了。
问:那就是说你刚开始不喜欢这个专业嘛?你们这个专业主要是学习什么的?
答:也没有,我大一的时候还是很喜欢的,比如很多摄像摄影课,这些专业课,我都很喜欢,平时这个专业就是学习拍摄,剪辑的还有编剧,写作这些之类的。
问:你大学第一节专业课是什么课?是什么内容呢?
答:第一节课是摄影,拍摄的是学校的大门。
问:第一节课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嘛?
答:感觉很紧张,很高兴,因为,第一次接触相机,还是感觉很兴奋和好奇,拍完照片之后,觉得很好玩,因为不用呆在教室,学习那么枯燥的知识。
问:那是说明你还是很喜欢这个专业嘛,后来是怎样发展的?
答:大二的时候,因为加入了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所以对专业的兴趣逐渐消退了!
问:大二时,有发生什么嘛?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答:大二时参加剧场剧院,因为我觉得我很喜欢我的专业,但是我更喜欢实践的,操作的专业课,剧场剧院和我的专业有一点点的相关联,然后就在里面调试设备,刚开始很喜欢,但是,没有坚持两个月就放弃了!
问:放弃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不太能够坚持,新鲜感消退了吧,还有就是我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所以导致没有目标,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问:那后面有没有参加一些其他方面的事?原因是什么?
答:大三后面就参加了新闻采写学院,因为我觉得自己太闲了,想要参加一些其他方面的,还是和自己专业想关的,比如我的专业也有开设编剧和写作课,我想锻炼一下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问:其实你参加了这么多的社团啊,还是部门,你觉得选择这些的共同点都是与你专业相关的,对吗?
答: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刚开始,有点迷茫,但仔细回想,确实都是与我自己专业相关的。
问:从这些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
答:学习到了更多的方面,比如写作,拍摄,调试设备等,这些都是和我专业相关的,刚开始没有意识到,因为我的专业学的太杂了。
问:你认为你大学三年最大的挫折和困难是什么?
答:就是我一直觉得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具体喜欢什么,所以就参加了很多的活动和部门,但是一直没有坚持,就觉得自己经常很闲,有点懒,什么事情都没有成功,这是我最大的问题吧。
问:那你现在想清楚了吗?
答:我觉得我这几年参加的其实都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就是我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但是,我自己经历的,参加的,其实都说明我自己还是有喜欢的,没有那么迷茫,就是,都是和我专业相关的。
问:你未来会从事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吗?
答:会的。
- 采后讨论
罗老师:采访完后,大家如何来构思这篇文章呢?那些故事细节值得挖掘,你们都分享一下。
刘美玲:冯丽分享了大一、大二、大三的不同的经历,特别是大二时她谈到了心境的转折和起伏。
李青米:这个采访很类似与“我在书院读大学”的风格,冯丽在学习中的迷茫、探索与成长,都可以在细节上多深入采访和丰富起来。
罗老师:本次采访围绕受访者冯丽在艺术传媒学院的学习经历、专业选择、兴趣探索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展开。通过一系列详细的问题和回答,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了冯丽在大学期间如何逐渐发现并拓展自己的“同心圆”。
在采访的起始阶段,冯丽向大家讲述了最初因厌学情绪和对艺考机构的好奇而选择了艺术传媒相关专业,并经历了艺考培训的枯燥过程。这一阶段的提问是为了在引导受访者回顾并评估其专业选择的初衷及随后的感受变化。
随着对话的推进,通过询问冯丽对专业课程的体验。特别是大一时,她第一次摄影课的细节,这个地方,我们应该着重挖掘她在接触新事物时的心理活动,特别是紧张与兴奋情绪,这些细节反映了受访者对专业学习的初始热情和好奇心。
在探讨冯丽大二时参与剧场剧院的经历时,我们应该关注了她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偏好,以及随之而来,她对其他通识课程的兴趣消退和选择放弃,这一段内容可以作为整个写作上的故事冲突。
当谈及大三参加新闻采写学院的动机时,采访者引出了冯丽对自身专业及其相关性的深入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她对自我潜在兴趣点的持续探索。
录音整理:冯丽
照片:罗影
发布者:罗青,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donews.tskjxy.edu.cn/6884.html